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9页《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开题报告论证专家组组成组长:薛祝其淮安市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成员:王建平淮安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丁永真淮阴师范学院附小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方学法淮安市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王文涛淮安市北京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庄德永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戴铜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论证会内容一、唐玉辉副校长致辞并介绍论证会专家。二、论证会主持人:丁永真三、论证会内容:1、王乃涛受戴铜校长的委托宣讲课题报告。2、李元春受戴铜校长的委托对课题研究的工作进行补充说明。3、专家组论证内容。丁永真:该课题有前瞻性,数学素养与学生的终身密切相关。关于数学素养概念的界定要包括思维,对于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是不是要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应该更加具体明确,理论假设还是必要的,前面只提出了知识、能力,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具体说明。课题的研究涵盖比较全,能不能分低、中、高再设几个子课题。王建平:要摆正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能否定传统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方面。关于支撑性理论对学生要着力于终身学生的养成。庄德永:研究的本原问题还要突显桥梁—教师、教材,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子课题设定要涉及教材、学生、教师。数学素养形成的阶段要涉及,研究的措施要得力,问题的根源没有挖得全,现象要具体。实验的变量及控制要注意因变量。王建平:补上拓展性,因为数学是科学之父。王文涛:选题好,课题研究很重要,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内隐性很重要,对其要具体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报告中要列出。薛祝其:各位专家的提出的建议思路很好,课题组要认真吸收。课题前卫,从开题报告来看,是以活动为载体,六个子课题的设计比较合理,课题研究涉及75位教师,具有群众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记录,开题报告是动态的,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留有接口,关键看落实,实施,开题报告不一定要很全,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再作思考,对教师的成长要谈一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课题研究很有帮助,要组织学习。最后戴铜校长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的评议,并要求课题的成员通过研究,达成双赢。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科研课题“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第2页共19页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特别是在原有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环境下,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单纯的解题能力(主要是指会解各种题型的能力)的提高,片面地强调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似乎变成了“知识存储器”,“学生”这个名字,似乎成了“解题机器”的代名词。在原有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我们对“知识”与“能力”本身的理解失之偏颇,我们也对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方式的理解缺少必要的、足够的认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知识与“能力”以更多的注解,关注知识是什么,也要关注知识为什么,有时也要关注知识怎么来,由谁发明(现)等。而对于“能力”的理解,在原有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基础上赋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所经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更多地关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策略、方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成功体验感和自信心。我们基于课标的语言和思想,基于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提出“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目的是借鉴新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工具(但不拘泥于新教材),重新审视我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及获取方式的理解,反思我们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弄清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内容与特征及实现方法与途径等。二、课题界定1.关于素养“素养”一词,辞海中没有这个词条,现在一般的观点素养是“素质”和“修养”复合词。“素养”既是人们日常用语,又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对于它的概念内涵众说纷纭。有人把素养看成素质.关于“素质”,在辞海中的解释有三条:①人或事物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来基础;②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③心理学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由此看来,素质偏重于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素养偏重于后天的教养。可见“素养”的本义应该是经常的修习和培养,就研究的对象及其内容而言,是指人们在其社会生产、生活中,从事某些工作或某些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和修养,也就是顺利完成某些工作或活动过程在思想、理论、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一定水平。2、关于“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应该是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依托国标本教材,开展与第3页共19页之相适应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观念的形成和数学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得以和谐地、全面地发展。三、支撑性理念1.终生教育理论。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人需要终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必备的数学素养。2.课标的基本理念。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印的教科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关系正可谓是“一纲一本”,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在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主动地选择外部的信息,从而获取个体所需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的知识获得需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依托必需的学习材料和外界的帮助。4.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是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数学意识的提升、学习情感的升华、数学思考习惯的养成等等。四、研究目标与特征㈠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特征。第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第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第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第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第4页共19页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且几个目标维度之间相互联系与渗透。因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㈡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国标本教材为依托,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标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维度为总体目标,以学段目标为具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生成数学意识、产生数学情感等。分述如下:目标(一)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理念。2、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生动具体的,与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3、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4、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目标(二)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4、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5、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6、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7、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8、针对现实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9、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第5页共19页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11、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12、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1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14、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15、勇于探索,热于创新。16、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五、研究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可着眼于全体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育性原则。从育人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特征和阶段性学习内容,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3、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应该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但更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课题研究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发展性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修正教学方法。4、浅进性原则。数学学科课程(包括数学活动课程或数学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关系重大,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其认识水平和经验背景相适应,并同步发展,课题的研究必需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书本到实践。5、系统性原则。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题实验也是一个合作、系统的研究过程,因而必需坚持系统性原则。六、研究内容(一)重点研究内容:1、研究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在总体上以国标本教材为教材,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思想与设计的指引下,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学生素养的密切联系。为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题欲在每单元教学后增设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此还需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编制问题。2、研究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活动。第6页共19页内容研究。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数学素养的构建问题。(1)联系教材,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2)应用数字素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实践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自我构建能力。①从教材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②利用教材素材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所以数学建模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这个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实践操作------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建立模型”。3、研究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评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