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学试卷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统养生学》试卷库一.名词解释1.养生——即保养、培养生命之义,养,有营卫摄养、养育、养护、赡养等意思。养生学——是研究养生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2.天年——是指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理年龄,即在没有任何意外因素使生命缩短的情况下,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3.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主要指作息有一定之规律并合乎常度。4.形神合一论——运用形、神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生命活动本质的理论,即为“形神合一论”。5.天人相应论——天人相应是指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规律。运用“天人相应”的观点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指导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即为天人相应论。6.气血精液学说——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代谢,与人体的健康、衰弱、疾病关系至为密切。7.三焦——是指人体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其功能为:人体的气化作用、水谷的运行通路。8.病因学说——病因,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因学说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学说。9.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10.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组织相互关系的理论。11.情志——人的心理活动,养生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12.心药——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送,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此之谓心药。13.以情胜情法——五脏生五志,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疗法。14.“春捂秋冻”——春天阴寒末尽,阳气渐生。故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阳气生发。秋天少着衣使身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强人体御寒能力。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15.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可通过伏天的调治,使病情好转或根除。方法可用敷贴穴位、伏针、灸治、中药内服及熏吸等。16.“冬令进补”——根据“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一类食补,一类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17.沐浴——俗称洗澡。古时,“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18.浸浴——是盆浴,即泡澡。泡澡与淋浴是家庭中最常用的洗浴方式。19.熏蒸浴——采用中药及香草熏蒸沐浴,能使人充分地吸入中草药里的有效成分,使之发挥更好的疗效,达到益气强身、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滋润美容的效果。20.养生环境——是指自然、社会人文等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外部条件。21.风水——又称堪舆、地理,“风”与“堪”指“天道”,是人周围的天文条件;”水”与“舆”指“地道”,是人周围的地理环境。是中国人的天地观或自然观。风水术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21.运动养生——是指运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二.填空题1.传统养生学以(中国传统哲学、中医药学)为基础,涉及到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结合了(医、道、儒、释、武)各家之长。2.养生学分类中的生理养生包括(动养)之道,(静养)之道,(食养)之道,(居养)之道。今天“平衡的(心态),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和优美的(环境)”这四大养生诀窍正在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着。3.人类的寿命与健康是多因多果的关系: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宏博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他死亡的,是可以避免的。”4.(《周易》)被推为“六经之首”。“经”,就是阐述天地、人生大道理的书。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是(儒、道、医)三家。在西汉产生的众多养生著作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后世的各种养生著作多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孙思邈的养生著作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5.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6.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生命变化的(根本)。养生即在于固养精气神;气功内丹术主要程序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7.太极即大一,指宇宙的本体或宇宙的(本始),指原始(混沌)之气。易,是宇宙(变化)的过程。阴阳两极转化的太极原理是宇宙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最高规范、最基本的形式。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8.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形体各个部分的精微物质。气属阳,其生理功能如下:(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在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升、降、出、入)4种基本运动形式。9.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互相依附,互相调和,互相制约,常气血并称。“玉液还丹”,就是将口中产生的津液,用意念缓缓吞咽入下丹田。这对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0.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是贮藏精气,六腑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皆有神明。五脏藏精而化生神:“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11.心主神志,又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12.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13.脾为“仓廪之官”,为后天之本;主一身之肌肉,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14.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肺又主宣发,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化糟粕,与肺构成表里关系。15.肾主藏精,主命门,又主水液;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便;与膀胱构成表里关系。16.三焦能输布真阳:“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17.外感病因:包括外感六淫、疠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18.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淫,太过、浸淫之意,引申为异常。19.经络是人体“气血经历之路”,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络皮肉四肢关节,沟通表里,贯通上下,遍布全身;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助脏腑完成生理功能。人体的经络主要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等。20.奇经八脉并不随十二经循环流注,而是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故称为“奇经”;其中冲、任、督三脉都起于小腹内,带脉是环腰一周。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总督”;六阴经均交会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21.穴位是经络上的一些特殊点。穴位是气息交换、交叉聚合的根据地,对这些地方进行意守、针刺、点按,可调节经络的功能与联系。练功时注意力集中的部位,大多是身体表面的经络腧穴;如印堂、膻中、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大敦、涌泉等。22.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忧伤肺,喜胜悲(忧);恐伤肾,思胜恐;怒伤肝,悲胜怒。23.所谓“情志”,即“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是指(怒)伤肝,(喜)伤心,(思虑)伤脾胃,(忧和悲)伤肺,(惊恐)伤肾。24.“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25.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性既为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26.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2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28.食物的配伍分协同与颉颃两方面。协同——相须、相使;颉颃——相反、相杀、相畏和相恶。29.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性);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30.《内经》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酸行走的方向是“收”和“涩”;辛行走的方向是“散”;苦指焦苦之味,有肃降作用;咸具有使东西变软、润下的特性;甘即美味,甘缓。31.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32.甘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33.六大茶:红茶、绿、黄、黑、青、白茶。34.《内经》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3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6.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37.“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38.“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以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39.“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40.饮茶的过程是一种平和静气、雅致空灵的姿态,是生命的雅洁、沉静和恬淡。饮酒尤其是醉酒之姿态,是生命的狂欢、炽热和酣畅;两种“饮”品方式、姿态,传达出了国人的养生姿态和特征。41.中国古代素有“医源于酒”,“酒为百药之长”之说;42.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43.子时:少阳胆经当令;丑时:足厥阴肝经;寅时:手太阴肺经;卯时: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足阳明胃经;巳时: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未时: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足少阴肾经;戌时: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手少阳三焦经。44.历代养生家都同时强调"劳"要适度,过度的"劳",将导致"脾失健运,肺气不充",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45.《黄帝内经》倡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追求的是一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46.睡眠姿势以(右侧卧)最理想,(俯卧、仰卧、左侧卧)均不适宜。睡觉时禁带的五样东西(表;牙;罩;机;妆)。47.腿足的状态是生长、发育和衰老的一个标志,“人老腿先老”。腿足的健康,与脾肾肝密切相关。足宜保暖头宜寒48.《内经》提出的“天人相应”学说,“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孟子:“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49.好的地理环境是指(宁静秀丽)的乡村、(适宜)的田园风光、(宜人)的海滨气候。50.好的住宅应建在(依山傍水)之处;住宅的朝向宜(座北朝南),这是与我国地处北半球位置相适应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51.“发为(脑)之华”,“发为(血)之余”;《摄生要录》说:“多怒则百脉不定,鬓发(憔焦)。”《千金方》有“忧愁(早白)”的记载。52.唾液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液状营养物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53.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