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060945243课题组长:李红霞刘蕾课题组成员:朱玮娟杜卫忠殷卿徐卫星黄宏高克勤沈建芬黄振华吴红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1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2009.11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于2006年11月被立项为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2008年9月进行了中期研讨活动及成果汇报,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进一步修改了实施方案,调整了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教与学的有效整合上,下面是我们的结题报告: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背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产生着影响,其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最为突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学校在课题开始实施时,正是学校易地新建之时,建立了两个网络机房,每个机房有50台机器,1个多媒体阶梯大教室。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多台,在校学生数与可使用计算机之比达到6:1。有18套多媒体设备,班班有电视机、投影仪,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课件制作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做到了班班通,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中青年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建有班级博客,许多学生拥有个人网页。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升级,内容丰富。已经完全具备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物质条件,对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整合方式方法也有了条件。2.课题界定(1)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种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2)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适龄儿童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060945243课题组长:李红霞刘蕾课题组成员:朱玮娟杜卫忠殷卿徐卫星黄宏高克勤沈建芬黄振华吴红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2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形式。在一定单位的时间内一般有一名教师进行授课。(3)有效整合。本课题研究中的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社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理论价值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4.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媒体来进行教育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5.国内外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060945243课题组长:李红霞刘蕾课题组成员:朱玮娟杜卫忠殷卿徐卫星黄宏高克勤沈建芬黄振华吴红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3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没有明显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历史等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学首先要更加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应该少讲知识,简化头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学中应引进现代化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网络等等,以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刚刚起步。6.研究重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教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interne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教师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060945243课题组长:李红霞刘蕾课题组成员:朱玮娟杜卫忠殷卿徐卫星黄宏高克勤沈建芬黄振华吴红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4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7.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3)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计划,各年级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8.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3)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9.研究内容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060945243课题组长:李红霞刘蕾课题组成员:朱玮娟杜卫忠殷卿徐卫星黄宏高克勤沈建芬黄振华吴红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5(1)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的关系。(2)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加工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等)。(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4)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10.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灵活、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2)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要素”,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作为“工具”,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以此取代教师、教材和优秀的传统手段。(3)有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候,要以突破重点难点为前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作切合教材内容的课件,使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11.研究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这一阶段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本校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二是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加强理论学习。(2)研究方案阶段:(2006年4月—2006年10月)。确立课题,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进行开题论证,确定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根据方案工作落实到人。并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学习有关文献资料。(3)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6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