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2课时)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对课标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观察,并能运用图示法来直观地认识理解大气受热的各个环节;落实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含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应知识点。同时在理解热力环流的基础上理解风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作为第二章的开篇,就整个章节而言,是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及直接的热源,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而同时热力环流又是第二课时水平运动的基础。此外,本节主要围绕“大气与人类生存发展”这一主线展开,与人类生存生活有密切联系,即对后续必修二的农业等人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及高中必修一的第一章有关太阳辐射的知识。2.学生的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心智日渐成熟,思维比较活跃,已经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观察力,具备自主搜集、筛选、概括、提炼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也初步掌握阅读相关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好奇心也比较强,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3.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第一,学生虽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但往往缺少一定的理性思考;第二,学生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概念的理解和归纳能力稍显薄弱。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小组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导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达到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例如,第一,本节课课前让学生自主准备近期天气状况的数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地理现象及问题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学会小组合作;第二,通过课堂演示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分析热力环流;第三,对身边城市热岛效应、农业大棚案例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以及以“雾霾”这一热点现象来说明“大气逆辐射”。第四,通过画形成示意图解释水平气压梯度力,解释风的形成。这样来使整节课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习方法:1.注重图文转化,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2.学习地理知识观察法,发现并探究身边的地理现象及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及直接来源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理解热力环流原理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思考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2.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大气温室效应及作用,大气逆辐射形成原理及作用,大气保温作用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课前准备于上课前一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每个学生收集一周以来每日每时气温的数据:要求:○1对正午12点和14点两个时刻的气温进行对比。○2对白天晴朗但阴天的夜晚温度和晴朗的夜晚温度,对阴天的白天与晴朗的白天温度进行对比,做一个小组数据分析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资料的查找,并且准备课堂汇报展示内容课前准备可以让地理知识从课堂上走到课堂下,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锻炼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新课导入根据同学们的展示提问为什么一天最热的时刻不是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而是稍后的14点,为什么晴朗的夜晚温度要低于阴天的夜晚?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进行思考与探究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一、提问大家对大气了解吗?并给出相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课外小知识的补充,了解大气成大气的受热过程应的大气成分表及对长短波的吸收情况,让学生理解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当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以长波辐射形式传给大气,大气受热分,更好地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二、通过板画简图及多媒体动画演示,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地面受热→大气受热手绘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并标注长、短波,以课堂作用形式上交手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深入加深对过程的理解环节二:理解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一、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来说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说明大气的保温作用:即大气受热→还给大地,起到保温作用1.根据之前晴朗的夜晚和阴天夜晚的气温数据变化进行对比展示解释原因: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低;晴朗的白天夜间多云,由于云层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高。2.再对月球与地球昼夜温度变化显示,发现温度变化剧烈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上来补充画出大气逆辐射,思考大气逆辐射的作用,并理解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含义与之前所做的数据相互呼应,贯穿课堂内容,直接的反映相关知识二、展示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来说明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及原理: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可以大部分进入,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通过,使得外界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温室效应的例子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同时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环节三:热力环流一、播放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根据视频画出大气的运动方向。并举例提问:为什么空调装在房间上部,而暖气装在接近地面的位置?根据视频观察大气的运动方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运动视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身边事例的举例更好的锻炼观察力二、首先解释热力环流概念:太阳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热力环流用板图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解释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加强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先掌握概念,加深对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这一概念;画图更深入理解,使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三、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提问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风向变化画出海陆、山谷、和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并解释其形成原理采用类比的方法,按照热力环流原理理解更多生活中的例子课堂总结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换地面2.大气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变化,进一步引起热力环流理解整个课程思路,形成整个课程内容采用知识点的简明复习,贯穿课堂,清晰明了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概念,理解该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3.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风的形成,运用原理示意图的逻辑推导,培养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表格总结三个力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风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与宇宙物质的运动型及规律性,形成探索精神2.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作用力及对风力的影响2.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点的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程度判断风力大小教学难点:在等压线图上画出某地的风向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新课导入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其次,再展示两首关于风的诗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回答谜底是风感受诗词中关于风的描述通过谜底和诗歌的形式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设疑激趣,更好地开展教学内容过渡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通过第一个课时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而热力环流中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那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积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按着老师的思路回顾大气运动旧知识与新知识两者紧密结合环节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展示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是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力,这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并掌握住气压是由高压指向低压这一重点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课件显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片,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按着步骤手绘,能够加深印象,深刻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环节二:地转偏向一、展示河流侵蚀岸的照片,展示丝瓜、牵牛花、紫藤等都是呈逆时针方向缠绕的图片,以及生活中洗手池里的水下流的时候是逆时针转等现象来说明地转举例说明地砖偏向力的作用从生活只能怪地理现象总结地理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力对风向的作用偏向力的存在。并说明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二、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由于受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所以在地转偏向力的加入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变化,直到影响风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向就不再偏转,而这时风向会如何?是否会影响风速?根据教师引导,一步步的按照逻辑思维推导来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同时画出北半球高空的风,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只会影响方向用思维逻辑推理的方法逐步形成系统的地理问题分析的能力环节三:摩擦力上面的风受到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这样风向如何变化呢?理解摩擦力的含义,并理解摩擦力对风向并没有影响,只会影响风速继续按着逻辑思维能力来形成对风的系统认识课堂总结用表格的形式:理解三个力对风的具体影响,明白风的具体形成采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简明扼要,清晰,三者对比,更容易分清对于风向的影响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