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行为谈畜牧生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岭南师范学院动物行为社会学课程论文题目从动物行为谈畜牧生产二级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______金融数学_______年级________13级________学号_____2013224609______姓名_______黄豪聪________课程序号_________62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动物行为谈畜牧生产黄豪聪岭南师范学院数计学院,湛江524048摘要:动物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或动作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从生理学机制分析,动物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复杂过程。熟悉动物行为、并按照动物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饲养管理措施,不仅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提高动物的肉品质,保护动物的福利。本文从觅食行为、动物性行为等几类动物行为,与畜牧生产实际结合,从而得到畜牧生产的科学的理论。关键词:动物行为畜牧生产养殖动物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或动作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从生理学机制分析,动物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复杂过程。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摄食行为、排泄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群体行为等。在畜牧生产实际中,适宜的行为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有害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动物的长途密集运输造成的运输应激行为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肉品质;仔猪的并窝可能导致争斗行为,优势序列则会影响到群体整齐度等。因此,熟悉动物行为、并按照动物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饲养管理措施,不仅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提高动物的肉品质,保护动物的福利。1、从觅食行为理论谈畜牧生产觅食行为包括一切获取、处理和摄取固体液体营养物质的活动。觅食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正常觅食也是动物健康的标志。觅食行为主要受到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调节,包括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不同动物的觅食特点各异,但摄食过程都包括觅食的发动、觅食的进行和觅食的终止三个步骤。动物的觅食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种动物来说,觅食量受年龄、经验、应激、疾病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饲料的组成成分、饲料的能量水平与适口性以及饲料的理化性质等都也会影响到动物的觅食量。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改善饲料风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香味剂、酸化剂、甜味剂等),以促进动物觅食。例如,根据猪喜好甜食的特点,在饲料中加入甜味剂能提高其觅食量。另外,针对鸡觅食主要依靠视觉的特点,饲喂颗粒饲料符合鸡自然条件下的觅食习性,可以提高其觅食量。鉴于猫科动物感觉甜味的受体产生变异,猫科动物普遍感觉不到甜味,在猫粮中加入甜味剂则不能促进觅食。另外,动物还存在异嗜行为。如草食动物有时会吃肉营养失调的狗有时会吃煤渣、木屑;产蛋的鸟类有时会啄蛋;牛有时会觅食含铁钉的垃圾,并因此导致创伤性网胃炎或创伤性心包炎等。由动物行为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动物的异嗜行为往往是由于食物中缺乏某种特殊营养物质造成的。草食动物之所以有时会吃肉是因为严重缺乏蛋白质营养;狗吃煤渣、木屑是由于营养失调;产蛋的鸟类啄蛋是由于缺钙牛觅食含铁钉的垃圾是由于缺磷。这样,我们只要了解异嗜行为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在畜牧生产实际中采取措施来更好地预防动物异嗜行为的发生。2、从动物性行为理论谈畜牧生产有性繁殖的动物达到性成熟后,在繁殖期里所表现的两性之间的特殊行为都是性行为。性行为是关系到种族生存的重要行为,它使雌雄两性聚在一起,精子与卵子结合,进而完成生殖过程。性行为是由一系列“行为链”按程序组成的,包括择偶、求爱、交配和保持伴侣关系等阶段。就动物性行为的表现来看,一般雄性更主动,雌性则较谨慎。雄性的性行为基本上由求爱和交配两个阶段组成。雄性动物的求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鸣声求爱的动物,一方面能靠鸣声宣告它的性别和空间领域以吸引异性前来,另一方面起排斥其他雄性的作用。(2)有些动物的求爱采取贡献食物或筑巢材料的方式,如公鸡的让食,雄鸟的衔弄羽毛、草杆,花亭鸟筑巢等。(3)另外有些动物用追逐、威吓和捕咬作为求爱的手段,如公鸡的追逐威吓,公鹿的角逐,公水貂和公狗的捕咬等。(4)雄性哺乳动物的求偶大都表现追随、嗅闻、舔舐和试探动作。有蹄类有一种共同的求偶行为,称“卷唇”。雄性动物的交配方式因动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异。如鱼类的体外受精,蜜蜂的贮精囊,鸟类的吻合泄殖腔以及晡乳动物的插入式交配。雌性动物的广义性行为包括发情、交配和母性行为三部分。雌性动物在发情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发情前期:外生殖期充血,分泌物增多;对环境敏感,注意雄性,但不接受爬跨;临近发情时,主动接近雄性。发情期:外生殖器变化更加明显,动物表现出不安、漫游、跳槽,面对雄性排尿,嗅性器,愿意接受爬跨。雌性动物在交配时的表现不象雄性动物那样明显,一般表现出被动迎合交配的姿势。例如,母猫:降低臀部;母马:分开后腿。其中,脊柱前弯是大多数雌性晡乳动物接受爬跨的一种普遍行为。性行为无论对于动物自身还是对畜牧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动物自身而言,动物生活在周围环境中,不仅要求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同时也要求动物具有传宗接代的生殖能力,以保持种族的延续。而对畜牧生产而言,性行为能够使得家畜禽繁殖后代,保证畜牧生产的可持续进行。因此,充分了解动物性行为的特点,在畜牧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发情母畜生殖器官分泌的气味是引发公畜性冲动的强力因素这一理论知识,在畜牧生产实际中把母畜的分泌物涂在假母台上,可以诱使同种公畜产生爬跨行为。这在动物的人工采精中特别有效。另外,了解各种母畜的发情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发情,鉴定发情程度,确定适当的配种时间,进而提高受胎率。脊柱前弯是一种反射性行为,在发情期人工按压也可引起,因此在生产上作为鉴定雌性动物发情的方法之一。3、从育雏行为理论谈畜牧生产动物的某些行为是为了改善其后代的生存条件,以保证其基因的成功传递。这些可统称为“育幼行为”。在晡乳动物中,育幼的责任一般落在雌性一方,因此也称之为“母性行为”。家畜的母性行为包括:产前的做窝、产后舐净仔畜、对幼仔的认识、授乳、养育和保护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后代的生存和生长有利的本能,其共同特点是:发生得比较突然而且比较持久,随着后代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而减弱,终至消失。母性行为直接关系到幼仔的成活,因而是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之一。在畜牧生产实际中,往往采取在外来仔畜的身上涂抹母畜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者把外来仔畜同母畜所生的仔畜混在一起以改变其体臭的方法,来完成仔猪的移窝和并窝。这就是结合母性行为理论中母子关系建立的特点以及寄养的方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对母性行为理论的了解,在畜牧生产中可以充分发挥家畜家禽母性行为有利的方面,同时避免异常的母性行为(如缺乏母性、母性过强、食仔),从而保证幼畜的健康成长,提高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4、从群体行为理论谈畜牧生产动物的群体行为是指同种动物各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行为,也称为社群行为。它包括同伴、家族、同群个体之间的相互认识、联系、竞争及合作等现象。群体行为的产生,是动物长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为适应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为求得自身或种族的更好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有助于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群体行为使得每个个体获得更多的生物学利益,是建立群体秩序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够使众多的个体、配偶或小群为单位保持均匀的分布,保证首领的权威性,维护群体的利益等。群体行为主要包括结群行为、争斗行为、优势序列、领域行为等。群体行为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有着紧密的结合。结群行为是畜牧业中扩大饲养规模和实行密集饲养的基础,对动物群体的捕捉、驱赶、饲养均较为方便。在动物管理上,利用结群行为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如:屠宰场、挤奶间。为了维持群体的安定,有必要保持优势序列,但群体规模应与动物的识别能力相适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保证适当的群体数量。如牛:0头潴20头鸿:100只。另一方面,优势序列可能造成个体间待遇不均现象,影响动物的群体整齐度。实际生产中可采用个体饲养、拴系饲养、自由觅食、地面撒料等措施来消除优势序列的负面影响。5、结语动物行为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通过观察动物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动物的生理状况。在当前集约化的畜牧生产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必要很据动物行为的变化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通过动物行为学理论来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的产生机制,并且将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在畜牧生产中引导动物表现出有利于生产的行为,遏制不利于生产的行为,为动物提供适应的环境,不仅能提高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保护动物的福利。参考文献:[1]王松波,束刚,王丽娜等.浅谈动物行为学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的结合[J].《广东饲料》,2010,19(6):17-19[2]宋风梅.动物行为学原理在福利型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123-124[3]魏睿元,谭小海,姚新奎等.影响马匹初级调教水平关键因素的初步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4):737-743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