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44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政治:(1)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新旧权力交替之际,思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机会(3)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使他们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政治:2、经济::(1)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政治:2、经济:3、思想:(1)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3)有识之士要求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冲破传统儒学,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政治:2、经济:3、思想:4、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使工商业者和市民阶层队伍不断扩大;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潮流。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①出生地:泉州②家庭:世代经商③经历:从政——入狱④性格:独具个性、离经叛道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李贽阅读以下材料,概括李贽的观点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力,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也。”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材料三“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材料一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材料二、三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①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②反对盲从孔子,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3)、著作:(4)、影响:①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②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很大的进步性。③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阅读以下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黄宗羲生平:(2)、主要思想: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②提出君臣平等思想;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以救世的思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生平:(2)、主要思想:①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②提出了“众治”的主张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的思想观点: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生平:(2)、主要思想:(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4)评价: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王夫之的生平: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王夫之(1619-1692),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2)、主要思想:①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②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③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5、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唐甄的生平: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5、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唐甄的生平:(2)主要思想主张:人物经历代表作主要思想主张影响黄宗羲都参加过抗清斗争;经历了明清王朝的更替;都隐居著书。明夷待访录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反对独治,提倡众治王夫之《宋论》抨击孤秦陋宋,批判君主专制唐甄《潜书》“凡帝王皆贼”,大胆批判君主专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的经历、主要活动几人的进步思想主张及评价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