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介学看《峨眉山月歌》译本吴继杰20120101101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具有极大地艺术价值。中国古代诗歌从古至今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以其独有的审美价值而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很多的中国古代诗歌也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其他民族、国家传播开来,也同样博得了他们的喜爱。究其愿意,一方面是中国古代诗歌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的东方民族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峨眉山月歌》是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音韵流畅,风致自然天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峨眉山月歌》的译本有很多,这里选取许渊冲先生的译本进行分析。李白的原诗如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这五个地点依次展开,就渐次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千里蜀江的行旅图。这五个地点不但是全诗展开的线索,也是构成了诗清朗优美的意境。由此可见,这五个地名的翻译是极为重要的。许渊冲的翻译如下:Thehalfmoone’erMountBrowsshineslikeAutumn’sgoldenbrow.Itsreflectionstaysinthesteamwhilewaterflows.IleavetheLimpidBrookfortheThreeGorgesnow.Omoon,whydon’tyoufollowmewhilemyboatgoes?在绝大部分译本里,“峨眉山”都被直接的翻译成“OmeiMountain”,而许渊冲先生突出了“眉”,译成“MountBrow”,意图表现出峨眉山的清秀峻丽。“清溪”的翻译则是直译,但保留了原文中清新优美的意象。同时,对原文中月亮的形象许渊冲将其翻译成“金秋的眉毛一般的月”,和山相对,构成一幅美丽的明月秀山的景色。“峨眉山月半轮秋”奠定了全诗清朗优美的基调,十分重要,而且翻译难度很高,但许渊冲先生将这句诗中的形象打碎再重新拼接起来,虽然不够“精确”,但其中的美感很好的传达了出来。“三峡”翻译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了,直译即可。“平羌江”和“渝州”两个地名许渊冲先生并没有将它们翻译出来,以我个人看来也许所失,这五个地点贯穿全诗,是这首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点的不断变迁,打破了短小诗句的局限性,营造出深邃悠长的意境,缺少了其中两个,总觉得够优美而不够悠长。但许渊冲先生的译法也不无道理,虽然省去了两个地点,但译文的内容仍很完整,整体的意境也不会被打破,而且使译文短小精炼而寓意深厚,符合中国古代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