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6年宁波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22日在余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余姚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永康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5年工作情况和“十五”发展回顾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积极谋划“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六大联动”战略,在中共余姚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合力抗击灾害疫情,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05年,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2亿元,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80美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37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9.58亿元,分别增长28.8%和30.6%;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9亿元,增长1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5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1元,分别增长17.7%和10.3%;年末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331.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06亿元。与此同时,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四件实事项目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农业基础更加稳固。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4.7%。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2万亩,粮食总产量19.55万吨。农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6只、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7只。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83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8家,实现农产品加工值55亿元,其中出口7000万美元。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技术和农机服务切实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5家。切实加强山塘水库除险保安工作,三类河道疏浚和山区主要溪道三清任务顺利完成。认真做好防台抗台、森林防火和以禽流感为重点的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土地整理、造田造地、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园地改造以及海涂围垦取得新成效,新增耕地8227亩,新建标准农田2.2万亩,新围涂7000亩。工业结构加快转型。预计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14.6%,实现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增长20%。产业集聚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园区及功能区实现工业产值49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6%。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7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9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新增整机和最终产品生产企业113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85.01亿元、利税33亿元,分别增长24.1%和11%。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实现工业技改投入70亿元,实施宁波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4个,其中引进的溅射靶材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使我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半导体工业用高纯度溅射靶材生产基地;新增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6%。品牌创建取得突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13只、商标21件,“帅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燎原室外灯具等4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品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4%。要素制约得到缓解,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新组建5家民营担保公司。与此同时,大力激励创业创新,设立经济发展功臣奖和科技创新成就奖,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三产发展成效明显。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2%。城区商贸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华联商厦入围中国服务业500强,并荣获“中国商业名牌”称号,阳明商城投入使用,天一商城建设进展顺利,必胜客、麦当劳等一批国外著名品牌连锁企业成功落户。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1890”社区服务中心延伸到除四明山以外原区所在地各镇,被评为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社区服务中心。农村“连锁超市、放心店”工程积极推进,新建大卖场和连锁超市15家、连锁便利店47家、农村生活和农资消费放心店327家。塑料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部分展馆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210亿元;网上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成交额达到118亿元。第七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及首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成功举办,塑博会被商务部评为中国100家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会展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明山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天下玉苑和丹山赤水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杨梅节、四明山旅游节等活动蓬勃开展,全年接待游客2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7亿元,分别增长41%和38.8%。同时,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代理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信用”建设不断推进,商贸统计日趋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加强。二、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取向,改革开放再创新业绩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展撤村建居、集体资产分类处置、土地承包权股份化等试点。全面启动泗门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市农村信用社和盐业公司改制以及二轻工业总公司、模具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原改制企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积极试行城镇企业职工门诊医疗统筹。有序推进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合同利用外资6.6亿美元,实到外资3.3亿美元,分别增长9.1%和15.8%;新批外资项目117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8个,三产项目10个,增资扩股项目63个。多元引资格局逐步形成,成功举办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论坛,舜宇集团首次引进境外风险投资基金,捷丰家居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同时,内资引进取得新业绩,实际利用内资33.17亿元,增长8.7%。外贸结构日趋优化。实现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21.6亿美元,分别增长31.2%和30.6%;加工贸易额达到5亿美元,占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富达等3家企业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企业。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工作有效开展,预测预警机制初步建立,企业联合组建的宁波华东电器检测中心运作良好。“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接轨大上海步伐加快,与珠三角、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交流协作进一步加强。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批境外企业14家,累计达到76家,其中有2家企业在境外从事矿产开采业务,成为我市外经工作新亮点。三、以推进协调发展为目标,社会事业再获新进步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2家,教育部华东直属高校研究生创业(余姚)基地签约挂牌,名邦科技园全面启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852件。搭建科普新平台,成功举办省内县(市、区)第一个学术年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引进副高以上高级人才54人,落实人才公寓30套105间。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高中升学率达到92%,普高与职高招生比例为48∶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努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切实加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姚江文化丛书》编纂正式启动,姚剧《母亲》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音乐奖;深入开展城乡文体活动,第六届“舜江之夏”艺术博览月和第十个全民健身月成功举办,梁弄镇被授予省内首个“中华诗词之乡”称号;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弘扬,王阳明故居修缮工程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计划免疫、残疾预防、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宁波初审,泗门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来姚务工人员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抓好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培训城乡劳动力3.4万人次,共有7.2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2.7%。切实增强社会保障功能,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6万名,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2万名,累计分别达到16.5万名和7.4万名,顺利通过省经济发达县(市)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工作评估验收。初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1.9万人次得到合作医疗补助和救助,新一轮参保率达到90.2%。继续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基本实现集中供养。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去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办复率达100%。深入推进村(社)务公开,扎实抓好第七届村委会直选工作。大力推进“平安余姚”建设,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教育;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积极落实《信访条例》,制订出台《信访复查(核)工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市领导下访、包案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和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等活动,全年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不断健全应急机制,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开展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泗门镇及其小路下村、谢家路村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四、以集聚城市功能为核心,城乡建设再谱新篇章规划工作切实加强。进一步深化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日益增强。《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式启动,《城区中部控制性详细规划》、《余姚市电网发展规划》等一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相继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完毕,村庄整治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同时,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的严肃性得到有效维护。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38.62亿元,增长51%。甬余公路余姚段、阳明东路(中山路至城东路段)、北滨江路、南雷路、西石山北路及公铁立交、富巷路公铁立交等改造或新建项目全面竣工。全市县道以上公路已全部硬化,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宁波市下达三年目标任务。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城区四闸东移及船闸工程、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329国道余慈复线工程等进展顺利。杭甬高速公路和杭甬运河余姚段拓宽、运河东港区码头等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等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城区建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违法违章建筑、无证摊点、马路市场等得到有效整治。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姚江全线恢复三类水质。生态绿化建设成果丰硕,我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马渚镇和梁弄镇被评为省生态镇,新增宁波市级园林村6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1%和9.3平方米。村庄整治改造和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又有34个整治村和5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通过验收,累计分别达到61个和10个。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稳步推进,有26个山区自然村实现整体迁移,141户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顺利搬迁。五、以“阳光工程”为抓手,政府工作再现新局面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制订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阳光工程的决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和《关于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大事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