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陆宏冯学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利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触摸屏技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以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更充实了教育的内容,使教育信息具有即时性、多样性、视听双重性,使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信息化,实现了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播过程的自动化。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采用传统的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因此,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具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从实践中看,高素质的教师能积极推广和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低素质的教师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最大障碍。有些教师表面上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不成熟,如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够、使用起来麻烦等等。而事实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质上是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战。要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意识到对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能充耳不闻,作壁上观,害怕和逃避都无济于事,主动迎接挑战才是自己的出路。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具备研究技能信息化社会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海洋。面对这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需要做的是从中查寻、处理资料,并将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最终从这些信息中创立新知识。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必须掌握以下一系列新的研究技能。1.选择技能全球性网络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的可获取性,虽然数字化信息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它们不论产生、存储于何处,都可以被人们共享。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要在网上浏览完一个研究领域内的全部信息都是不可能的,花在阅读信息上的时间太多就没有精力来处理、理解、运用这些信息,也无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新知识。在过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因此就不存在上述问题。而现在教师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条件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那些急需解决的任务。所以对信息的选择肯定是教师需要培训的新技能。2.评价技能如果培养选择技能是为了实现控制信息的数量,那么信息的质量同样也要被控制。信息以相同的数字化形式放在全球性网络中成千上万个节点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统一的、平等的,无法一眼从表面上看出它们的可靠性、关联性、质量、可接受程度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对数字化信息的评价技能,它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电子期刊的声誉:包含电子杂志中作者的背景,例如查看他们的主页和其他相关出版物的列表。该杂志的编辑和拥有该杂志的机构情况。脚注和链接:电子出版物也需要遵循这项原则,即文章中的引用要标以注解。在全球性网络上,这项工作一部分是通过脚注来完成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与被引用的文献的链接来完成的,这些链接必须被加以验证才行。出版的日期:服务器和网页中包含一个最近修改的日期,教师可以据此判断信息是否有效,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内容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从文章的内容上判断它在特殊学科领域的科学论述是否有价值以及它是否建立在该学科领域的公认的理论基础上。3.3C技能遍布世界的网络分布以及逐渐消失的地域差使得全球性的合作研究不仅可能,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再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地球另一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正在进行的研究,也没有理由再做单独的教学研究工作。当教学研究作为一个团体的行为时,伴随着全球化通讯(Communication)、协作(Co-oper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工具的出现,教学研究的方法已经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协作是以劳动力的划分为特征,将每个参与者的知识吸收、整合。合作是对一个项目或产品的共同工作,由团体工作为一个整体产生共享性的知识。作为3C技能中应用最广的通讯是用来传递请求、要求等交流信息的,它对合作和协作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三、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高科技性、发展的迅捷性及庞大的教育对象群体,决定了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通俗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其中通俗性,要求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性,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性,即努力形成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以对教师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为例,主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践技能方面主要包含微机硬件系统及简单操作技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数据库及应用软件。这两个方面意在使普通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般了解,对基本操作技能有较熟练的掌握,对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熟练运用,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能给予答复。同时,能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美教育中出现的负面问题比较归纳起来,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恋爱、网络色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同样,在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上世纪60年代由于数据库应用而出现的个人隐私权受到破坏,随后是校园内的计算机病毒,再后就是游戏、色情和心理问题。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发展给两国教育带来的负面作用是相似的。这里有一个问题,由于美国的计算机及网络发展比我国早,普及率比我国高,那么美国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是也要比我国更严重呢?我们来看两组关于美国儿童与网络的调查资料美国儿童的概念与我国有异,未达到法定成年的均可称之为儿童。据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在线调查,在上网的儿童中,67%是为了获得信息,65%玩游戏,49%聊天或使用BBS,48%利用网络进行创造性活动,46%下载网上资料。又据WGBH广播电视台的儿童网站统计,8~14岁的孩子上网最喜欢的内容是大众文化、电影、写作、游戏、技术、职业、艺术以及在网上做科学实验等。而下面是一组来自国内5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表15城市学生上网调查从中美两国的有关数据来看,我们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我国,玩游戏和聊天所占的比率则大大超过了学习比率。难怪新浪的总裁王志东曾面对我国的网民感慨地说,“美国的数字化生活已经完全脱离了网虫的概念……这种数字化生活,并不是要在网上消磨时间,而恰恰是为了节省时间,并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中美之间在此问题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中美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对策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对比和讨论。二、中美信息技术普及过程及对教育的影响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到了70年代,美国电脑的普及率开始迅速提高,普及面也迅速扩大。1998年,全美中学联网率就已经达到91%,小学达到82%,44%的教室可以上网。家庭的计算机普及率也达到50%。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到1985年计算机才开始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迅速提高,计算机市场从1981年到1998年就扩大了290倍。在为我国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美国相比这种暴发式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1.信息技术的过快发展和普及将使社会的吸收能力超过了学校和家庭,网吧的大量出现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在美国,业余时间有60%的学生喜欢在家里上网。在我国则相反,5个城市调查表明,只有8.4%的学生通过家庭上网,大部分的学生要通过网吧或其他方式上网。网吧是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实体,在那里只要有1%的利润就会抛弃100%的道德。网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是学生养成不良信息技术行为的温床。2.信息技术的过快普及还有碍于学校和社会养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和面对网络的健康心理。在美国,信息技术是在连续发展了二十多年才进入普及阶段,发展了四十多年才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认识信息技术,了解它的优点和它带来的危害,去积累一种更健康的信息社会文化。三、中美对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及比较1.美国教育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信息技术的各种副作用随着它的普及和应用而渐渐显现出来。对于其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不良反映和作用,美国政府和各类教育机构采取了大量措施,主要有:(1通过立法形式保护学生权益。如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资料不受侵害,美国于1998年颁布了《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2制定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则,规范和劝诫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典型的有《计算机伦理十戒》和《儿童网络安全使用规则》。在《儿童网络安全使用规则》中就有:“没有家长允许,不告诉别人我的地址、电话号码、家长工作地址和联系电话、学校名称和地址;如果我看到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信息,我立刻告诉家长……”等指导儿童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内容。(3成立各种信息教育管理机构,以管理和监督学校的信息教育或学生的信息技术行为。如洛杉矶校区就成立了计算机教育指导中心。(4成立各种协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成立于1947年的ACMAssociationforComputingMachinery,它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组织之一,目前已拥有遍及100多个国家各个领域的8万多会员。(5制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规范性技术标准。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全国教育技术的学生标准,强调作为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基本构成与发展。(6积极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文思想研究和推广,努力培养信息社会的健康理念和良好风尚。如全美计算机联合会、全美科学家促进联合会等均对计算机伦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经常组织对该课题的研讨,将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研究与人类自身价值的探求结合起来。2.我国教育领域所采取的措施我国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重视,不少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1加强宣传教育和纪律管理,减少学生为上网而逃课的现象;(2开设心理辅导,对因网络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3在高校中加强学籍管理,因迷恋上网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将被淘汰;(4成立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生协会,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5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交流和提高;最近刚修订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值得注意,在新规范中增加有“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的内容,这种在全国性的条规中针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规劝,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