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营造宽松、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在多元体验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教学论。通过交友小调查、历史短剧表演、图文并茂的史料、时政信息等多种教学载体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体验历史学科蕴涵的时代感是本课的设计特色。【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都强调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建国初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共同发展”等外交新概念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都有重大影响。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配有地图)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和地位。③逐条解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配有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④中苏建交及其意义。(配有两幅照片和知识链接)。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材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补充了许多初中教材没有涉及的历史细节。(配有一幅照片)第三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以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外交才干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风采,打破了西方大国的外交封锁。(配有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在专题五中,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可以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作对比,又是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基石。本课编写上突出“外交政策对于外交活动成败的影响”。同样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关于“建国初的外交”的介绍也侧重政策层面。初中教材省略了一-2-些重大外交活动,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没有深入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正处在高一年级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从历史学习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但针对性、辨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从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看,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已经对“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作了初步介绍,学生理解本课的难度相对降低。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一、不会将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第二、由于没有从事外交活动的经历,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外交,运用一些外交辞令、技巧缺乏认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继续沿用初中死记硬背历史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少数优等生可能会尝试用比较、综合和归纳要点的方法寻找历史问题的本质和线索,减轻记忆的负担,把握历史学习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三)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3-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有智慧的。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采取“体验式”学习,包括历史情景体验、历史思维过程体验、历史问题解决过程体验、快乐学习体验等。本课教学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图片、表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讨论、提问、文字和数据的解读等活动锻炼学生历史思维;通过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设计难易不等的题目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搜集资料,排演两个历史短剧。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题:第一,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二,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利用多媒体技术滚动播出建国初我国领导人参加重要外交活动的照片,配以国歌,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迅速把思绪集中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另外,在教室中间留出空间用于短剧表演。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制成Powerpoint课件,为创设历史场景,活跃课堂气氛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做准备。学生制作历史剧的演出道具。【教学过程】(导入)生活小调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要做朋友最起码的条件是什么?-4-师:交友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国与国之间也存在敌友的划分。这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叫外交。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将如何搞好外交呢?本节课就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板书)(出示幻灯片)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讲解,分析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上:凋敝。(建国初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说明1:生活化的导入有助于学生对“外交”这一抽象概念有感性认识。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由学生上台讲,教师加以点评,效果会更好。关于1949年中国经济情况的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中国迫切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全力解决国内问题,急需盟友援助本国的经济建设。此外,对经济问题的介绍应尽量采用图表和数据形式说明,可以训练学生将数字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师:在此国际国内形势下,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说明2: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因此它规定的外交方针是基本国策而非权宜之机。教师还要介绍独立自主这一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概括来说就是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影响,自己也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决定对待世界事务的立场。),因为这一概念是正确、全面理解本课的钥匙。一、在独立自主根本原则指导下制定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板书)说明3: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初中已经学过,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学教材,当堂反馈。1、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外交的外交方针是-5-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建国初,中苏结盟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根本目的是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二、50年代初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板书)(出示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印中两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它经受了岁月的检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通往和平与和谐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印中关系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印方将致力于保持并推动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进展。——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致胡锦涛的贺电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说明4:该设问比较开放,目的是让学生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多角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教师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圆其说,跟国家领导人比比,谁的见解更全面、更深刻。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板书)短剧一时间:1954年地点:日内瓦(字幕、会场图片投影)主要人物:周恩来、北朝鲜、南朝鲜、越南、美国、法国外交代表、旁白(学生扮演)(台词选编)北朝鲜: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周恩来:完全支持。-6-南朝鲜:由联合国监督,按大韩民国的宪法在全朝鲜举行选举;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但联合国军队要在选举和完成统一后再撤退。美方:表示支持。周恩来:同意对选举进行国际监督,但应根据全朝鲜选举法在排除外国干涉的自由条件下举行全朝鲜选举。美方:不同意。旁白: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以未通过任何协议而结束。会议第二阶段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越方:法国承认印度支那三国主权和独立,三国自由选举,停止敌对行动和撤走一切外国军队。法方:只讨论越南停火,不讨论其他两国停火问题;只讨论军事问题,不讨论停火后的政治解决问题。周恩来:印度支那三国停火,交战双方的全部代表直接谈判;照顾各国的特殊情况。旁白:中方的提案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确认了印支三国的民族权利。但美国代表没有签字。短剧二时间:1955年地点:万隆(字幕、会场图片投影)主要人物:周恩来,亚非国家代表、旁白伊拉克代表:要防止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扩张威胁。菲律宾代表:不希望亚非国家屈从于外国统治者。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周恩来: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旁白: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亚非会议所体现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7-民族独立,要求建立和发展友好、团结、合作的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斗争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万隆精神。(师)观看表演后回答下列问题:1、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分别讨论什么问题?2、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4、结合历史短剧表演,举例说明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外交?5、1955年底,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23个。结合短剧表演和课本知识,分析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这一时期,新中国不能同更多的国家建交?说明5:角色扮演是学生体验历史,亲近历史的良好手段。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把握历史人物的特点,编写好剧本。剧情可以适当艺术加工,但必须忠于历史原貌。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点评:比如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缺陷,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