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农业经济的微观组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3章农业经济的微观组织引言:“经济组织”是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基础性概念之一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由(经济)组织产生;(经济)组织通常是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经济)组织的效率是(经济)效率的源泉,因而,组织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组织的内涵:组织提供了一个人们发生相互关系的结构,该结构具体表现为,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而受到共同约束的个人团体。狭义:组织是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工会、行业协会、学校、家庭、国家、市场……广义:组织不是空洞的,本身隐含一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是效率的源泉。这也正是组织成为经济学领域基础性概念的重要原因。一般意义上,组织是大量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起点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3本章内容◆第一节农业中的产权结构与经济组织形式◆第二节农业家庭经营◆第三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第四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一、农业的产权与产权结构所有权:对财产独占性的支配权利。使用权:对财产进行占有、运用的一种权利。收益权:对财产产生的效益进行分割的权利。处置权:对财产进行更新、转移、重组等处置性的权利。5产权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和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经营收益)的权利。产权结构所有权是划分产权的核心内容。我国现阶段农业中的产权结构:(1)国有产权(2)集体产权(3)个体产权(4)私营产权(5)联营产权(6)其他产权6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7二、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1.产权主体多元化2.产权关系明晰化3.收益权实现多样化4.产权交易市场化8三、农业经营组织的形式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国营农场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组织9本章内容◆第一节农业中的产权结构与经济组织形式◆第二节农业家庭经营◆第三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第四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一、农业家庭经营的内涵二、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三、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问题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农户家庭经营第二节农业家庭经营家庭承包制的诞生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213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实行家长制或户主制,不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雇工经营为主。通常来讲,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大,雇工较多。一、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1、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相交织,这一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4、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也可实行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二、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可见,“家庭”这种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特征能够更好的迎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主要是因为“家庭”所具有的内在激励优势和低监督成本优势。如果不考虑内部激励和监督问题,雇佣劳动、集体生产等这些农业经营方式也是有效率的,更容易实现规模效率,更容易采用先进技术。这也是发展集体农场(农庄)的根本动因。一旦内部激励和劳动监督问题进入视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15二、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兼业农户(part-timehousehold),与专业农户相对,是指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他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各国关于兼业农户的划分标准不同,主要是两个:劳动日标准;收入比例标准。通常,按兼业程度分为两类。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兼业收入只是一种补充。主要收入来自农业外兼业,有时甚至成为“星期日农民”或“拥有小块地的工人”。16三、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问题兼业农户普遍存在。农业生产的特点:强烈的季节性农业的部门特点:比较利益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可见,兼业化主要是缘因农户所占有的土地等生产要素不足以保证家庭劳动力在农业内充分就业,只能通过兼业化达到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增加家庭收入的目的。17三、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问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土改时期的农户个体经营阶段(1950-1952)土改的标志是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合作化经营(1952-1957)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见表)人民公社化时期的集体经营(1958-1978)1958-1961年,3年困难时期1961-1965年,5年调整时期1966-1976年,10年文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经营(1978至今)18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政策出台始末:萌牙阶段:1978年秋-1980年9月1978年秋,安徽凤阳率先恢复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1979年春中央批转《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包产到户本质上和分田单干没有多少差别,所以是一种倒退”。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赞成与反对两种观点争论激烈。最终进入报告的文字如下:“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但是可以包产到组。”1980年秋冬,中共中央发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规定:“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搞的应“进一步组织起来”。19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政策出台始末:发展阶段:1980年9月-1981年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经济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业生产的管理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多的灵活性,生产责任制的形式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1980.9)。1981年春,中办转发杜润生《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一些意见》:“占全国20%的穷困地区社队可以包产到户3至5年;占50%-60%的中间社队可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可扩大自留地;占25%的先进社队有条件逐步推广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20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政策出台始末:发展阶段:1980年9月-1981年底1980年的5月31号,邓小平表态:“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风阳花鼓’中唱的那个风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包工、包干、包产,主要体现的是劳动成果的不同分配办法”,1981年10月,各种责任制形式占97.7%.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小段包工……21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政策出台始末:确立阶段:1982-19841982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纪要》:对“包干到户”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澄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确立。1983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一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二是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国已经有97.9%的队采用大包干形式;不仅落后贫困社队适用,先进地区也适用;不仅现在生产力水平低时适用,将来发展了也适用。”。22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小结: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至少能够表明两点: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水平。组织不是空洞的,本身隐含一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是效率的源泉。四、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主要讨论3个问题: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我国基本的农业经营制度正确认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家庭经营(一)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并且按承包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交纳承包费),的一种农业经营制度。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是分户的家庭经营。第二,土地以承包方式与农户结合。25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家庭经营(一)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家庭承包经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农村土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政策框架。第一,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农户:“两权分离”的基本框架。经营权以“均分”方式分配给农户。经营权期限:15年—30年—“长久不变”农户对土地拥有有限的处分权。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家庭经营27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的办法:(1)“均分”的是什么农地?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本法所称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2)哪些农户参与“均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3月1号实施)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实施)第十四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3)农户可以承包多长时间?3个阶段:1984-1993年(15年);1993-2008年(30年);2008年至今(长久不变)。(一)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家庭承包经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本政策框架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土地制度决定的。第二,农地的“两权分离”框架决定了我国的家庭承包经营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统”: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经营“分”:指农户的分散经营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家庭经营(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我国基本的农业经营制度——为什么?五、我国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家庭经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17届3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1年11月中共中央13届8中全会《决定》:“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要给农民以稳定的土地预期。”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1995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的《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1998年10月中共中央15届3中全会《决定》:“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2003年3月1号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十六届届三中全会《公报》:“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06年1号文件:“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

1 / 1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