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3、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主动运输需要的ATP来源于细胞呼吸.解答:解:A、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B、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错误;C、在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中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因此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快,C正确;D、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溶酶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ATP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己知玉米A_C_R_的种子为有色籽粒,其他均为无色.一株有色籽粒的玉米M同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有色种子的基因型是A_C_R_,其他均为无色,一株有色籽粒的玉米M的基因型为A_C_R_,则根据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断相应有色植株的基因型.解答:解:①根据有色植株A_C_R_×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b、根据有色植株A_C_R_×aaCCrr→25%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两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c、有色植株A_C_R_×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cRR、AACcRR;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通过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3.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C.像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的绿色植物提供C18O2和H218O,检测所产生的氧气中同位素的种类,用以探究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1、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检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甲基绿使得DNA成绿色,RNA使得吡罗红成红色,一般采用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内表皮细胞.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解答:解:A、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到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因此选用的实验材料尽可能无色,A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C、为探究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C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含有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液泡中的水大量的流出,导致液泡的颜色则色越来越深,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必修一教材中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差异,一种激素只能针对一种靶细胞或靶组织B.嗅觉感受器细胞表而受体蛋白能识别气味分子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兴奋C.突触后膜的受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D.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有细胞膜接触的方式考点: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解答:解:A、一种激素可能针对多种靶细胞或靶组织,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组织,A错误;yB、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使其产生兴奋,B正确;C、突触后膜的受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作用,不能转运神经递质,C错误;D、效应B细胞不能与靶细胞膜接触,只能通过产生抗体来发挥免疫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5.某种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下列符合其催化反应变化规律的曲线是()A.B.C.D.考点:酶的特性.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活性降低,直至变性失活,故产物量先增加,后不变,A错误;B、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应该逐渐降低,甚至失活,B错误;C、底物充足时,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酶量为2X时的反应速率大于酶量为X时的反应速率,所以两条曲线开始时不能重叠,且产物量相等,故曲线最后重叠,C错误;D、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的数量有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改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应的曲线图,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两条曲线在开始不能重叠.6.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1·c·n·j·y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120×200÷6=4000只.解答:解: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40=100只/hm2,A错误;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仓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故选:B.点评:题考查种间关系、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运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识记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特点.二、非选择题:7.如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一分子CO从产生场所到相邻叶肉细胞中被利用,共穿过4或6层生物膜.图甲所示细胞代谢时期可用图乙的d点表示.(2)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的基质.(3)图乙条件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10小时,每100cm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80mg.(4)适当提高大气中CO2浓度,乙图中的c点会向左(“左”或“右”)移动.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多余的还释放出去,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解答:解:(1)一分子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到相邻叶肉细胞中被利用,可能有两种情况,如果是有氧呼吸场所的二氧化碳需要先穿过线粒体2层膜,相邻细胞的细胞膜2层膜,到叶绿体中被利用2层膜,共6层膜;如果是无氧呼吸场所的二氧化碳则需要穿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2层膜,到叶绿体中被利用2层膜,共4层膜.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可用图乙中d点表示.(2)图乙中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或基粒向基质).(3)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12mg,在黑暗处呼吸速率为6mg,根据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知推知,8klx光照下10小时,每100cm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2+6)×10=180mg.(4)图乙中,c点表示光补偿点,适当提高大气中CO2浓度,光补偿点减小,所以乙图中的c点会向左移动.故答案为:(1)4或6d(2)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