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经济发展与农业的功能地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王钊博士教授博导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重庆·北碚,400715Tel:023-68251299/68250198Email:wz99@swu.edu.cn1第1讲经济发展与农业的功能地位2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概念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OUTPUT)的增长,用统计术语来说,经济增长是指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或社会总产值的增长,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收入的增长。衡量经济增长的通用尺度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经济发展:因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3投入产出结构、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教育卫生,自然环境……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经济发展》一书中认为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尤其对贫困线以下的人而言;根除民众的贫困和与此关联的文盲、疾病及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结构,包括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实现适龄劳动人口的生产性就业,而不是只由少数具有特权者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具备广泛基础的利益集团更多地参与决策,以增进公众福利。经济学家们还设计了许多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度:如人均收入、文盲率、平均寿命、人均每天蛋白质消耗量、医生在千人中占有比例,以及人均能源消耗量等。丰富了经济发展的内涵。4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宽。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发展是增长的结果和目的。②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数量概念又是质量概念。③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5A.生产增长但是虚耗B.增长仅仅是局部的增长C.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D.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不合理E.无视客观经济规律的增长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1)资本(capital)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从事生产,需要自然条件、劳动和资本。这里所谓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从广义来看,资本是推动其他要素投入生产的基础要素……资本匮乏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在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心目中,资本因素是决定或阻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这种看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最为流行。62)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由于这些技能和知识以人为载体,体现为人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所以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通常看成是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相关范畴有:人口、人才、天才和劳动力资源等。图示如下:7人力资源相关范畴包含关系图图示8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天才资源人力资源要素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可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传统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是自己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面临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数量过多,以及存在失业和就业不足的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数量和提高人口增长质量是重要课题93)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的概念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广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的赶超就是技术的赶超。10经济学中所指的技术进步并不是指技术本身的变化与发展而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现代经济理论对技术进步概念的理解要宽泛得多,倾向于把所有导致产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归纳为技术进步。一些人甚至认为凡是影响生产函数,不能用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来解释的任何其他要素均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显然,把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如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都包含在其中了。我们理解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由知识和技术因素而引起的生产函数的变动。或者用图形表示,技术进步引起成本曲线内移:11.12(2)技术进步的动因技术进步的动因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自发的技术进步,是指人类出于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神得到的技术成果;另一类称为诱致的技术进步,是指为追逐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技术发明。引致的技术进步与两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需求因素,其次是供给因素: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及其中间投入原料价格的变动,是引致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要素价格上升迫使通过发展技术来节省投入……13(3)技术进步的类型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的不同,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类。这三种技术进步类型通常是按照要素比例标准来划分。如图:如果成本线从Ⅰ内移至Ⅲ、Ⅳ和Ⅱ,则分别表示了如下三种技术进步类型:——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Ⅲ)——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Ⅳ)——中性型(Ⅱ)14图1-2技术进步的类型.15资本劳动ⅢⅡⅣⅠ16(4)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等一系列结构的变革。图示:17二、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机制,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生产部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农业的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从古代直到今天社会分工仍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农村的非农生产活动通常作为农业的副业,包括在农业的概念之中。农业概念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之分。狭义的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植物栽培中的农作物种植;广义的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农村工副业等生产部门。18在现代农业中,,农业已逐渐演化为一个产业体系。农业生产的分工日益精细,从横向看,谷物业、水果业、养猪业等逐步发展成为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的生产部门;从纵向看,又演化为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与产后部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此时,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而广义的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农村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再包括在农业概念之中,称为农村的非农产业,并且其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存在超过农业份额的趋势。此时,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概念在内涵上已有了重大区别。19(二)农业的产业特征(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今天看来,尽管科技的力量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工业文明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善,劳动者技能日益提高,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农业似乎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时代,需要人们去重新认识农业。但从本质规定性上看,农业仍然主要是通过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来取得社会所需产品的,而这一过程总是要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可能绝对地把这两个过程分割开来。自然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农业是典型的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夹击的高风险产业。20(2)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受自然规律制约,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只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农业的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了农业的两个显著特点:①农业生产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度量单位,因而它的资金周转速度慢。②农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人力、物力利用不均衡,在农忙时,劳动力、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出现需求的高峰;在农闲时,出现需求的低谷,人力、物力等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21(3)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农产品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那部分农产品,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趋近于零或为负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偏好越来越偏离农产品或农业。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的增长而增加的收入,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但是其增加比例远较其他商品的消费增加比例小。……22(4)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产权保护的独特要求农业生产要在广阔的田野上作业,高度分散,可叫做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所以其产权保护费用高而外部性流失大,使农业具有准公益性部门的性质。同时,由于空间扩散性使得对集体行动中个人劳动质量和努力程度的计量具有难度大、费用高的特点,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免费搭车”现象,即劳动者个人不愿付出代价而要求分享群体劳动的收益,通过偷懒、磨洋工等减少劳动投入的方式来获得闲暇收益。其结果是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效率,导致所谓的X——无效率。23(5)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农业生产利用各种自然力的基础,农业生产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而土地又具有自身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从而产生一系列与工业不同的经济问题。如土地本身不可移动,形成了经营土地的垄断性;由于各地土地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巨大的差别,农业生产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特征。24(三)农业的功能与地位1.农业的功能——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其经济功能反映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农业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农业生产的增加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可以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贡献。农业部门生产的食品、油料等,满足和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消费需求;丰富的农产品也为加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来源。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剩余的扩大,是社会分工分业的重要前提或物质基础。25(2)要素贡献除农产品作为加工业的原料来源所提供的要素贡献之外,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也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首先,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其次,农业发展为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比重很小,工业是一个弱小产业,农业通常成为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贡献的基本方式,一是赋税(至少历史上),二是储蓄,三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四是农民直接的非农产业投资活动。再次,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贡献。但是,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要素贡献,必须以不影响农业自身发展为前提。26(3)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农民作为买者,对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扩张。另一方面,农民还是卖者,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参与市场活动,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不仅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随之增加,农产品的交易活动会日益活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运销业的兴起,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日臻完善,也会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以及要素市场等发展,推动的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27(4)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民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非农业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一些原材料。因此,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业部门在出口创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28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强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