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引用施拉姆的一段话,“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这段话指出了传播学关注的许多问题,也指出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性质。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阶级社会中的精神生产时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这个阶级的.3.1)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了植物纤维纸。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3)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4)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5)施拉姆指出:“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力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4.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时,他的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5.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6.媒介的延伸论是什么?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反过来对于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7.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也由此诞生。8.1)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符号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2)符号可共享,意义不可共享。9.信号的特点: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即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10.象征符的性质: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11.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与我》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12.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及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13.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同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14.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15.米德认为,“有意义的象征符”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作为人类传播的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16.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1)“5W”模式: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向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2)意义: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3)缺陷: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17.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与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起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8.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1)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认为,人能够和自己本身进行互动,这就是人的自我互动。2)“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3)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19.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自我认知状况主要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20.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的发生的三个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名词解释1)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等。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2)条件:a结构性压力b触发性事件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21.流言传播受哪些条件制约?前期: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后期修改: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环境的不确定性。22.大众传播的特点;简答题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3.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a.环境监视功能:“雷达功能”;b.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学上的社会整合和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功能;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4.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环境监视功能;(二)解释与规定功能;(三)社会化功能;(四)提供娱乐。2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一)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授予地位;(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促进规范;(三)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麻醉精神。26.公众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27.拟态环境:名词解释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2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64年,他出版了《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引起了广泛重视。他的主要观点: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体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二、媒介即讯息: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三、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意义:①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②“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③关于“地球村”的论断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局限: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②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③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29.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大众传媒必须从事经营活动,这是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让发展的前提.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大众传媒在从事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的非经济收益目标,其中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等。3)公共性与公益性30.“把关人”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的。3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实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32.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发展过程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一般被概括为在17世纪萌芽,18世纪实践,在19世纪成熟。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从17世纪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萌芽产生,它的思想起源于17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想家。1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第一个重要文献。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胜利。到19世纪初,自由主义理论已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本标志之一。新闻界普遍认为,至少有三个人对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17世纪的约翰·弥尔顿、18世纪的托马斯·杰斐逊和19世纪的约翰·密尔。33.社会责任理论取代自由主义理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也发生了蜕变,成立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媒介的集中与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被越来越少的人控制,并且大多数人也越来越失去发表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机动的驱使下,越来越远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趋向,给健康的社会道德示范带来危害,并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对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媒介制度感到不满。集权主义主张媒介必须一切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为统治者所服务。34.大众社会理论1)概念:将具有负面影响力的角色归结于媒介的关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视角。该理论认为媒介通过对毫无防备的“普通”人的影响,破坏者社会秩序,是一种腐化堕落的影响力。2)最根本的论点:媒介对传统的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为了避免破坏,必须采取办法恢复旧有的社会秩序,或者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3).缺点:过于夸大了媒介迅速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媒介的威力最终还取决于受众对它们的选择。大众社会理论家在批评普通群众,在害怕媒介对大众的腐蚀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和文化的堕落时,过于家长作风和精英作风了。35.IPP指数分析即“既有政治倾向的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36.“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37.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