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学习内容与基本要求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知识: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自主构建】【基础回扣1】(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什么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在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要点探究1]现代人的传统婚礼改革开放30多年,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豪华车队迎亲,奢侈喜宴祝贺;而许多新人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即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真的很有意义。古色古香的迎亲队伍为什么在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都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基础回扣2】(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2).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2、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3[要点探究2]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中国传统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更是最终的情感归属地。与国外人喜欢租房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不愿意租房而是渴望“居者有其屋”。为了这一目标,他们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来购房。这种行为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也使个人背上了沉重经济负担,甚至沦为“房奴”。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基础回扣3】(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意义?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要点探究3]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背景材料】2010年9月2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主办,济宁市、曲阜市承办的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及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省政府主席刘伟说,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经历两千五百多年,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今年孔子文化节主题为“游孔子故里、品孔府家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系列活动。其中,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庚寅年祭孔大典;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研究院举行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探究设计】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只有全面继承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还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必须去掉这一历史包袱。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拓展延伸】1、传统习俗与民族节日的区别(1)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4【学习检测】1.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4.人们之所以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A、稳定性B、民族性C、一致性D、发展性5.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民族性和渗透性B、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D、融合性和多变性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7.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9.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10.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1.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5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发展和继承B、取其精华和去其糟柏C、传统文化是包袱D、抛弃传统文化1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全部继承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中尽是糟柏,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与糟柏,必须扬弃即批判继承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必须全部抛弃14.毛泽东引用《汉书》上实事求是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说明:A、传统文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B、我们要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享用者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抛弃所有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15.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16、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引来多方讨论。围绕“文化”,有同学认为:“讲时尚,就不能谈传统。”(1)请用《文化生活》知识点评该同学的观点。(2)通过学习,你认为现实文化生活中哪些是中学生应该追求的“时尚”?(至少答出三点。)【我的收获和疑问】【课后学习】6参考答案[要点探究1]提示1:(1)中国是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2)传统文化产生于遥远的古代,但依然存在于现代化的今天,生命力旺盛。[要点探究2]提示2: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要全面、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点探究3]【参考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着精华,也有其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此外,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发展创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都没有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根本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学习检测:1-15DAABBCCDCDDBCCA16、(1)不赞同该同学观点。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发展成为时尚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③无论时尚文化,还是传统文化,只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2)中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应追求的“时尚”,诸如:①参加校园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多读书,读好书;②参观历史博物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等。(说明:答案应紧扣现实文化生活举例,所举事例要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