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中学齐如芹【引言】本课是北京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法律在我身边的第二课树立宪法意识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法律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也是由宪法派生,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所以增强法制观念重点是增强宪法观念。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主体探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的认识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案例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法律规则的特殊性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体会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是做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通过课前的调查,学生了解的并不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甚至是根本不了解。二、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能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2.能力目标:在阅读宪法第二章后,能将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对照社会生活的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说明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各方面权利和自由的实现的。3.知识目标:在教学中,懂得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能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三、学习准备分析1.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重要的核心和统帅地位。通过教学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一些我国公民权利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平等性也会有一定了解,并由此对我国的民主发展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消除一些片面的看法。2.教学资源准备: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学生人手一份);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宪法的目录、法律援助条例目录。四、教学重点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案例说明我国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主体探究七、板书设计第二课树立宪法意识第二框人民权利的保障书确认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保障诉讼制度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律师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授在宪法的目录中,第二章规定的是什么内容?(出示幻灯片——宪法的目录)做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四章的内容中,专门用一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充分说明什么呢?归纳: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公民的权利,宪法就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民权利的保障书。设问:我们经常会听到权利一词,但究竟什么是权利呢?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观察宪法目录的内容,思考回答联系自己已有的经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学生在回答中(一)宪法确认公民基本权利(二)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归纳:我们平常所讲的权利,都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公民权利简单地说就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权益。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确认,才是合法权利,才能得到国家保护。所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它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我们来看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发放材料)试一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简单的归纳?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中,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取得的胜利成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这些成果制度化、条文化。过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写进了宪法,那它又是怎样保障公民权利的呢?我们来看案例:案例1:一面插在门口的国旗,一本刚刚修订过得宪法单行本,其中的“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句被特意用圆珠笔划出,一句精心挑选的“国家尊重人权和保证人权”被放大了贴在门口,63岁的北京老人黄振云和他的街坊就靠着这么几件简单的武器,阻止了崇文区政府危房改造工程的强制拆迁人员,暂时保住了他的房子。设问:黄振云老人是用什么武器保护了他的验回答倾听,形成正确地认识阅读宪法第二章的内容,试归纳阅读案例,思考回答问题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扩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广泛性、真实性的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守法意识得到强化。同时也会立法保障房子?几件简单的武器,就能保住房子,体现出的是什么?师评析:房屋虽破,但那是黄振云和老伴的栖身之所;更为重要的事,那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保护范围的私有财产。至今依然矗立的小屋,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因为,它让人民群众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宪法的神圣性与权威性,昭示了这个国家正在逐渐远离那个曾经视宪法权利为镜花水月的年代。这也许是修宪后发生的第一起以宪法抵制强制拆迁并获得初步成功的事例。案例2: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青年马某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请问:马某及其父兄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做法是否妥当?你的依据是什么?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依照我国婚姻自由的原则,法律并不限制不同民族男女之间的婚姻。但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作为非少数民族一方,应尊重少数民族一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样,作为少数民族一方,也应尊重非少数民族一方的习惯和自由,而不能因双方结婚就强迫对方信仰某种宗教。双方应从有利于民族团结、家庭和睦出发,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创造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所以说,马某及其父兄强阅读案例,思考回答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做宪法的宣传者,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其他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作法是错误的,是违反宪法精神的。师总结:由此可见,我国宪法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对公民权利确认和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确认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同时还需要普通法律为其提供具体保障,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列举一些法律法规:政治、民主权益保障类:刑事诉讼法(1979年)、行政诉讼法(1989年)、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民事诉讼法(1991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等。社会、经济权益保障类: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2年)、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婚姻法(1980年)、继承法(198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1991年)等。教科文卫权益保障类;义务教育法(1986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专利法(1984年)、著作权法(1990年)、食品卫生法(1995年)等。师总结:正是有了这些具体而明确的法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就有章可循。在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正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保障。设问: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个例子?师:国家重视公民权利,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得以实现。——--立法保障(板书)过渡:公民的权利有了立法保障,是不是就不会被侵权了呢?那在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又该怎么办呢?师:其实这就是用诉讼方式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这里我们管它叫司法保障。请同学们看书17页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阅读老师列举的法律,加深对立法保障的认识联系实际举例感受宪法和普通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司法保障案例3:1990年,山东省某市八中学生小齐和小陈同时参加中专考试。之后,齐被录取为某校财会专业委培生,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领走,不知情的齐以为自己落榜。齐所在的学校自始至终未将考试成绩告诉齐。陈则以齐的名义上学、毕业并参加工作。直到1999年,齐在得知陈冒用自己的姓名上学并就业这一情况后,于同年1月29日,以陈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其姓名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请问:法院会支持齐的诉讼请求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师评析: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陈以侵害齐姓名权的方式侵害了宪法第46条所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判决陈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齐各种损失9.8万元。案件审理过程中,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就齐的案例直接适用宪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一案作出司法解释,认定该案被告“侵犯了小齐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随后在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的规定,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在新中国司法史上,宪法第一次被明确认定为法院判案的直接依据———因此此案被称为“中国宪法诉讼第一案”。设问:进几年来,与法律相关的什么职业越来越热?为什么?设问:如果打官司,请律师,没钱怎么办呢?师:国家为了体现司法的公正,为了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又出台了法律援助制度。出示:法律援助条例目录,使学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师:你知道北京法律援助中心吗?教师给出阅读案例,思考回答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当我们的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总结课后探究活动答案北京法律援助中心地址:前门西大街43号邮编::100031电话:010-66084562、66084563法律服务专线:1600148密云县:69040148密云镇西果园新里北区101500师:在司法保障方面,我国律师制度、法律援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在我国,宪法不仅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保障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社会权利、国家权利保障的基础。我国法律在使公民权利合法化、保证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无论是立法系统还是司法系统,都在向现代化社会的方向迈进,法制建设在顺利进行。探究活动:宪法宣传活动1、各小组搜集关于宪法的知识,并进行资料整理,设计宣传的方案。2、在班内开展交流,进行评论,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宣传方案。3、请班主任与年级组、政教处协调、配合进行“宪法宣传活动”。看并记下来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二课树立宪法意识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旨在说明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节课理论性强,比较难处理,却很重要。所以我确定了以案说法的教学法。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我国公民权利的知识,我专门为学生印发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扩宽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知识。同时也为讲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找到法律依据做铺垫。在讲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一内容时,选择三个典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