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理论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为立论基础。一、经济效益的概念和属性(一)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是对于人们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总是有所得和有所费的,其目的总是要所得多而所费少,合乎这种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就是经济效益。所以,具体地说,经济效益就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所得与所费之比。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有生产实践、运销实践、科研实践、教育实践、医疗实践、文艺实践等。就生产实践而言,经济效益,指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与其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比较关系。把经济效益写成数学公式,即: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劳动成果=所费所得经济效益=在上式中,劳动消耗一般指生产实践中所耗掉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劳动占用一般指生产实践所占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成果则指生产出的有用成果,体现为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二)经济效益的两重性经济效益具有两重性,即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比较。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时间节约的规律,是各个不同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客观范畴,叫做经济效益一般。由此可见,讲求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比较。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讲求是什么性质的经济效益,称经济效益特殊。作为特殊经济效益,不同社会形态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和资本主义效益就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争相以科技新成就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学的管理来节约劳动消耗,不过是为了提高剩余价值率,即以少量的资本垫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在使用价值上的表现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优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价值上的表现就是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尽可能少的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多的净产值和盈利。经济效益的两重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孤立地讲一个方面的性质和要求,不讲另一方面的性质和要求,都将是片面的,都会使使用价值和价值相背离,导致只追求产量,不计成本,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下降;或片面追求销售额、利润,不顾生产的目的,直接2或间接地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研究经济效益应以经济效益的两重性为基础。由于各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不同,研究经济效益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在农业技术经济学中,经济效益主要是一个技术经济范畴和计量范畴,即着重经济效益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方面的研究。二、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涵义和特点(一)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涵义任何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都是伴随物质技术因素的实施而出现投入与产出的经济问题。农业生产过程是农业技术措施或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也是劳动消耗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最终产品的实现。所谓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就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高低,不仅要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考察,同时应注意到资源保护、土壤肥力、生态平衡的变化。因此,对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确切的评价应以合理利用生产资源为出发点,以提高地力和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为前提。这是赋予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特定含义。(二)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特点农业是社会生产的第一产业部门。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交织。从而就产生一系列的具体特征,诸如:农业生产与土地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农业是建立在利用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在时间上的季节性等。因此,农业技术经济效益也具有明显特点。1.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农业是生物产品的生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必要的生活条件,整个农业生产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环境条件与生产对象、生产对象与生产对象之间的息息相关关系,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会影响到产出。所以,需要在实践中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其经济效益往往大于各个单项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之和。单项技术措施经济效益的评价,也是建立在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2.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变化。例如,良种结合良法,其经济效益表现为正相关;施用化肥随之用大水漫灌,则其效益为负相关。在农业生产中,技术措施不仅有横向相关性,而且还有季节、年度之间的纵向相关性。例如,迟熟的早稻品种虽然产量高,但由于收获季节迟而影响晚稻插秧季节,使晚稻产量降低,从而影响全年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研究农业各技术要素合理组合和分析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时,都必须注意各种技术要素之间的相关性。3.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持续性。由于农业生产是通过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动植物的本身生长发育而实现农畜产品的生产。因此,有些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不仅表现为现时性,而且表现为持续性,即后效性。就生物技术而言,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当年当季表现良好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本身的遗传作用,能使若干年内持续增产。从环境因素来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壤改良、施用有机肥料或长效化肥等,都有技术后效。研究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时,应该注意把这种现时性的经济效益与长期持续性的经济效益正确地结合起来。4.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极限性。农业生产是在生物与环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对于生物本身的生理特点和外界环境因素的认识还远没有进入到自由王国的境地。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人们采用的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因而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也就具有极限性。例如,在一定科技条件下,牲畜饲养到一定体重后,再继续进行饲养,则每单3位饲料的报酬将逐渐地递减,所消耗的饲料成本大于它增重的收入。种植业施用化肥的数量也表现类似情况。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注意技术要素的合理投入量,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5.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可变因素多,所以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往往表现出不稳定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往往表现经济效益不一样,在不同的年份也往往表现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评价农业技术措施或方案的经济效益,应该注意这一特点,不能依据一时一地的资料或情况来得出绝对肯定的或否定的结论。6.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多样性。综合治理土地、兴修水利、营林造林、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生产结构等,都是具有多效益、多功能的措施,不仅具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较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不仅可以得到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得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时,应该注意农业技术效益的这种多样性,进行全面分析。三、农业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既要看经济上是否需要,是否具备应用的条件,又决定于技术本身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只有当某项技术能为生产经营带来明显经济效益时,才有可能被广泛采用。因此,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也就转化为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或技术方案的功能价值,即合乎目的性的程度,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在农业技术经济范畴中,技术效果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取得一定的技术效果,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制度的应用,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济效益又是技术效果的最终表现,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可能表现为一致性,也可能表现为矛盾性。一致性比较普遍,例如,选择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增产又可增加盈利;改进技术措施,如变过稀过密为合理密植,合理布局作物,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等,都可以在土地、劳力、资金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得增加产出和盈利的效果。又如引进更新设备,改造低产农田,虽然投资增多,但单位农产品成本降低幅度更大,这样,技术效果好,经济效益也高。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如引进的高投资、高能耗、高效率的现代化机械,在技术上是先进的,技术效果是高超的,但是不适合我国国情,农民买不起、用不上,机器替换出来的劳动力难以安排,在经济上并不合理,在实践上也不可行。因此,不能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经济的合理性,相反,应当以经济实效性的观点来衡量技术的实用性,不论利用任何技术,都应以是否能够增加盈利为衡量其是否适用,是否合理的标准,使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统一,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如高产低收益农艺技术体系,或某种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上可以完全满足生产的要求,但经济效益却比较差。3.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矛盾。如粮食生产或经济作物生产需要优质高产技术,可是尚无这样的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便没有基础;或生产上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没有相应的技术力量,技术设备便无法应用。由于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存在矛盾性,所以从技术角度制订的最佳技术方案,若从经济上来分析,往往不一定可取,从而不得不考虑选用次佳技术方案。因此,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必须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这是进行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四、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整体论4由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农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社会主义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必须强调整体论,即对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评价的理论,也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效益关系,以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理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正确处理单项技术经济效益与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农业技术具有综合效应。各单项技术经济效益是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生产上合理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其经济效益往往大于各单项技术措施经济效益的总和,这就是综合效应导致“一加一大于二”。在综合技术措施中,限制性因素是提高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的关键。比如在化肥施用中,当氮肥偏多、磷钾肥缺少时,则限制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是磷钾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就可以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所以讲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综合效应,找出限制因素予以突破。既要重视单项技术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综合技术的经济效益。(二)正确处理局部经济效益与全局经济效益的关系局部经济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就是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都要讲求经济效益,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发展和生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一个特点是局部经济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的统一,或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经济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的矛盾。这就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全面考察,妥善处理,使二者的矛盾统一起来。反之,就会带来问题。例如,有些地区曾经把发挥地区优势理解为仅仅是利用本地区优势来增加经济收入,结果出现一些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问题。从不同层次或不同范围来看,经济效益也有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在农业技术效益评价时,往往需要在由局部到整体的不同范围内进行的不同层次评价时,往往需要在由局部和整体的不同范围内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因为一个小范围的经济效益问题,往往是一个较大范围的经济效益问题的一部分;较大范围的经济效益问题,又可能是更大范围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局部和整体是互相依赖和渗透的,整体是由许多局部组合成的一个系统。因此,对整体经济效益的评价不能离开对局部经济效益的评价,两者不能偏废。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三)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农业中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技术措施,有的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