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豪”的流行看经济发展与文化滞后的冲突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文化发展和公民素质提升未能跟上经济的脚步,“土豪”便大量产生了。暴发户、煤老板到如今的“土豪”,这种称谓与群体标签,本质都是中国人内心与全社会文化内核中,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和土豪做朋友”的流行折射出民众对均富的期待,网络文化的外衣会让土豪文化看起来娱乐化很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即使是温和的诉求也值得给予回应。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滞后网络文化冲突什么是“土豪”?“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现在已成网络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流行语,在这句流行语背后,“土豪”更已成为一个极具传播性的网络新词。何为“土豪”?“土豪”为何这么火?土豪被中国人所熟知,与土改和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关。那时的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因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是他们的标签。但现状的“土豪”,其含义已经彻底改变,这个网络词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它多被用来形容网络上的花钱无脑的人和极爱炫耀的族群。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新富阶层总是感情复杂,“暴发户”、“煤老板”这些词语曾经都是“土豪专属”。悍马车队、丈母娘送宾利这样或真或假的故事让大家津津乐道,《大腕》中李成儒的名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以及《英雄本色》里用美金点烟的周润发,都是对土豪的绝佳注释。“土豪”现象的产生“土豪”在网络上的流行,从文化的传播来看,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之所以能成网络热词,往往是因为它以网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映照了社会现实。“土豪”在网络一出现就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发现这个词可以当作一个非常贴切的身份标签——在网络游戏中,“土豪”指的是无脑消费的游戏玩家;在现实世界里,“土豪”则是富而不贵群体的代名词。而透过网络流行语这种文化现象,我们能窥见一个社会的民众心态。“土豪”并不是一个让人享受的标签与称谓。在中国,“土豪”一直不是好词。原来是“土”和“豪”都不好,“土豪”则尤其不好。后来改革开放搞活了,“豪”慢慢成了一个好字,富豪、豪华、豪奢、豪宅,大家都欣往乐从,争相认领,但“土”仍然不是一个好字。而作为“土豪”,在显示自己的气派和身手时,结果总是可悲的,尽管也收获了一些艳羡,但不过是自证“有钱要当大爷”的鄙俗特性而已。尽管如此,人们对“土豪”的态度,已不再像对“暴发户”等类似群体一样,进行简单的否定与鄙夷。现如今,人们对“土豪”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态度,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抱着土豪不放手”“我们做朋友吧”这样的自我嘲弄和相互之间的戏谑。“土豪”已经从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同时也涉及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有人会去关心土豪财富积累的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不过现如今多数人不会再将财富视为罪恶。一些人想和土豪交朋友,即使达成的机会渺茫,也反映出他们的另一种心理:希望先富者享有的利益能够逐渐蔓延到自身,哪怕这样的利益结盟关系并不牢固。与其将“做朋友”的网络文化视为拜金主义,倒不如将其视为民众对于均贫富的期待。网络文化的外衣会让土豪文化看起来娱乐化很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即使是温和的诉求也值得给予回应。进一步说,如果社会问题能在温和地显现出来的时候就着手解决,其所带来的社会摩擦和阵痛将更为柔和。“土豪“背后的社会转型社会发展是有迹可循的,“土豪“的产生、流行与发展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落后的封建社会经由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跨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发展生产力对我国来说关系重大。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大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协调,文化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巨大浪潮中,一批人成为了”先富起来“的新贵,然而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社会地位,尤其缺乏必要的礼仪或成绩。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个人气质的细微差别,是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最稳定有效的评估因素之一。尤其是作为中国社会阶层主体或即将作为主体的中等阶层,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集中表现和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打土豪,分田地——中国曾经用农民的视角去对待土豪———以完全对立的观点解决普通农民和土豪的关系。风水轮流转,今天的中国人再谈“土豪”时,却已然不是你死我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了,却还是有对立的眼光和无法言说的莫名感,“土豪”的行为和做法很不自信,网上围观的人们也无所依从地嘲笑着“土豪”,但眼睛里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羡慕。人们对“土豪“这一特殊的社会团体所表现出的既爱又恨的态度,正是对其经济实力的肯定、羡慕和对于其文化缺乏的鄙视、嘲笑,夹杂着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愤慨的最佳诠释。这也预示着,如果“土豪”显示出来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与解决,以及文化形态上的审美矫正和提升,那么,“土豪”的横行会是一种必然。而且将来到最后,革命话语的重新盛行,诸如“分田地”这种彻底无视私有产权、物权的社会风暴,真的有重新到来的风险。土豪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导致了文化上的不自信。土豪金手机的流行和缺货暴露了中国人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自信,仍然需要用某种性质的色彩标榜身份。与之对应的,有多大产业的“土豪”办多大事情,文化上和思维上没有脱离“土豪”的层次,小土豪可能是买一部土豪金手机,大土豪可能就是办一场“土豪盛会”。频频爆出的“土豪“新闻总是那样吸引人们的眼球,令人瞠目结舌。“土豪”形象走出国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近几十年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界上各国感到惊讶。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突飞猛进,而文化发展和公民素质提升未能跟上经济的脚步时,土豪便大量产生了。当这些土豪走出国门,在爱马仕、香奈儿的店里挥洒豪气时,也就在国际上生动地塑造了中国土豪的形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在10月15日刊登文章《来见见中国的贝弗利山人》,其中所谓“贝弗利山人”,翻译过来也就近似于中国“土豪”之意。中国的“土豪”们已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瞩目。英国媒体称,今年国庆期间,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英国购买8000英镑(约合人民币78354元)的商品,力压中东土豪。这直接导致伦敦最繁忙的商业街上的中国面孔比比皆是,商店海报也有中文字样,不少英国店员甚至会说中文。“文化输出”在鼓呼了这么多年之后,竟然被中国土豪们对奢侈品的一番“血拼”就轻松搞定了。然而,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不同,中国毕竟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本不该在经济发展起来后丢了传统,失了气质。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老祖宗的遗训,不管财富多寡,穷时不应妄自菲薄,富了也不必财大气粗。金钱不该成为价值判断的第一标准,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的精神富足,不也很值得现代人心向往之么?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我们也不该全都先入为主地贴上“土豪”标签。只要按规则出牌,按良心行事,既遵纪守法,又能为富且仁,其实人们口中的“土豪”也能成为有着责任担当和价值引领的精神贵族。多行不义的权贵寡头,自然不在此列;只会炫富滋事,割裂社会情绪的粗劣豪绅,也自绝于外。如果能大行善举,传递公义良知,则土豪不土。如果国民不沉溺于对土豪口诛笔伐却心中艳羡的矛盾情绪中,而是更多地关注和推进国家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发展,那么更美好的社会就离我们不远了。短评近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披露星巴克向中国消费者漫天要价的报道引发网上激烈反响,击节叫好者与奚落吐槽者均不在少数。星巴克在中国已然不是第一次受到此类打击。早在2007年,央视即有主持人对星巴克进驻北京紫禁城提出了“严正抗议”,称星巴克的“恶俗”形象是对中华文化的侮辱。而他的声讨似乎得到了民族主义者的赞同,北京故宫迫于压力关闭了星巴克的门店。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2年星巴克进驻杭州灵隐寺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评论人士称这是外国文化的侵略、低俗的商业化的表现,但灵隐寺中的星巴克至今仍在运营。据星巴克公司今年第二财季财报,星巴克全球三个销售区利润率为:①中国及亚太大区32%;②美洲大区21.1%;③欧洲中东及非洲大区1.9%。去年4月,星巴克曾表示中国市场是高利润率市场,计划在2015年把中国市场的门店增加到1500个。据曾经与美国星巴克总公司合作过的业内人士称,美国星巴克总公司发现中国开店经营一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公司净利润超过20%。而在印度,一杯354毫升中杯拿铁,标价130卢比,加上12.5%增值税,约合人民币是14.6元。如在店内饮用,要交4.95%服务税,合计人民币约15元。价钱约为中国的一半。即便价格低廉,但印度民众依然认为太高,店里顾客并不多。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星巴克在中国可以要价如此之高却又保持这么高的盈利水平呢?从星巴克官网上的官方声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动因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比星巴克在中、美市场的价格差异并不是一个基于同一维度的比较。星巴克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定价策略都是长期的,并且是根据不同产品及不同市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运营成本的动态变化而综合考虑、评估和制定的。”可见,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定位与美国不同,消费群体对应不同的定价策略,使得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以更高的价格来买看似差不多的一杯咖啡,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从星巴克对消费群体的定位来看,星巴克在中国的地位与在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舶来品,咖啡、星巴克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小资的体验和享受,是一种时尚,人们更愿意为了星巴克所提供的服务和氛围付出更多的钱;其次,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中还不是非常普及的连锁咖啡馆经营模式带给了消费者一种价值、品位的导向,在中国属于新兴市场,竞争不充分,从供需理论来看,可以说是供小于求的,企业比消费者有更多的定价权,消费者处于妥协的地位。不可避免的,星巴克对于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必然投入不同的成本。虽然现磨咖啡的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较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仓储、物流、广告、地租等成本,在中国这样一个后起之秀的市场中并不会比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低。所以,与其指责星巴克定价高,不如反思一下为何我们没有一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中式茶座连锁店呢?或者说,不如去反思一下为何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如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