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摘自国家局培训资料及浙江省统计局高统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例题摘自国家局培训资料及浙江省统计局高统考试大纲,仅供参考-核算处彭丽芳)案例一:现有以下资料(单位:亿元)国内总产出28000,中间投入17600,居民消费6054,政府消费2000,总投资2546,出口2100,进口2300,固定资产折旧1310,劳动者报酬6050,生产税1072,生产补贴100,营业盈余2068,来自非常住单位的要素收入60,支付非常住单位的要素支出105,来自非常住单位的经常转移收入100,支付非常住单位的经常转移支出20。当年年初常住人口12950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3050万人。要求:写出公式并计算:(1)分别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3)计算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净收入。(4)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示:(1)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支出法GDP=28000-17600=6050+(1072-100)+1310+2068=6054+2000+2546+(2100-2300)=10400(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10400-1310=9090(亿元),国民总收入=10400+(60-105)=10355(亿元),国民净收入=10355-1310=9045(亿元)。(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355+(100-20)=10435(亿元),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0435-1310=9125(亿元)(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0元。年均人口=(12950+13050)/2=13000案例二:根据下表资料2002年现价总产出(亿元)2002年现价增加值(亿元)缩减价格指数(%)2001年总产出(亿元)2001年增加值(亿元)GDP6200258054502136第一产业12006001021100528第二产业340010201053050854第三产业16009601081300754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并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1)计算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速度(2)用单缩法编制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缩减价格指数(3)计算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和贡献率(4)对2002年的国民经济运行作简要评述提示: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整理计算得到下表2002年现价增加值(亿元)缩减价格指数(%)按2001年价格计算的2002年增加值2001年增加值(亿元)2002年可比价格增加值增量(亿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GDP2580105.42448.562136312.5614.6第一产业600102588.2452860.2411.4第二产业1020105971.43854117.4313.8第三产业960108888.89754134.8917.9(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2001年价格计算的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100%=14.6%(2)国内生产总值缩减价格指数=(当年价格GDP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发展速度)*100%=2580/2448.56*100%=105.4%(3)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和贡献率.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可比价增加值增量除以2001年GDP再乘以100%得到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8、5.5和6.3个百分点。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可比价增加值增量除以可比价GDP增量得到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9.3%、37.6%和43.1%。(4)对2002年的国民经济运行作简要评述。①经济增长速度较高,达14.6%。②经济效益比上年好,全社会增加值率由上年的39.2%提高到今年的41.6%。③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由上年的24.7:40.35:35.3调整到今年的23.2:39.4:37.2。3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发展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6.3个百分点案例三: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统计数据如下(亿元)(1)产出与中间投入: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率(%)农业908536.8工业3706672.67建筑业519672.2运输业180522.3商业269047.5服务企业267827.4其他服务业268027.4(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劳动者报酬11700生产税净额3951所得税600营业盈余6750固定资产折旧1620(3)使用情况:农业居民消费7300非农业居民消费5000政府消费2870固定资产大修理2400固定资产更新5000库存增加1150出口4701进口4400要求:(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保留1位小数)(2)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保留整数)(3)计算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保留2位小数)解: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率(%)中间消耗(1)GDPGDP/总产出(%)农业908536.83343.3工业3706672.6726935.9建筑业519672.23751.5运输业180522.3402.5商业269047.51277.8服务企业267827.4733.84其他服务业268027.4734.3合计6120037179.02402139.25(1)中间消耗=各行业中间消耗之和=37179亿元。(2)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61200-37179=24021亿元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11700+生产税净额3951+固定资产折旧1620+营业盈余6750=24021亿元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7300+5000+2870=1517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2400+5000+1150=8550亿元净出口=出口-进口=4701-4400=301支出法GDP=15170+8550+301=24021亿元(3)GDP占总产出中的比重=GDP/总产出=24021/61200*100%=39.25%案例四:第一产业计划总产出9448,求第一产业的最终产品是多少?一产二产三产直接消耗系数一产0.10460.09630.0122二产0.21460.54750.2131三产0.04850.08230.0949总产品量原计划数9085422629853现计划数X94484733310838增长速度4%12%10%通过计算可知第一产业最终产品数y1=X1-(a11X1+a12X2+a13X3)=9448-(0.1046*9448+0.0963*47333+0.0122*10838)=3770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第二、第三产业的最终产品数。y2=X2-(a21X1+a22X2+a23X3)y3=X3-(a31X1+a32X2+a33X3)5式中,Xi为各产业总产出,yi为各产业最终产品。案例五:如果要求第一产业最终产品由3947增长到4105,此时第一产业要完成多少总产出才能实现这一计划?一产二产三产完全消耗系数一产0.18490.26630.0786二产0.61841.44500.5846三产0.11970.23690.1623最终产品量原计划数3947150725001现计划数y4105168815501增长速度4%12%10%我们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X1=y1+(b11y1+b12y2+b13y3)=4105+(0.1849*4105+0.2663*16881+0.0786*5501)=9791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第二、第三产业的总产出数。X2=y2+(b21y1+b22y2+b23y3)X3=y3+(b31y1+b32y2+b33y3)6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7判断经济形势的几个相关关系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构成国民经济的各项产业在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的比例应该是在保持绝对量增长的前提下,第一产业(农业)的GDP相对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变,经济增长才能更有效率。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目前世界第三产业的平均比重一般在60.0%左右,其中高收入国家为65.0%,中等收入国家为50%,低收入国家为31%;发展中国家为40.0%左右。从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看,高收入国家占2/3,中等收入国家占1/2左右,低收入国家则占1/3以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平均达到40%左右。2003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4.6:52.3:33.1,从业人数之比为49.1:21.6:29.3;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2.1:53.5:34.4,从业人数之比为46.9:26.2:26.9。一般地,根据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状况,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50%;与之相应,第一产业的比重则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在此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变动幅度不大。第二阶段,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50%;与之相应,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以略慢一些的速度下降。在此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中国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已开始上升,目前在1/3左右。可以判断,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形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初期。在第二阶段,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本该明显下降,但近几年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还略有上升,这与制造业的世界性转移相关。目前我省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离服务业大省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阶段: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曾运用多国模型对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在1200—24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在2400—48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在4800—9000美元之间,8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