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中的现状及探索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也逐渐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然而由于农村家长及孩子的观念误区和学校缺乏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课程的教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转变观念、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充分利用既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营造氛围(2)任务驱动,放手教学.,自主探究.(3)关注差异,合作交流,全面提高;3、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随着2000年《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发布,全国各地许多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身处农村的我校也于今年全面开设,可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我明显感受到学生方面存在着几个误区①现在的学习“唯分数论”,信息技术学不学无所谓;②家长说“怕弄坏机子”,学电脑会“上瘾”、容易“痴迷”;③信息技术太深奥,不容易学习.因此许多学生上课时总喜欢听讲,动起手来却畏畏缩缩,更谈不上喜欢.如何才能改变学生这些片面的认识,让他们坦然接受高科技挑战,让他们感受到电脑的无穷魅力,切实体验到学习电脑的无比快乐呢?初为信息教师的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充分利用既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一般电脑里都保留了“扫雷”“红心大战”“空当接龙”等一些游戏程序.它们不仅能给学习者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能为学习者有兴趣深入探索电脑中无穷的奥秘增添动力,而且这些游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对鼠标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巧,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营造氛围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鉴于此,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如教学“电脑绘画”时,我先带领学生上网参观了一些网站里学生电脑绘画的作品,看着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面,学生的眼睛里流露出羡慕、赞许和跃跃欲试;再如教学“制作标题来汇报”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教学系统软件的广播功能让学生欣赏从网上下载的学生电子宣传作品“吸烟有害健康”,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议论起来:“哇,真漂亮!”“这么好看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POWERPOINT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你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同样可以做出比他们更好的作品。”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通过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不能盲目地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任务驱动,放手教学.,自主探究.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点是上机操作,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照本宣科,“讲解”教材,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犯错.教学中我经常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规定一样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去设置.还可以人为地设定一些障碍让学生修复.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当“老师”,他们没有了平时的紧张气氛,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再如教学“文字位置桥设定”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好难点文本框的三种状态:一般状态、选定状态和编辑状态。我布置学生自己自学或者和同学一起探讨,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先写下来,待会儿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每个人都想亲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会儿有学生说:“一般状态下,不能对文字进行编辑操作。”还有的说:“文本框是虚线时,是编辑状态,细网状是选定状态。”在上台演示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好得多。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探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观察、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他们才能乐于学习,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3)关注差异,合作交流,全面提高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接受新知能力、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孩子有的甚至连电脑都没看见过),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这已经不能光靠课堂上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采取互动合作学习。具体方法是:首先,摸清情况,给每个班配备三四名骨干。在每学期初的第一、二周,以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各班学生在掌握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实情,了解哪些学生家中配备有电脑,哪些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在此基础上选准“班级信息技术骨干”。其次,培训骨干,训练助手。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每周学校举行的“课外兴趣小组”,就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各班的小骨干进行提前培训,提前指导训练,使他们成为课堂上教师的“小助手”。这一点相当重要,课堂上教师辅导的对象多,一个人很多时候难免顾此失彼,有了小助手,情况就不同了。再次,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所培养、训练的“小骨干小助手”的作用,在完成自己练习目标的前提下,让他们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课堂上的“移动点”就不再是教师一个,而是好几个,使得有困难的同学都能够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信息技术的学习人人都学有收获,学有价值。改变观念,正确认识,以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就象前面所讲的那样,许多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何况学生呢?此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不要片面的把学生的进网吧、游戏厅归结为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的影响,而应该意识到学好信息技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教学时教师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习效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采用学生自我评定,对自我进行一定的反思,由自己给自己评定,不断的督促自己、检查自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对教师改进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这样的评价能够消除他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在做完WORD文章的修饰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的颜色太杂、太刺眼了。”我说:“能改改吗?”不一会儿,一件清新爽目的作品便出来了。再如生生之间的互评,这样的评价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伴的批评和建议他们更能采纳。此时作为教师应给他们留有广阔的空间,充分发表言论的自由。不管怎样的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这样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成为了“我要学”,使每位同学都体会到“我能行”的成功喜悦。除此,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绘画比赛和小报制作比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提供良好的环境。总之,要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教师就应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满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舒适的情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农村小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心目中。《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学校也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多学校的公开课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不但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步伐。本文将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普遍存在的三大现状作出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与各位同仁共勉之。现状一: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么只要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或者觉得在教学中用的信息技术越多,课越好;教学中运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课越灵光。结果出现滥用技术,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显然背离了课程整合的初衷,干扰和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正常学习。上述现状发生的原因是老师们缺乏正确的整合理念,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呢?根据笔者对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学习,以及对整合的方法论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既作为一种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是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就是“融合”。现状二:有些教师表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搞花架子,表面热闹好看,课堂上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好,但它利用太形象、太直观的东西,代替了学生本应该通过思维和想象等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减少,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好是好,可就是一般的普通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搞课件制作。以上这些现状,都是老师们思想上认识不够充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接触得太少,实践得更少造成的。持这些观点的老师还有另一层心思:担心传统的东西丢了,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又掌握得不好,到头来两头误事。因此,还是放不下他们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必须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的兴趣。可以组织他们多观摩、多参观,让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教育和传统教育效果的对比,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现代技术教育的长处和优越性。他们一旦对现代技术教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正确的认识,就会对之产生极大的热情,逐步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向现代技术教育。而对于那种认为开展现代技术教育费神费时的教师,则可以多鼓励他们加强实践,让他们慢慢学习,熟能生巧。他们通过实践,提高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当他们尝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处和甜头,他们就会感到现代技术教育不仅不费神费时,恰恰相反,现代技术教育能够较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这样他们也就会对现代技术教育情有独钟,更不会出现只有公开课才使用多媒体的普遍现状了。现状三:有些教师费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不知如何上,教学方法有哪些;课堂上如何去体现新课改理念;更有一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每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整合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上述现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老师们没有把握住新课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