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什么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比如专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专业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设定,教学模式的选择,如“一体化”教学、模块教学、项目引领法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设计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中职生多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专门技能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点。关键点一:凸显“发展性”与“契合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发展性”要求教学目标的高低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契合性”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相契合。教学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规范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教学方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使用和调整。只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要素相互契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关键点二:凸显“问题性”与“应用性”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性”是指教学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体现教学内容的问题应具有信度、效度、难度和梯度。信度关注问题的趣味性;效度关注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性;难度关注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梯度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应用性”是指教学内容应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效组织。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应用问题教学化”和“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关键点三:凸显“自主性”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是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认知结构实现了重组与更新;通过自主操作,应用能力得到了训练与加强。“操作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引发学生的操作行为。操作是学习的依托。外显知识通过操作内化为思维能力,内隐知识通过操作外化为实践能力,教学问题通过操作创生出多种方案。关键点四:凸显“主配性”与“灵活性”的教学角色设计“主配性”主要指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始终指向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心系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从教学过程来看,主角与配角、主体与客体会随着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断产生“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因此,教学角色的设计还需要注意“灵活性”。“主配性”适用于从宏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灵活性”适用于从微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指导性的重要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走向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劳动力市场化步伐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出口看,对口升学、本地就业、外出就业、创业等并存,就业和自谋职业并存。同时,各行业各专业需求极不平衡,非专业对口就业和创业逐年增多。这与现行的教学机制产生了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呈加剧趋势。另一方面,非对口就业增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声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立起柔性的、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要求的教学机制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一、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教育正在被否定,但由于受高等教育资源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可能完全升入大学,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完全作为大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多数的毕业生还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而需要到社会上就业。然而,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越来越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变化周期不断缩短,传统生产岗位需求量不断减少,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社会的反馈使教学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是必需的,但完全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是难以做到的,即使同一个专业要照顾到众多不同的岗位也是困难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可供选择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笔者认为重组后的课程体系可以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科技文献检索等工具类课程,品德修养、文化艺术等修身类课程),主要以必修课为主。中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其课程体系必须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打好文化知识基础,使他们毕业后有机会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对于要求就业的学生,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则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1年普遍高校招生取消了“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以于毕业当年参加普遍高考,报考普遍高校本、专科。这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走向将有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功能将会逐步得到加强,即使没有升入高校进一步深化的毕业生工作若干年后再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增大了,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基础文化知识的完整性必须得以加强。第二部分为生计课程(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技术科学基础课程,权利和安全的维护、生存技能、职业指导等“通识课程”),以选修课为主,对不同去向的学生可以实行不同方面、不同课程门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能力培养还应包括一般的就业能力(也称关键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社会生活所涉及的经济、管理、法律、安全、生存、创业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当前非对口就业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些社会知识的教育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可能比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重要。通过课程的完善来加强学生社会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生存,满足毕业生再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发展需要,还涉及到发展学生个体人格的问题,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以学校为本位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象牙塔,向更广泛的知识培训系统的方向发展。第三部分为通用核心基础课程(构筑专业大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以必修课为主,但应有一定的选择性。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加快,职业学校现行的较为狭窄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基础大类的通用知识、基础技能和综合化课程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转岗能力。第四部分为专业方向类课程。此部分可根据社会需求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按相近学科或专业设置多个岗位方向,岗位方向课程可以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不同模块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岗位方向。由于目前我国岗前培训还比较薄弱,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的,没有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通过这部分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自由选择发展方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志向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减少了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就业的困难和风险。重构课程体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三年一贯制的在校正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员的需求,这样灵活办学才能成为现实。注重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加强关键能力培养、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将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重要走向。二、实行分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素质高低差别较大,而且到职业学校求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想升学的,有想学技术就业的,有要求学历教育的等等,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重心低移,教学起点过低,一方面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必然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如对口升学的学生将会受到影响;重心高移,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可能因学习发生困难而退学,造成不必要的学生流失。采用分级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教学搞成快慢班,而是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其都能得到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不能奢望把任何基础的学生都培养到某一个统一的水准,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能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成功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的分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对某些课程学习发生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课程种类或专项实用技术来弥补,这既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能力的某些缺陷,又可以使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至于过低,达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三、实行导师制度,加强职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甚至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也不是十分清楚,面临课程的分类、教学的分级、就业方向的发展、课程的选修都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动员职业学校的全体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上来。这种指导应贯穿于从学生入校到就业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指导也不能仅限于课程的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而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有的还可以是多年的“双差生”,大多数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高才生与差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自信心、进取心、韧性、毅力和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四、加强创业教育如果说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把再就业培训放在容易就业的第三产业,在再就业培训中强调和突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我国尤其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村,由于近几年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就业空间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慢,农村职校毕业生的工资就业去向更加限难。因此,加强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但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创业教育不等于加强实践教学,作为创业它涉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优势、家庭条件及环境、社会条件和环境、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的发展方向等诸多非个人技术因素。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非技术因素,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依据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寻找商机、学会对创业项目是否可行进行调查与论证、学会对创业的成功与否及创业成就进行评价和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操作过程,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尽快地、成功地开展创业教育。五、实施弹性学制实施弹性学制是讨论职业学校改革问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之一,要建立柔性的、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机制,实施弹性学制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在实施弹性学制中,大多考虑的是学生能够提前或推迟毕业,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实施弹性学制还应考虑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弹性问题。尤其是在大力倡导创业实践及职业学校向社会开放的情况下,“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得到发展,这些“边工作边学习”的学员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要求与在校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将会不同,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灵活多样性。实施弹性学制是职业学校改革的需要,也是对职业学校的挑战,它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改革已不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