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保健品是涵盖了四个方面,一个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这是统称保健品。在很多概念上,很多人谈保健品的时候就把它看作好像是保健品,实际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或者是把保健食品认为是保健品。只有保健食品有法规,还有特殊化妆品的法规,这个施行比较长。什么叫做保健品,就是食品、用品、器械和化妆品对人体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调节作用。保健食品如果按照科学的说法,将来可能随着发展就应该说得更确切一点,食品今后应该是叫做功能食品。既然是功能食品就区别于普通食品。普通食品只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包括解决饥饿问题、一般身体营养所需要的。而保健品是针对特定人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调节作用。比如说他有疲劳感觉,这不是哪个营养来解决的问题,就必然要有通过药食同源的,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一些植物合成的配方做成的不同剂,包括胶囊、片剂、口服液、饮料等等。它同药品也有区别,区别还很大。因为保健食品姓“食”,主体起来食品,所以不姓“药”。从药品来讲,它是对人的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保健食品它是对这样已经失去健康,还没有疾病的人群起一个辅助调节作用。就跟我们中医来讲,就是要防范于未然。就是是还没有形成疾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它解决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疾病被控制了,但是还没有恢复成健康人,在这个方面,这两者之间就是亚健康状态,保健食品、保健品都是针对这样的人群。除了疗效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安全性。既然是食品,食品最关键的问题是它的安全。食品就可以长期食用,而任何一个药品都不能长期食用。因为它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这个区别,保健食品不允许有毒副作用,而药品允许有一定层次,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比如是心脏衰竭,吃一个救心的东西可能对身体某一方面有影响。而保健食品就不是这样,首先是绝对不允许有毒副作用。这就是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一次性塑料袋对人类与世界万物的危害?1.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2.一次性塑料袋装食物危害大:PVC为原料加工的塑料袋与PE保鲜袋,只有PE保鲜袋是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怎么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第一个方法就是外出购物时自带无纺布的袋子,平时可以放在随身包里;第二个方法就是在家里是不用塑料袋,生活垃圾直接放到垃圾桶里,下楼时直接将垃圾倒进垃圾箱。神舟之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图表: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新华社发·飞船为何是这个形状?神舟,中国飞船的名字。独一无二,举世瞩目。一次次,这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光荣的宇宙飞船,在浩瀚太空中铭刻下了中国人的印记。又一个金秋来临。在我国第7艘神舟飞船即将遨游太空之际,让我们回首此前6艘飞船飞天的历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6枚刻度,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位外国作家在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时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在飞向太空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正是神舟的轨迹。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仅仅用了7年时间,航天科技人员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构建了太空飞行的生命保障系统。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在美、苏发射载人航天器近半个世纪后起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此后3年里,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试验飞行连续获得成功。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一项项关键技术陆续突破,飞船技术状态逐渐接近载人,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也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我们认真总结每一次飞行的经验,使下一次飞行有所改进和完善。工程总体和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我们起步晚,但不能照抄,要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从而迎头赶上。”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完美升空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伴随着杨利伟历史性的太空之旅,“taikonaut”,一个由英文中的“宇航员”和汉语拼音中的“太空”合成的英文单词,成为了世界媒体对中国航天员的专用称呼。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一次次进步与突破,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务。而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就是第二步规划中的首次飞行。位于西北大漠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见证了神舟的6次成功飞行,也见证了每一次成功背后的汗水与泪水。上天的神舟一号,原本是一艘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船。把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史无前例,风险巨大。在这艘飞船“冒险”发射成功后,神舟二号作为一艘真正的正样飞船,却在发射前夕遭遇火箭“撞伤”。更换部件,修复箭体。火箭最终送飞船入轨的那一刻,科研人员们泪流满面。神舟三号飞船进入发射场的第4天,穿舱插座中的一个接点信号不通。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全部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的神舟三号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面临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人们不得不用200条棉被为火箭保温。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过,就在这艘飞船进入发射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中,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被发现无法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要求。科技人员用了70天,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要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2005年10月12日凌晨,令人揪心的风雪突袭发射场。航天人用他们精妙的计算,为神舟六号找到了一个风停雪歇的窗口……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航天人的付出所换来的,不仅仅是6次世界瞩目的飞行。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带动下,一大批原材料、制造工艺、元器件生产等基础工业的水平得到了提升,而载人航天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也逐渐扩展到了通信、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中,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飞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的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更是为中国航天储备着更远的未来……神舟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也是助推神舟七号升空的最强大力量。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二00一年一月十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四月一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2005年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发射升空.5日后返回.2003年10月15日轨道舱简单的来说就是宇宙飞船在运行轨道上的舱。返回舱就是返回时用的舱,一般在返回时只用返回舱,而轨道舱被抛弃在太空中,是为了减轻重量。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和休息的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轨道舱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员空间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暂时的空间,随着飞船任务结束轨道舱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继续留着,可能会失去动力以后变成太空垃圾,危及地面的安全。轨道舱位于返回舱前面,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轨道舱:呈圆桶形状。为适应这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任务需要,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轨道舱取消了“神六”飞船时的留轨功能,新增加了泄复压、舱外航天服支持、出舱活动通信、舱外活动照明及舱外摄像等功能,具备支持航天员出舱的气闸功能,并兼作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返回舱: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七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坐椅。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推进舱:圆柱形。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所需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能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电能。神舟七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七)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在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档案神七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1],飞船重达12吨。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2],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3]。三个舱段可满足生活、返航、动力三大基本功能,可分别独立工作[3]。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出舱时的气闸舱。无留轨功能,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出舱活动通信、舱外活动照明及舱外摄像等功能[2]。在轨道舱的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内部还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热、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4]。返回舱——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还装有用以降落的两具降落伞[2]和反推力火箭。当返回舱距地面一米时启动反推力火箭,施行软着陆。返回舱直径2.5米[5]。推进舱——安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外部装有一对太阳能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