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教材编写的启示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教材编写的启示荆楚理工学院陆业龙多余的话自我介绍——曾经的小学老师,你们的同事关于传统小学语文教育话题——百年话题,并不时鲜;上世纪末,话题很热;近些年,新课标实施,话题再提;今天所谈,非新知,乃旧闻关于当代语文教育——长期被人诟病:效率低,效果差,无用功;忽视道德教育,导致民族道德滑坡今天的目的——温故、思考、启新侧重点——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的启示题目——《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教材编写的启示》内容——三个部分(分述)一、几个概念的简单界定1、传统;2、传统小学教育;3、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二、对传统小学教育的审视——以语文教育为视角(一)人才培养目标(二)体制与学制(三)教师制度(四)教材内容(五)教学模式与策略三、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教材编写的启示一是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二是传统小学语文教材对当代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一、几个概念的简单界定1、传统传统——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定性词,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它的相对面是现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概念的使用——用得特别广泛。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领域,可以覆盖人类过去经验所表达的每一角落。例如,针对思想的状况,可以有传统思想之说;针对行为,可以有传统行为之说;针对文化,可以有传统文化之说;针对技术方法,可以有传统技术方法之说等等。概念特点:一是历时性——随着时间流逝而留存下来的,某个历史时期的经验与模式,如中国人手拿筷子吃饭二是广泛性——大多数人沿用,具有广泛适用性,如拿筷子吃饭——南方兴起,全国使用结论:(1)传统是一种行为模式;(2)一种行为、思想、观念、文化等最终成为传统,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发酵;(3)经过时间发酵,并被多数人接受,形成一种模式才叫传统。2、传统小学教育当代教育——三级制:小学、中学、大学古代教育——二级制:小学、大学。“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把十五六岁之前的教育都作“小学”,名之曰蒙养之学、蒙学。古今对比——今之小学≈古之蒙学由此可见,传统小学教育,指的是封建社会的启蒙教育,或蒙养教育。时间上历经二千多年,一直延续到清末,约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2)隋唐五代时期(3)宋元明清时期(这里不展开谈)3、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所谓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从概念上来讲,按照传统的界说,当指以前时代留下来的一种小学语文教育观念、模式,是与现、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但是,考之中国古代教育,考之语文教育的语源,我们发现,这个解释不周全。原因有二:两个原因是:其一、语源上看——中国古代小学教育没有学科概念,故没有语文教育一词,何来传统小学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概念是伴随着语文学科的产生而出现的,时间很晚,到今天也就100年。在时间结点上,清末在戊戌变法运动的直接推动下,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采用西方学制,颁布《学务纲要》,语文独立成科,才有了所谓的语文教育一说。其二、从古代蒙养教育特点上——一所蒙养学校,只有一个教师——蒙师,一本教材——蒙学书,一个内容——语、经、史、哲、数、科学等人类的全部知识,而仅以语文教育目之,也似乎不准确。冠名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原因分析:虽然,古代蒙养学校只有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内容,因为其教育内容属综合型的独特的大语文教育性质,和今天的小学语文教育虽不完全等同(至少内容上),但又大都相似,可以看着现、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之源。为了从概念上与现、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区别开来,所以被称为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然传统语文教育包括了传统蒙养教育或小学教育的全部内容,而传统的蒙养教育或小学教育,实际上也只有放大了的语文教育一个内容,人们在谈传统蒙养教育或小学教育内容时,实际上只能谈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可以说谈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谈传统蒙养教育或小学教育,而谈传统蒙养教育或小学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谈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二、对传统小学教育的审视——以语文教育为视角考察教育的视角:考察一种教育制度,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但重点是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体制与学制;三是教师制度;四是教材;五是教学基本模式与策略(一)人才培养目标传统教育目标——明确,正知正见,即《易经》上所说的“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启蒙。目标指向——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古、今教育一致目标指向特点——指向生活化、具体化、人格化(不虚、不泛、不空、不高)。具体来说,在生活教育当中,古代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的勤劳,洒扫应对、事奉长者的礼节,让他们知道如何事奉父母,友爱兄弟,做人做事。在德行、学问上,是要培养孩子的根本智——祛除邪念,保持正念(真诚、清净)。一句话概括:小学教育的任务——打模坯,学会并遵循传统的行为规范(相比大学教育的任务——加光饰,使行为规范内化,并自觉地运用,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启示:古代教育把孩子当孩子看,培养的是好孩子,这一目标定位,很值得当代教育借鉴。这个问题谈起来可能比较敏感,不展开,大家自已去思考。(二)体制与学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产生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和文明。相比于古埃、古印度、古两河流域的文明,能够绵延不断、源远流长、古老而又风韵常存的,唯有中国文明。而能使这种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则是我国的教育。办学体制——官、民办两种官办:“大学”(成人学校,与今之大学概念不完全等同)由朝廷出资兴办,固然有教学的活动,但主要表示一种封建社会里的等级身份,进入大学就离仕途不远了民办:开蒙以至全部小学阶段,依靠私人、乡社、村、族群办学名称:“书馆”、“学堂”、“蒙学馆”、“小学”、“乡学”、“村学”、“家塾”、“冬学”、“义学”、“社学”等等学制:学时:总学时无统一规定,不强求特点:时间,视学童个人素质与家庭经济状况,可长可短学习形式,亦视家庭经济状况,或长年学,或闲时学,忙时休学(三)教师制度有教育,就有教师,古今一样称号:塾师、蒙师、馆师、学师、书师、训蒙先生、西席、西宾、馆宾待遇: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指入学敬师的礼物或酬金)、膳食、节敬地位:古代乡村的知识精英和道德表率,受人尊崇。“乡邦群黎依信仰望,已崇若嵩岳,戴为一方文宗,奉为当代圣贤。”特点:经济待遇——很低社会声望——很高社会希望值——很高得到的社会保障——很低(四)蒙学教材蒙学教材:童蒙使用的课本,或称“蒙养书”或“小儿书”之类,其历史与教育史一样久远,自西周至清末,绵延了数千年。1、蒙学教材发展历史约分三个发展阶段: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1)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周—秦汉:以识字为主,教材是姓氏名物的堆积。如:周《史籀篇》—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秦代《苍颉篇》《博学篇》汉代《急就篇》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语义更加鲜明如:出现影响深远的《千字文》(2)隋唐五代时期形式和内容:均有突破如: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兔园:本指梁孝王所筑梁园。后指浅近的书籍,即兔园册,亦即按照考试科目而设计的一种模拟试题图书,相当于今天的模拟试卷——在初唐至五代相当普及。)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3)宋元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古代的蒙学教材大约2000种,此阶段占90%。特点:体裁日益多样化综合性蒙学教材,如《三字经》《幼学琼林》伦理道德教材,如:韵语体——《弟子规》《女儿经》《教儿经》散文体——《童蒙训》《童蒙须知》《小学》小儿语体——《小儿语》《续小儿语》格言、谚语体——《增广贤文》《名贤集》故事和图画体——《二十四孝图说》体裁日益多样化(续)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咏史绝句》《叙古千文》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对类》《声律发蒙》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千家诗》识字类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类的教材:《名物蒙求》《算学启蒙》2、重点教材介绍(三百千):(1)《千字文》——最有文采、使用时间最久的蒙学课本作者:周兴嗣(?-521,据《梁书•文学传》)成文过程:据说,梁武帝为了教他的儿子识字,让一个大臣选了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然后交给周兴嗣编写成文,周兴嗣花了一夜的功夫,完成了梁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基本内容:天文岁时,世间物器;自然地理,历史迁移;宫阙园林,名胜古迹;王公贵胄,名人雅士;伦理道德,纲常秩序;原文例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特点:首先,四字一句,句式整齐。其二,两句一韵,琅琅上口。其三,讲究对仗。“全文125组,对偶句有85组,占68%.其四,文字简约(全文250句,计1000字,故称《千字文》)、行文流畅(1000个字并不只是简单的堆积,而是分类组织,各个句子之间,语义前后连贯,颇有条理),一气呵成。其五、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各种类知识),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课本都无法望其项背。《三字经》——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启蒙教材。相传是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字伯厚)编撰,全文1086字。原文例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知识密集第一部分讲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介绍儿童所要知道的伦理道德和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第三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第四部分讲述历代世系,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最后一段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长大才能有所作为。第二,句子简短,便于诵读三字成句,句子短小;两句一韵,便于诵读、记忆。有人说:“从句法上看,可以说得上是灵活丰富,包罗了文言里的各种基本句式,既有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书的句子显得有变化,样式多,不枯燥。”第三,语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易懂。(不展开)第四、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训导重点——明礼仪孝悌(思想道德),知识传授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见闻”。训导过程——从基础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又是一部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结论:从内容到形式,《三字经》都是一部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教材,俗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儿童最重要的启蒙教材《百家姓》的成书何时初具规模?何时出版?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两代文字记载,学者们普遍认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编辑、装订成册。《百家姓》内容据明本《百家姓》,《百家姓》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由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全篇共118行,收录472个汉字。《百家姓》特点:一是原则上不按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比如开头的“赵钱孙李”四姓,皆有所本。再如,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吴越国武肃王钱镠)而下后妃”的姓氏。二

1 / 10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