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食品安全问题浅析企业的诚信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企业诚信道德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运,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经济重在一个“稳”字,如何稳定、长远地健康发展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我国食品安全与企业诚信建设现状(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次暴露出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低价海藻染色冒充紫菜”、“温州黑作坊制售染色馒头”、“鲜榨饮料多为色素香精勾兑”、“黑心PC塑料桶影响水质安全”、“毒豇豆角”、“小龙虾肌溶”、“地沟油”“瘦肉精”、“牛肉膏”事件到“塑化剂”事件不时发生。为了使黑心食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奸商们处心积虑变化生产手段,添加各种化学原料,使用各种加工设备,瞒天过海,人造鸡蛋、糖水蜂蜜、塑料银鱼、墨汁豆腐,各种各样的有毒食品悄无声息地送上了人们的餐桌,而消费者还是毫无察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自由流通加之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部分无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一方面以次充好,降低生产成本,攫取更大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扩大销量,波及更多消费人群,开拓广泛的产品市场。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民众的心理防线。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温家宝总理斥为“道德的严重滑坡”[1]。(二)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2-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源于企业诚信的缺失。例如,有的企业明知瘦肉精是非法添加剂,却仍往猪饲料中添加;部分企业明知地沟油有害健康,却仍广泛用于烹饪各种食物;不少企业明知烂桃肉不可食用,却仍用于制作蜜饯。诚信缺失不但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也存在于营销领域。在食品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相关利益主体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丧失诚信,导致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在农业投入品环节,企业生产不合格的饲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环节,农民由于知识有限而使用剧毒农药、过量化肥等;在原料收购环节,收购商以低价收购劣质原料、掺假使杂等;在食品加工环节,企业添加过量食品添加剂,甚至故意加入有毒有害物质等;在国家认证环节,部分“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第三方认证环节,不少企业的HACCP、GAP、GHP等质量管理体系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在标准制定环节,因很多食品国家标准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制定,所以标准具有自利性和垄断性,常常成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重要途径。随着诚信缺失蔓延,消费者不仅对生产企业的诚信道德产生严重的质疑,而且对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认证等也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2.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特点(1)失信表现越来越多元。目前,我国企业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企业与职工、消费者、其他企业以及行政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在企业创业、发展、扩张的各个阶段都有发生,主要包括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违约、拖欠款,侵权、虚假广告、偷税漏税、恶意逃废银行贷款、拖欠工资等。(2)失信行业越来越广泛。历数近几年被曝光的各类失信事件,我们发现,涉案企业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食品、医药、家具、房地产尤其突出,网络购物中,也大量存在货不符实、不履行承诺、刷信用等失信行为。(3)失信情节越来越恶劣。近年来,中国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而且被曝光的都是知名企业,“家喻户晓”的典型事件就有:冠生园陈陷月饼事件、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丑闻、双汇瘦肉精事件、达芬奇家具伪造原产地事件。这些知名企业、行业巨头、上市公司的失信行为危害更大,使消费者消费信心严重受挫,行业形象产生巨大滑坡,“中国制造”声誉也受到极大损害。-3-(三)企业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猖狂的无良企业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缺失该有的诚信,导致经济领域无诚信可言,加剧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和消极影响。诚信缺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甚至可能成为风险孕育和爆发的罪魁祸首,加剧市场失灵的程度,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第二,诚信缺失危害社会的稳定。各种故意性的失信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各种证券与信贷诈骗、以及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或者经济诈骗,还有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泛滥的非法传销,失信的欺诈经营愈演愈烈,在有的地区已嬗变为一种“经济邪教”,非法传销人员秘密串联,聚众闹事,严重危及社会安定。第三,诚信缺失还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在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风险投资著称的北京中关村,一些假高科技企业混入中关村,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利用办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采用各种虚假手段注册企业,导致种种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就会累及一些真正的高科技企业的信誉。二、出现企业诚信的缺失的主要原因(一)主观因素从主观方面来看,我国的企业信用问题是由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造成的。第一,我国的企业将市场经济片面地理解为法制经济,而不是道德经济和信用经济,从而在维持法治秩序时忽视了道德自律。由于人们存在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思想,所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放松了职业道德的遵守,从而使我国的部分企业出现了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道德自律的现象。也造就了那些无良商家可以言而无信地生存着。第二,市场经济本身有局限,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导致收入分配中的收入不公和两极分化现象,造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金钱观扭曲变形,这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追逐非法暴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尚不-4-完全,市场经济固有的滞后性、盲目性和自发性,又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我国的企业将市场经济片面地理解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不是由看得见的手(即管理)来协调的一种经济体制。一些企业在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时,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通过假、冒、骗等不道德的行为获取经济利益,从而助长了诚信道德缺失的不良之风。由此可见,由于一些企业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遵循市场经济秩序的诚信道德意识,从而在主观上给予了诚信缺失可乘之机,促使企业萌生了不讲信用、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观念,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二)客观因素我国企业诚信的缺失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引起食品企业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企业的信用机制不健全。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代替了计划经济体制,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所以企业旧的经营模式并未完全被打破,我国也尚未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制,因而部分企业就出现赖账、欺诈、毁约等失信现象。第二,我国企业的信用法制建设落后,经济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失信行为的法律约束主要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2],并且是以维护契约关系、保护债权人为出发点的民事责任为主。同时,政府在市场准入、市场管理、市场监督、信息反馈等许多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违法的大有人在,被依法查处制裁的企业却很有限。偏低的失信成本不足以震慑违法者,使得企业在进行交易博弈时,趋于高额的非法利润,从而导致失信行为的存在和蔓延。第三,政府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出现了大量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欠账不还等失信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始作俑者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由于禁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不择手段地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要么在本地区不打假,要么千方百计地包庇本地企业的赖账、毁约行为,要么支持本地企业造假售假,要么当本地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时,与企-5-业合谋隐匿破产财产。这些地方政府官员可以说是失信企业的保护伞,他们的行为不仅对自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且使失信企业更加肆无忌惮地从事失信的勾当,从而违背了诚实守信的行业准则,助长了行业失信者的嚣张气焰。第四,社会诚信环境不佳,政府行为不规范造成的不良影响。社会信用状况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相互维护的。这三者的信用状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目前,我国政府在信用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出多门,政策多变”。政府政策的多变促使企业出现短期行为。二是政府本身行为失信,没有为企业和个人做好诚信的榜样,致使其公信力大幅削减。政府的失信行为还会纵容失信企业以此为借口继续做有违诚信的事情。第五,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没有哪个企业不明白诚信对于立企、兴企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差异却很大。我国大量企业还是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容易关注眼前利益,产生短期行为,紧张抓生产、抓营销、抓规模,却不能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诚信。三、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对策(一)诚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砸出来的世界名牌”——海尔,凭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用闯天下”,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生产理念,海尔的诚信故事也伴随着海尔的产品漂洋过海,享誉全球。当年三鹿东窗事发,企业破产了,责任人受到了法律惩罚,整个国内乳品行业受到重创,产品纷纷下架,销量迅速萎靡,当年的阴影直到今天都未完全散去。要说失信的代价有多大,于此可见一斑。守诚者得市场,失信者失人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而诚信是社会契约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企业诚信是一种伦理道德,是市场经济对所有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经营,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二)推进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6-1.企业自身层面唯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百年不衰。作为诚信建设来说,最主要的载体还是企业自身。(1)企业必须要正确处理三类辩证关系[4]第一,利益与道德。道德是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会丧失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扰乱正常经济秩序,不能保证利益的持久性和扩大化,必须利用道德底线坚守市场地位。第二,个人与社会。企业必须以诚信服务和合法竞争经营,企业家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需讲诚信而诚信的建立仅靠政策和规章是不够的,需要行业从业者的道德支撑。第三,竞争与合作。面对市场竞争,企业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加强自律、坚持以诚信准则对待竞争。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建立和谐、持久、安全的市场环境。(2)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第一,企业领导干部应自律垂范,自觉树立诚信经营观念。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核心缔造者,企业领导在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通过宣传、灌输,树立诚信的观念,成为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活动家和示范者。第二,开展诚信文化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群体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对员工实施“内诚外信”的教育培训,能够实现营造企业整体诚信文化氛围的目的。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培训,将诚信理念传递到员工的思想观念之中,引导员工以诚信作为服务消费者的根本原则。第三,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科学的诚信监督和奖惩机制。将诚信建设深入职工管理。企业要把诚信作为员工培训的必修课,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第四,企业要健全对外的采购管理、营销管理,提高履约能力。全面全程实施信用管理,企业要严把每一道质量关口,看紧每一道流转环节,做好每一次服务。把诚信孕育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第五,完善诚信危机应急处理体系。当企业由于操作失误或外部原因遭遇诚信危机时,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社会和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措施,诚信危机应急处理体系应当包括对危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