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入桶开始_由我做起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垃圾入桶开始_由我做起教案——《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与反思《从垃圾入桶开始》(教科版)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就这么简单”这一主题的一个活动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为第二个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的主题活动“我的绿色记事本”的开展作好了铺垫。这些教学活动内容真正凸显《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合理而巧妙的活动设计对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学案例:活动一:实物展示,引入话题1.讲桌上摆放着用各种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塑料文具盒、布娃娃、笔记本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讲桌上摆放的这些工艺品和学习用品漂亮不漂亮?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们是用各种回收的垃圾生产制作出来的。(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引导学生认识食品袋、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依椐《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都印有一个明显的图案,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引导学生观察平时生活中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学会关注生活细节。)3.认识“环保标志”和设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了解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有“环保标志”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就应该管住手,不乱扔;管住嘴,不乱吐!在日常生活中,记住要随手把用过的食品袋、饮料罐以及各种生活垃圾扔入垃圾桶,保护环境卫生,便于回收利用。)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哪位同学知道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地和我国开展一些环保活动的情况?(多媒体展示,回忆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各地开展的环保活动,增强对“世界环境日”意义的认识,并记住环境日。)4.引入话题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与环保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做好环保工作,就应该从垃圾入桶开始。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1.说一说——让学生说说家里需要处理的垃圾。师:同学们,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2.看一看——观看废品回收站的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认识垃圾分类。师:平时家里要扔掉的垃圾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这些垃圾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却没有回收的价值,必须直接处理掉。那怎样来分类处理呢?(播放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垃圾要收购,哪些不收购。)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录像,看到了她都收购了哪些废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同学们看了录像又作了调查,下面来说说有哪几类垃圾可回收。(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让学生认识五大类可回收垃圾,初步学会分类,并了解哪些垃圾不可回收。)3.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产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师:垃圾回收后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展示的资料。(多媒体展示:①1000千克废塑料回收后,可炼600千克的汽油和柴油。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以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③玻璃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玻璃瓶、玻璃杯等。④金属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易拉罐、锅等。⑤布料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布匹。)4.师小结: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垃圾回收后有什么用处了吧!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活动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请看游戏规则。2.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4.师生共同评议。(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5.师生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我们的生活更美好!”6.师总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建议班委会负责组织、督促,坚持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更要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所以,应以学生自身生活和整体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的探究欲,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和肯动脑筋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为此,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情境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以拉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回忆生活经历,激发参与欲望。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用照片、挂图、投影、录像等渲染情境,用故事、实验、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等再现情境。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和观察平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借助实物展示和生活细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借此引入话题。还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中的录像,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品,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而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回归生活。2.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采撷信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和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利用与交流。本节课,按照提示语“查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资料。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要走访相关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在采访、搜集、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懂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所以,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3.结合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体验感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本课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活动,人人参与,动手合作,给垃圾分类。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亲手实践,学会思考,分类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来处理垃圾,为保护周围环境和节省生活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提高社会大家庭的生活质量。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