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管理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之为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它是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如何结合的基本问题。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性。首先,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它表现为农、林、牧、渔四业的结构。这一层次的结构是农业生产的一级结构。其次,在各业内部又包括着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同的各种生产项目,如种植业内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等不同特点的作物。这些生产项目的组合比例,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级结构。同理,经济作物又可以根据产品用途分成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这些作物的组合比例构成农业产业结构的第三层次或三级结构。以此类推,各种生产项目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四级甚至五级结构。各种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要重视一级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也要注意二、三级结构的合理化。第二,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种类型。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其所包括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的特点不同,可分为农牧结构型、农林结构型、农林牧结构型等类型。根据其所包括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不同,可分为专业化结构型、综合发展结构型等。根据其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的结合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结合型和间接结合型。前者指各生产部门、各生产项目之间,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的相互调剂与支援关系,而且存在着相互供应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结合关系;后者指各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只存在着土地、劳力、资金的相互支援和调剂关系。这些不同的结构类型形成的条件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同。在研究农业结构问题时,对这些问题都应当进行分析。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可以借助于一系列指标来反映。主要有:1、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或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的比重。如要分析二级结构,则计算各业内部二级产业的产值(或增加值)的比重。这是昀常用的指标。2、土地利用结构。即耕地、林地、牧场草地、养殖水面等各类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比重。在分析种植业结构时,往往用各类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来反映。3、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即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4、农业资金利用结构。即各业所占用的资金在农业资金总占用量的比重。上述前一项指标是从农业的产出状况来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后三项则是从资源配置或生产力要素占用状况来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当然,这些都是基本的指标,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指标。三、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这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如何,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影响农业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农业生产相对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地利用起来,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不中华管理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同的资源所适应的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是不同的。如果农业产业结构同这些资源的特点适应了,就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的平衡,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2、影响农村社会经济资源能否充分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力、物质技术装备、资金、技术、信息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生产条件。农村社会经济资源能否充分合理利用同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以劳动力为例,因为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能够经济合理地容纳或利用的劳动力的数量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它们在利用劳动力的季节上也不相同。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部门或项目。否则就会造成劳动力使用上忙闲不均的现象,甚至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3、影响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关系能否充分发挥。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相互利用关系。例如,种植业提供的各种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和畜力,并能充分利用种植业的各种副产品;林业的发展不仅能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而且还可以保护和改善农牧渔业的生态环境;等等。促进这种关系就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割断或者削弱这种关系,就会造成相反的结果。而对这种作用是促进还是破坏,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起着重大作用。4、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要能否按比例得到满足。农业产业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农产品的供给结构,这种结构能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关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否巩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供给结构是否合理,必然会通过市场需求来检验。如果农业产业结构符合市场需求,一方面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作用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农产品就能在市场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如果不相符合,就会达不到上面的目标。所以,农业产业结构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发挥,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由此可见,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也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条件。这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客观条件。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无论是种植业,还是林牧渔业,它们都是依赖自然界而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各种动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发育规律,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自然资源条件;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对依赖其发展的动植物种类的要求也不同。而自然条件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安排农业生产的时候,必须考虑如何适应自然条件的问题,以便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可见,自然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在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生产过程只能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的过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阶段,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驾驭自然,农业生产过程就不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自然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农业产业结构必然会逐步改变并日益合理化。因此,生产力水平不仅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而且还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3、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会逐步提高,城乡人口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相应地会反映在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上。需求变化通过价格会影响农产品的供给,这就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中华管理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人口。人口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有计划的人口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按人口计算的收入水平。反之,人口盲目增长,就会出现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情况,农业生产必然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结构。5、经济制度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不同,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会受到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单位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往往表现出既不能充分发挥本地区本单位的资源优势,又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业生产单位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产业结构往往容易做到充分发挥本地区本单位的资源优势,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经济政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我国曾经实行过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政策,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以上各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要求。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农业产业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什么样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合理的结构?应该说,这里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和一成不变的合理标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都是根据其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特点而言的。因此,在这一个国家、这一个地区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就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而言,这一时期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另一时期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另外,就全国、全省看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其中某些地区、某些县、乡就不一定合理。因此,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必须因地、因时制宜。所以准确地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优化结构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既然没有永久的合理标准,因此,各地调整结构的任务就在于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寻找结构的昀优调整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农业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处在经常性变动中,所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动趋势做出抉择,使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比例,符合市场的变动。一方面,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使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并获得有利的价格。2、农业产业结构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主要途径就是使农业产业结构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相适应,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使地无遗利。在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上,做到人人充分就业、各展所长,资金、设备、交通运输条件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农业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要求。3、农业产业结构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提高生态效益和改善生态平衡是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根本要求。提高生态效益才能使人们以较少的外部投入,主要靠发挥农业内部的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作用来提高农业的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才能使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而要做到这两点,都必须靠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所以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生态平衡也就成了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4、农业产业结构要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就是说要使各地区、各企业的农业产业结构由小而全的自给自足型,向比较集中地发展某些当地昀具优势的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转变。这是促进农业向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的要求。它的好处是有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当然,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创造条件,中华管理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稳步前进。还必须注意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各生产项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做到专业化和综合经营相结合。5、农业产业结构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的正确结合。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上经常存在着国家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前者表现为,从整个国家来看是昀有利的农业产业结构,但有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