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第1节工业化定义第2节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第3节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第4节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第5节怎样改造传统农业第一节工业化定义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历史似乎表明:所有发达或富裕国家几乎都是工业化国家,而所有不发达或贫穷国家都是农业国家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工业化”就成为“文明”、“开化”、“先进”,以及“发达”和“富裕”的同义语;而“农业”则是“不开化”、“不文明”、“欠发达”以及“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但这仅仅是事物的表象,要把握其背后的本质联系,必须对人类经济进步的历史,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变迁史进行深入考察,对工业化理论加以系统回顾和反思一、传统的工业化概念自产业革命以来,尽管有关工业化的定义有着诸多表达,但却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把工业化的表现或者结果当作工业化的本质;二是把工业化仅仅理解为制造业的机械化或现代化,而把农业的进步或现代化排斥在工业化之外【例如:】印度经济学家(S.Y.Thaker)认为:工业化是一国国民经济脱离农业的结构性转变,——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某权威经济学辞典写道: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来自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以及就业份额普遍上升的过程。(可悲的是,战后相当长时期里,上述看法成为主流)二、工业化概念的正确理解——张培刚:工业化——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所谓“基要生产函数”(stratgicalproductionfunction)——指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例如: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钢铁等)因为,在工业化过程中,上述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将首先发生改变,然后,以某种支配的方式扩展或影响到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在张先生看来,工业化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阐释:如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可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如着重资本因素,工业化可定义为:——生产过程中,资本使用的“宽化”和“深化”(wideninganddeepening)的过程如着重劳动因素,工业化可定义为:——每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所有上述特征均表明:工业化使人类社会的技术和经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和质的飞跃即————人类生产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转变,从而使人类能以较少劳动消耗创造较多物质财富张培刚科学工业化定义的两个特点:第一,认为工业化的本质特征是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升;第二,指出工业化包括农业与工业的共同现代化——在张培刚先生看来:工业化同时包括制造业和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中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参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1984年版,p236】——根据上述理解,工业化国家可能是以下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制造业为主;以制造业和农业保持平衡;农业为主从长期看,第三类可能变为第二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可能变为第一类国家(————参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1984年版,p202)张培刚先生指出:——从历史看,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早就是世界各国最低者之一,但在英国工业化中,如果没有其殖民地——印度为其提供棉花、没有其自治领地——澳大利亚提供羊毛、没有其领邦——丹麦提供畜产品,从而使英国农产品或工业原料和食品的需求有了保障;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使英国工业品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就难以成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最后,张培刚断言:一个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农业,不仅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显著特征一个国家不论已高度工业化到何种程度,如果不能同时在工业和农业之间保持适当平衡,或通过国际贸易与其他国家的农业保持密切联系,其经济就一定难以持续发展(——参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1984年版,p24)【关于工业化定义的形成的补充:】四十多年后,张先生将工业化重新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这里,增添了两方面内容:第一,所谓由低级到高级,指不断进步、不可逆转;第二,所谓突破性变化,指生产力巨大的或飞跃性变革,它将引起生产组织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最终还将导致整个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和人的文化素质的变化三、“工业化”vs“现代化”、“工业化”vs“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工业化”vs“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和信息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是DCs近代以来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显著标志然而,广大LDCs自二战结束后也致力于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但迄今为止,除少数小国和地区进入“半工业化”(Semi-industrilization)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Newindustrilizationcountriesorareas)行列外,大部分距离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因此,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大多数LDCs不仅面临加快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同时又面临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工业化”与“现代化”:第一、“现代化”的内涵比“工业化”广泛工业化——主要指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这样一种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进步的过程和阶段;现代化——指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的所有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包括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进步,也包括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步。第二、现代化的时间比“工业化”久远工业化——是人类历史告别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特定阶段,也是人类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历程是无止境的。现代化是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长河。“工业化”vs“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工业化——是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是工业化推进和完成的必然结果。是“后工业社会”的标志。工业化通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而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信息化社会通过信息、知识和高端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工业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人类经济社会也由此可划分为:“游牧经济”、“农耕文明”、“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即“信息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etc.)工业化vs城市化:从历史看:——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和结果;从“后工业社会”看,——城市化有了“多样性”的表现,即既有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城市;又有以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也有纯粹的人居城市中国工业化vs城市化:1949~1978年,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1978~今,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Q:〕LDCs如何应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A:】目前,LDCs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而DCs已进入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这样,LDCs将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和迎接并应对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的到来与挑战的双重任务。为此,LDCs除了兼顾工业化和信息化,实施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业化战略,将别无选择,即————“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资料:〕中共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思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中共十七大提出“新发展观”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相对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何谓“科学发展观”?——〔Q:〕“新型工业化”是否改变了工业化的任务?新型工业化“新”在何处?〔提示:〕(1)工业化的内容和特征没有改变。即经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福利水平。产出和就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在信息化时代,在工业化推进的同时,需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及其手段的运用。)(2)工业化的实现方式或手段及理念有了变化。即从不顾及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代价,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从单纯注重“增长”,到强调“发展”,进而关注“可持续发展”。从单一追求经济目标,到包括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和谐发展的多元目标的实现。第二节农业的贡献农业的“四大贡献”:即粮食(一)产品贡献原料(二)要素贡献(Ld、Lr、K,…)(三)市场贡献)(四)外汇贡献(一)产品贡献(Productcontribution)1、粮食贡献(1)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2)粮食曾经是决定人类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在产业革命以前,农业的粮食生产决定了人类定居、以及从事经济活动的区位。此外,它还决定相关制造业以及商贸经济活动的区位。只是在产业革命之后,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经济的重新定向(economicre-orientation),从而使得其他资源(要素)在经济活动区位决定上占据支配地位。(3)粮食是人口变动的函数在工业化初期,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迁徙,往往导致粮食需求显著增长。然而,尽管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不高,但在人均收入提高到一个合理水准之前,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将是逐步增加的。【Data:】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主粮肉类蔬菜/水果30年前八一一30年后四三三(——资料来源: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2010,1,7.)【Data:】世界粮食价格(2008,1,):大米:$1000/吨;小麦:$400/吨;玉米:$200/吨中国2007年从美国进口大豆826万吨(3亿蒲式耳),创历史之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40%。〔Data:〕中国:——农民人数:占世界40%;可耕地:占世界9%2、原料贡献:(1)在工业化初期,作为原料的农产品供给是工业区位的决定因素。(因为,原料以及相关运输成本成本在工业生产成本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增长决定了相关工业品的生产规模和增长。(3)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往往引起工业品价格的相应变动:1)工业品需求工业品价格农业品价格;2)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两种产品价格下降时,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往往较大;两种产品价格上升时,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往往较小。【思考:】为什么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往往不利于农业和农民?(二)“要素贡献”(Factorcontribution)在不影响自身发展情况下,农业作出要素贡献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即各要素生产率水平必须相应提高。例如,(a)、土地贡献:要求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水平相应提高(即提高土地生产率);【Data:】中国人-地比例关系:中国13亿人口,要守得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养的活中国人。(温家宝访问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话。Sina.,2007,11,20。)中国新生人口超过1000万,农民进城1800万,流动人口2100万。形成较大城市住房需求和土地压力。30年来中国人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米),但分配不均。基本思路:形成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高档住房组成的城市居民住房体系。中国每年修墓2000万座。豪华墓地价值百万。(sohu,2007,9,16,)(b)、劳动力贡献:要求每个人的产出水平相应提高(即提高劳动生产率);(Question:如果存在剩余劳动力,是否还必须满足这个条件?)(c)、资本贡献传统农业并不使用资本要素,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农业不可能作出资本贡献。所谓农业的“资本贡献”,是指农业剩余贡献。然而,对于产出水平仅够维持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传统农业而言,几乎无“剩余”可言。但事实上,农业以各种方式为现代制造业的兴起提供了大量的初始资本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为工业化作出了重要的资本贡献。在一些LDCs,农业的资本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