第一章1、概念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传播:即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的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2、传播的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第二章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互连网传播时代3、印刷术贡献:印刷术的发明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19世纪70年代,贝尔研制了电话系统,后来马可尼无线电试验获得成功。5、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6、信息社会具有那些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3产业,既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在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只要依靠信用;贸易不在只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第三章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1)象征符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3、非语言符号类型:(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体态符;(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4、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达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5、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6、符号的意义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7、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第四章1、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反馈:指受传者对接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3、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1)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P60)(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P60)(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62)(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4、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5、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1)、传播双方都是一个个体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活动;(2)、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其他环境保持互动。6、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67)7、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他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符号交往。传播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是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第五章1、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2、人内传播过程中的要素。1)感觉2)知觉3)表象4)概念5)判断6)推理3、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4、如何理解镜中我?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第六章1、群体的社会功能。(1)将个体与社会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2)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绳,调节和控制人行为。(3)维持社会秩序,使其连续性得到保持。2、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3、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群体暗示:不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4、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功能: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5、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的结构特点:(1)下行传播(2)上行传播(3)横向传播第七章1、什么是大众传播?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专业化媒介组织;(2)运用先进的查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的信息活动;(3)它的对象是社会上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既是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3、大众报纸(廉价报纸)的特点是什么?(1)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到几十万份。(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5)廉价。4、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5、电视的媒体特性:(1)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2)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手段,而且是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5、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6、试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着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大众传播是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由于这个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者叫信息环境。7、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第八章1、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2、国家和政府对媒体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那些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4、受众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那些方面?(1)个人的信息反馈(2)结成受众团体(3)诉诸于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5、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理论规范?(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论(4)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5)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6)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其中前四种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概括的】6、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它的主要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极权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利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7、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它的核心反映了资本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它的主要原则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判政府和官吏,这种批判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8、“社会责任”理论。它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任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它的几个原则是:(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任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共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9、“民主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众的饿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原因背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极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在1664年出版的政治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出版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的原因和背景:第一,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第二,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第三,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的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赢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民主参与理论原因和背景: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现实的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有占有制下,一般民族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1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