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德失范看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师德失范看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义地说: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时期的师德内涵被赋予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等丰富内涵的同时,也出现了师德失范的现象。一幕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不停地在向人们展示当今师德建设的孱弱,实令人惊人触目。一、德育失范面面观镜头一:拳头下被致残的生命《四川日报》2002年4月9日报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眉山市某初级中学的一堂体育课上,一名初二的李姓学生在做课堂体操练习时,与该班同学余某嬉戏打闹,体育老师曾某将滋事学生李某叫到一边,一顿拳打脚踢,当时李某就被打得不省人事,后经医检,被诊断为脑部振荡,伤残二级。此事后来虽然以“该老师被开除,学生得到应有人身赔偿”为结局,但李同学的生命就此而发生转折,他的未来无疑将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其实,近年来,全国各地媒体都不同程度、事宜地披露了教师体罚以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其中不少的事件性质十分的恶劣,对教育环境的纯洁性和教师职业的崇高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里,我们就不禁试着要问:“为什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其中的缘由,不仅有传统余孽思想的“作怪”,也有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广大的教师放弃了对自身修养的关注,不肯宽容学生的过失,容不得学生重复犯错,遇到不顺心的事便迁怒于学生,一时性起,不顾后果等,这些都暴露某些教师心胸狭窄、缺乏忍耐与克制、涵养差与临机处置能力差的问题。镜头二:师生对簿公堂讨“隐私权”《北京晨报》12月28日报到了“王雪”一案,事由是这样的:因为班主任老师未经允许,私自翻看学生王雪的日记和书包,王雪不堪精神重压而离校出走。事后,王雪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将老师和学校告上法庭。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决老师和学校向王雪口头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抚慰金。该案一出,让人们在欣慰国民法律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开始在反思广大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角色定位:教育者不再是管理者了。平心而论,教师翻看学生的日记、书包等个人物品,以此来发现学生不良倾向的作法在大多数人眼中是无可厚非的。那么,王雪事件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无疑,这与我国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公民对自身权力的关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师道尊严”的一种无畏挑战。王雪事件,反映了我们广大教师还没有真正确立起“面向全体,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教育服务意识仍然是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中一个被人忽视的盲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服务行为而非统治行为,在民事权利义务方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处于平等的地位。镜头三:被猥亵了的职业在哭泣《山东日报》2002年11月报到了这样一则令广大家长、教师、学生所痛斥的事件:该省潍坊市某一小学教师公然在教室猥亵女学生长达一年之久,后终因学生不堪受辱而东窗事发,教师锒铛入狱。事后,该报记者在山东省某市检察院采访时了解到,去年5月以来,该市检察机关依法逮捕中小学教师强奸、猥亵女学生案件6件,6名涉案教师强奸、猥亵女学生分别达20人和29人。在这些受害人中,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10岁。在这些案件中,有的犯罪分子持续作案时间长达3年,有的霸占女生达1年之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为什么这些败类将自己的黑手伸向了自己可爱的学生?客观上讲,这与学校放松女生性保护教育、疏于教师队伍管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师放弃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放弃了职业道德应该坚守的底线,终因个人私欲而玷污了他人,也玷污了这份崇高的职业。镜头四:巧立名目,变相“关爱”《安徽日报》2002年12月报到了这样一则案例:经广大学生家长检举,淮安市教委连同公检法部门在年底摘掉了一家非正当营业的家教机构。据称,该机构的从业人员全是该县某学校的教师。为此,记者走访学校、家长了解情况,其调查结果令市民“大跌眼镜”。原来,该校教师因为长期工资被拖欠,迫于生活的压力,联合几位同事办起了这个家教地下公司。为了保证“生源”,这些教师以各种缘由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施压,名为“课后辅导”,实为“借目取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戴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祖国未来希望的园丁”等等美名,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行动阐释着这份职业的内涵。殊不知,“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长期“僧多粥少”的清苦日子也让我们的部分教师放弃了那份尊严,实在悲哀!要知道,如果一个民族连教师都遭受生存危机的话,这将是多么的不幸!二、德育实效性内涵及其应对措施“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都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德育”,很少关注教育者自身的德育建设问题。现实中涌现的诸多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及其研究的重要性,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归宿在哪?在于一个实效性问题。所谓实效性,就是事物指向的明确性和效果的明显性。我们知道,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是否拥有一批业务过硬、思想先进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又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因此,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实效性研究。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好“外治”和“内化”是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外治”是基础⒈领导重视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保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应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开办各种德育讲座和报告、开展校内教职员工的合理交流、形成网络化的德育途径、优化学校校风、教风建设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师德实效的条件。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起一支较高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除领导重视外,还必须有一批政治素质高的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⒊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机制体系。机制问题是一个系统内各部分的有效协调和组合的问题。为了保证师德建设的有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起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师德的调查研究、检查评估和其他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落实以及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成立师德建设督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参加,主要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将师德问题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2)、建立起良好的宣传机制:学校应制定师德建设宣传条例,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地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同时,开展系列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3)、完善评价机制: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规定,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同时,将师德考核标准细化,通过考评结合的形式,将师德考核与晋级、评聘、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二)、“内化”是根本内化过程就是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排除心理障碍,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⒈认真学习理论,深化认识通过系统地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留存在头脑中的“消极”制约因素,改变落后认识。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学习化社会的观念,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儿童保护法》等法律,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美学》等师德修养课程。⒉积极反思师德内涵。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阐释,传统的某些观念已经面临被抛进历史故堆的命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师德,是创新型、实践性的、是具有人性关怀意蕴的。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师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应该像陶行知先生阐述的那样——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师为模范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交流,建立起自我认同的师德标准,并以此来要求自我。记得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联系到我国教育界的现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经受着已经暴露出来的师德失范的阵痛,我们应该以徐老的话语来勉力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拓展人心灵智慧的人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