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课课程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密二高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课程纲要学科政治课程类型必修设计教师高倩课时4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课程概况及说明: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选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认识民主选举的意义;懂得民主程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必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要珍惜选举权利,投出理性的一票。本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会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等;明确参与民主管理的有关制度与法规,了解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课的课程目标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加以说明,现分述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了解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课程内容: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课程实施:本课由引言和四框内容构成。引言是本课的导入,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是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选举进行概说。下设三目。第一目“民主选举面面观”既是本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本框教学内容的情景导入。镜头一描述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情形,镜头二是选举镇长候选人时引入竞选机制的实例,镜头三是杨老师参与选举的亲身经历。根据这三个镜头,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竞选是差额选举的一种方式)。这几种选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局限性,因此,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公民要珍惜自己手中的选举权利。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是本框的情景分析。这一目所阐述的知识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分析教材内容之前,有必要说明以下几点。在这一目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竞选,并对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三目“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情景回归,旨在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材主要分三个层次加以表述。首先,教材指明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现阶段,这种主人的地位主要是通过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的,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这是一种间接民主。正因为如此,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就在于: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次,教材告诉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选举,那种“选举与我无关”和“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最后,教材指导学生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是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概述。下设三目。第一目“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既是本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本框教学内容的情景导入。这个情景导入,教材采用的是分析漫画的形式。针对两幅漫画反映的两种不同的决策观点,教材引出了三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第二目“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是情景分析。教材首先从决策与公民的关系入手,指出决策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政府决策与公民个人的联系。然后,教材承上启下,点出了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的内在联系,最后过渡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关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教材没有给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下定义,而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即公民可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然后,教材从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三目“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是情景回归,将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及提升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首先,教材论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然后,教材建议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民主决策与公民的关系。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是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管理进行概说。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基层民主自治历程”既是本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本框教学内容的情景导入。本探究活动是分析类探究活动。教材以年表的形式,简要回顾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进程。根据这个年代表及一个具体事例,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认识到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第二目“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情景分析,主要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教材承上启下,既说明民主管理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关系,又点明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第二方面,说明什么是村民自治。目前,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教材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个方面对村民自治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目“共建祥和文明社区”是情景回归。这一框的情景回归与前两框一致,首先点明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后,通过列举、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是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监督进行概说。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谁监督监督谁”是情景导入。教材采用的编写方式是:首先讲述一个事例,但是这个事例没有结尾。然后,教材提出几种主人公该如何做的方式,针对这些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本探究活动是辨析类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辨析各种不同的做法,引出本框的主题──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及意义。教材提出的四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学生可以按照教材预设的轨道,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是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是情景分析。首先,教材承上启下,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出民主监督。然后,教材详细说明了什么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课已经阐述了监督权的问题。这一目关于监督权的阐述与第一课的角度不同。第一课是根据宪法指出公民享有监督权,这一目就这方面的内容加以展开,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对第一课第二框监督权的具体解释。教材是从四个方面说明监督权的内容的。本目的重点是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有哪些合法的渠道。课程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评价的要求1.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学生只是评价对象的单向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和学生互动评价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意识,发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2.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3.体现发展性要改变原来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评价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总之,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二)评价方式建议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和“家长评”三种。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自评可以从学习态度、资料准备、发言、动脑、合作等方面去评价;小组互评可以从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对小组的贡献、合作结果等方面去评价;教师评价可以从发现并善于提出问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语言和思维等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情况、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分析问题的科学性、灵活性,特别是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或开卷或闭卷。题型可以是选择、辨析、论述等。小论文、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等也可以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程度、所持有的观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