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西北农业开发与灾害关系研究作者:王四方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22条)1.参考文献一、古籍类2.司马迁史记19593.班固.颜师古汉书19624.范晔.[唐]李贤后汉书19655.陈寿三国志19596.汪文台.周天游七家后汉书19877.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19868.刘珍.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19879.谢桂华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987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19801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简199012.吴礽骧敦煌汉简释文199113.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萃200114.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198415.王利器盐铁论校注199216.黄晖校论衡校释199017.应劭.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198018.王国维水经注校198419.王钦若册府元龟196020.洪适隶续198521.司马光资治通鉴195622.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195823.(一)、国内著作类24.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199925.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198226.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99127.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中国移民史199728.葛剑雄中国人口史200229.邓云特中国救荒史199330.袁林西北灾荒史199431.陈高佣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198632.高文学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199733.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19923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组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198835.张建民.宋俭灾害历史学199836.施雅风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199237.龚高法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198338.吴祥定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环境变迁与水沙变化199439.马世骏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196540.刘光华《中国古代西北历史资料辑录》(一)198841.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198542.吕思勉秦汉史198343.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198044.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198845.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199646.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195947.齐陈骏河西史研究198948.吴廷祯河西开发史研究199649.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198650.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199551.邹逸麟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199752.张维邦山西省经济地理198753.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19825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98255.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198056.景爱沙漠考古通论199957.景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及对策199658.《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198159.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犁耕的起源和发展19936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197761.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200462.马良怀魏晋风度研究199363.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99664.崔瑞德.鲁惟一.杨品泉剑桥中国秦汉史199265.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论书信集1976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5867.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468.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自然辩证法197169.李祖德西汉的屯田1964(04)70.陈汉平赵充国屯田及其收效1981(02)71.彭慧敏两汉在西域的屯田论述1985(01)72.钮仲勋两汉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1998(02)73.包忠谟.张波历史时期河套农业开发与沙漠化的关系74.张波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历史资料方面观1992(03)75.郑云飞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史1990(4)76.陈慧生两汉屯田和统一新疆的关系1985(01)77.丁光勋对赵充国屯田业绩的评价不宜过高--与陈直先生商榷1989(03)78.马国荣汉代新疆的屯垦研究198479.封玲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期刊论文]-中国农史2004(3)80.惠富平.王思明汉代西北农业区开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期刊论文]-古今农业2005(1)81.宋治民居延汉简中所见屯田二三事1981(02)82.孙文学.柴国珍山西古代农业开发与生态变迁[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1(2)83.王尚义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的交替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4.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古国生态环境的变迁[期刊论文]-中国农史2001(1)85.肖瑞玲秦汉对北部边郡的开发1996(04)86.杨寿川两汉屯田制度对后世的影响1989(03)87.翟婉华西汉在西北的屯田及其经济效益1990(04)88.翟万华试论赵充国在河湟的屯田1987(04)89.臧知非试论秦汉时期河套地区的开发及其意义1987(03)90.张荣芳西汉屯田与丝绸之路1983(03)91.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期刊论文]-敦煌研究2001(3)92.朱宏斌两汉西域屯田及其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3(02)93.周霖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1997(03)94.卜风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2(4)95.侯仁之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1965(07)96.胡智育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沙漠化的演变及其整治1984(09)97.李并成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地理学报1998(2)98.李并成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1999(3)99.李淼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成因的几点认识1986(01)100.景爱秦长城与腾格里沙漠1992101.王子今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2002102.赵永复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103.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01)104.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1995(02)105.曹骥历代有关蝗灾记载之分析1950(01)106.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期刊论文]-中国农史2001(3)107.陆人骥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1986(01)108.侯灿论楼兰城的发展和衰废1984(02)109.钮仲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1986(01)110.倪根金毁林与汉代居延垦区的衰落1994(01)111.金陵客西汉的水灾及其他1998(12)112.王子今秦汉时期关中的湖泊2003113.王铮.张丕远.刘啸雷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地理学报1995(3)114.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1962(08)115.史真汉代的瓠子大决口及其治理1992(06)116.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1962(02)117.王守春论东汉至唐代黄河长期相对安流的存在及其相关历史地理问题118.邹逸麟读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1962(11)119.赵淑贞.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探讨[期刊论文]-地理学报1998(5)120.吴琦中国漕运产生的历史动因1995(03)121.杨振红汉代自然灾害初探1999(04)122.杨红伟.高原论西北在中国边防与国家安全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期刊论文]-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刘俊霞秦汉时期西北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2008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备受关注。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虽然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更大。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开发在规模和深度上史无前例,加剧了由气候变干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西北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先秦时期,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湿地和水资源充沛,草原和绿洲广阔,到处是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至秦汉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出。秦汉时期,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环境艰苦,匈奴等少数民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原王朝构成严重威胁。为抵抗匈奴,朝廷在西北大量驻军,并不断在迁移人口,进行屯田,开发西北。河西、河湟、河套、西域在此时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但这种开发是朝廷战略开发,带有很大的军事性和强制性。朝廷对西北的开发以开垦土地、发展农田水利为主要手段,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抵御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攻,巩固边防,保障内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沟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由于过度的开垦土地,大片的草原、林地逐渐被农田所取代,动植物的种类数量不断减少,加之西北地区本身气候干旱、多风沙,剧烈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不断加大,并最终突破其承载力,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开发高潮,移民规模及屯垦规模前所未有,同时,秦汉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灾害的高发期。这说明,西北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先秦西北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追溯;其次、分区域介绍秦汉时期西北农业开发盛况;再次,详细分析由农业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第四,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秦汉农业开发的生态环境后果,以及当代西部开发如何吸取秦汉农业开发的教训进行论述。2.期刊论文谢永刚一部很有影响力的农业减灾学术专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卜风贤博士研究成果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一书目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在灾害等级量化分布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周秦汉晋时期水旱蝗灾主导型农业灾害的时空分布,全面论述了周秦汉晋时期民间及政府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及解决办法.3.学位论文朱磊汉唐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灾害研究2008汉唐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蔚为大观,但因生态脆弱,旱灾、风灾和雹灾屡屡为害,遂成历史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汉唐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中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诸如调整生产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方式等等。本文将汉唐时期西北地区历史自然灾害的演变归纳为秦汉灾荒肆虐期、魏晋灾害频繁期和隋唐灾害多样期,通过分析每一历史阶段农业灾害结构、灾情特征、减灾救荒措施等,探讨历史上西北地区农业灾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历史农业灾害研究能为当今社会的防灾减灾做出贡献。全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阐述选题目的意义,并从西方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问题、农业经济史领域的灾害史研究、历史灾荒文献的搜集整理、灾害史的综合研究、西北地区灾害史研究、荒政制度下区域社会救助模式探索六个方面综述目前为止关于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历史农业灾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以概括介绍。第二章,秦汉时期自然灾害与西北农业开发。秦汉时期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开发盛极一时,农业开发过程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水旱灾荒肆虐,已构成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驱动力。有鉴于此,从灾害结构、灾情状况等方面探讨了西北地区农业受灾状况以及自然灾害对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影响。第三章,魏晋时期自然灾害与西北地区农牧消长。从灾害结构、灾情状况等方面分析论述魏晋时期自然灾害与西北地区农牧互动关系,探讨魏晋时期核心农区受灾情况以及冷期气候背景下西北地区农牧产业错综复杂的发展状况。第四章,隋唐时期自然灾害与西北农区扩张。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再起波澜,自然灾害日趋多样,多灾频发格局初现,农业灾情严重,农区受灾呈扩大化态势,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向边疆扩展,传统农荒救济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五部分,结语。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