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5月1日-5月15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5月1日-5月15日)致敬,辛勤奉献的劳动者!(社论)——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1日01版)站上时代的峰峦俯瞰历史,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是劳动构筑起通向梦想的坚实阶梯。今天,是全体劳动者的神圣节日。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节日祝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话,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承担庄严使命,投身伟大事业。质朴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实现梦想的历史逻辑,指明了共筑梦想的根本力量,鼓舞起亿万劳动者向着梦想坚毅前行的决心和信心。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南泥湾的开荒、黑土地的耕耘、超级稻的攻关,把浩瀚原野变成万顷良田,让十几亿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华为中兴的探索、南车北车的突破、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推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国创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一代代劳动者胼手胝足、开拓进取,绽放了一个民族2的创新精神。点点滴滴的奉献如涓涓细流汇成奔涌大河,缔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铺展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彩画卷。今天的中国,瑰丽的事业正召唤我们去奋斗,梦想的力量正激励我们去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奋人心,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全面依法治国砥砺前行,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今天的劳动和创造需要继承和发扬前辈发愤图强的精神,又需要赋予我们这个时代开拓创新的品格。坚守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发展职业技能,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创造,努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我们才能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天的中国,个人梦想与国家前途密不可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紧紧相连。从户籍改革打破身份壁垒,到高考招生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从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到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扫除体制机制积弊,致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每位劳动者提供了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惟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每一位劳动者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抵达不了的彼岸。“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世界上没有平坦的路,也不会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靠一砖一瓦砌成,人民的幸福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当我们的汗水洒向大地,共同的梦想才会落地生根。致敬,辛勤奉献的劳动者!加油,所有为梦想奋斗的人们!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3——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劳模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2日01版)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宏伟目标要靠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来实现。“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重申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肯定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从“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到“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红旗渠精神”;从小岗村按下的“红手印”,到今天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蛮拼”精神,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劳动创造世界,人民创造历史,亿万人民群众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块使,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我们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焕发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活力,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劳动创造铺就梦想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靠亿万人民的顽强拼搏、不懈创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以更好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更好保障人民4权益、激发劳动创造活力。这样,我们就能凝心聚力,把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以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劳动权益有更多保障,劳动热情就会竞相迸发,创造活力就能充分涌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和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我们定能把握现在、开辟未来,行稳致远。没有“假如”,哪来真知(人民论坛)刘根生《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4日04版)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5“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真知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6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细品“苦劲”有余甘(人民论坛)宗鑫凯《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5日04版)放假回家,父母准备了丰盛的晚饭,但面对满桌的鸡鸭鱼肉,真正印象深刻的却是一道清淡的拌苦菜。这菜入口苦涩,再品则转香,细嚼之后苦味散去,居然还透出一丝甘甜,口中清爽不已。想起《新唐书》中的一个故事。唐朝开元年间丞相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二人关系很好,但严挺之非常厌恶萧诚的巧言谄媚,于是劝张九龄不要跟他来往。而张九龄却认为“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此时李泌提醒张九龄:您恰是靠正直敢言才从一介布衣官至宰相,现在怎么却喜欢“软美”之人呢?张九龄才如梦方醒。7品人之道犹如品佳肴,“软美”好似大鱼大肉,一口固是可喜,但多食必会厌腻,甚至有害;而“苦劲”却如一道清口的素菜,苦一瞬、甘满口,后劲悠扬、久而不散,使人回味悠长。菜苦清口,人苦清心。作风要清正廉明,干部就必须吃得住“苦劲”。尤其是领导干部,接触的人免不了鱼龙混杂、苦甜各异,要抵御“软美”的糖衣炮弹,就得多听逆耳话、常走泥泞路,用坚强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克服近“软美”远“苦劲”的人性弱点。古人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作为干部,就应有“吃苦”“品苦”的自觉,经常用群众和现实的“苦劲”清心自警,避免“软美”的陷阱。现实中,一些干部迷信左右逢源的“驭人之术”,挖空心思修炼“软美”功,对领导揣摩逢迎、阿谀拍马,处处顺着茬说、捋着毛干,而全然不顾工作如何做、群众如何想;对同事则你好我好大家好,遇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企图用含混态度塑造“好人缘”。可在政治大环境日益风清气正的当下,如果翻来覆去还总是“软美”的那一套,又怎能不让人看穿、看腻?习惯“苦劲”,更需涵养“苦劲”。对干部来说,身上有一点直爽清新的“苦头儿”,就如画龙点睛之笔,可以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所谓“苦劲”,“苦”必不可少,“劲”更是其中要义,它代表着力道,让人回味无穷,尤其需要干部久久为功的修为。“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干部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有坚守耿直正派的“劲道”。一些腐败分子落马后感叹,自己当初也是“钢板一块”,如果有坚持的劲头就走不到这一步。休畏流言嫌己“苦”,莫羡一时得意人,万不能因为名利的诱惑、不良的现象,就藏起了“苦”、泄掉了“劲”,偏离了正道。正如李泌所说,张九龄能成为一代贤相,也是因为始终坚持正直敢言,只有“苦劲”足,后劲才能足。8“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苦涩还是甘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味道。体味世间万物,同样也是甘苦各异,有的人抱着私欲尝,稍有苦口便退避三舍,难免陷入“软美”的泥潭;有的人怀着公心品,再苦涩也能坚守不弃,终能收获“苦劲”的余甘,成就有味道、有意义的人生。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项政治任务——一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6日01版)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生态文明,有三个层次的认识,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