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性话语分析揭示英文政治性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内涵摘要:新闻语篇是传播者在语境中用于表达特定意图的话语,直接或间接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为深入了解新闻报道的真实内涵,本文以两篇英语政治性新闻为例,采取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解读语言层面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内涵。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西方政治性新闻;意识形态一、引言新闻是其所报道的社会、政治世界的产物。虽然媒体并不能主导人们的思想,但它确实能影响人们的想法和对信息的区分。一直以来,新闻媒体都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各种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的许多新闻媒体虽然都标榜遵守客观报道的原则,但实际上,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和编辑往往通过语言手段隐含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达到影响舆论的目的。本文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对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性手段揭示语言形式背后蕴含的隐形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和语篇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并为不同的权力集团服务,以便读者透过语言表象了解其真意和表象掩盖下的深层社会背景及隐藏的意图。二、批判性话语分析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简称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它坚持以语言学为主题,以系统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为工具,以语言分析为手段,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他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丁建新,2007:23)。这种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批评性分析为社会语言学和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1]批判性语篇分析在语言学上主要以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分析手段,同时结合其他语言学理论中使用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注意运用词语选择(lexicalchoice)、及物系统(transitivity)、语气(mood)、情态(modality)、转换(transformation)、代词化(pronominalization)等分析工具。但是,由于每个语篇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因此,分析具体语篇时,根据不同的语篇和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三、对英美政治性新闻语篇的批判性分析本文分别从cnn及bbc官方网站选取了两则新闻,以直接引语、词语选择、被动语态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新闻语篇是如何从语言形式的选择反映意识形态的。(一)直接引语在语篇分析层面,fairclough使用“话语描述”来强调文本的语言描写,话语描述按是否使用引号,又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话语描述。人们往往认为,直接话语使用了被报道者的准确用词,更加客观准确,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感;而在间接话语中,引号被取消了,所使用的动词、时态等成为体现作者观点的东西。但是,绝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引用谁的、什么话和怎样引用,与报道者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关系。报道者的声音很可能支配或故意扭曲被报道者的声音。本文从2012年1月31日cnn官方网站的一则题为cnncrewdetainedamidchinesetibetcrackdown的报道中选取了一部分文字,以此为例来分析语篇中的互文性。1、themonkstellustheyareverballyabusedandharassedbypolice,pushedtobreakingpoint.僧人们告诉我们说他们受到警察的辱骂及骚扰,被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2、ourdriversayshisfamilyhasreceivedthreateningphonecalls.我们的司机说他家人已经收到了威胁电话。3、forthechinesegovernment,though,theseare…partofwhattheycalla“splittist”element……尽管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他们是……所谓的“分裂分子”……4、“wewanttogobutwecannot,youcanseeallthesecurityoutthere.whereveryougo,theyseeyou.wecannotgoanywhere,”hesays.我们想离开但不能,你可以看到外面那些保安人员,不管你到哪儿,他们都看着你。我们哪儿也去不了。5、“wewishwhatalltibetanswishforthemost:forthedalailamatoreturntothepalaceintibet.”“我们希望得到所有西藏人都最渴望的:达赖僧人回到西藏的圣殿。”在这篇关于藏区骚乱的报道中,为显示其“客观真实性”,记者多处直接或间接的引用某些藏人的话语——从句1及2的间接引语中,读者会看到“受到警察的辱骂及骚扰”,“被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收到了威胁电话”。从句4至5的直接引语中,读者会看到“想离开但不能”、“不管你到哪儿,他们都看着你……”、“希望得到所有西藏人都最渴望的”“达赖僧人回到西藏”。通过串联这些言辞,读者可以获得这样一个信息:藏人受到警方的“辱骂及骚扰”“控制”甚至“威胁”,但他们仍然“有一个梦想……所有西藏人都最渴望的……达赖僧人回到西藏”。这样的引用,无疑把骚乱中的藏人放到了一个“弱者”的位置:没有自由,没有人权;而把中国政府摆在了“强权”的位置。报道中关于中国方面对事件的解释和驳斥的引语极少,而且使用了消极的转述动词,如3中引用了中国政府的部分言辞,但却是以“他们所谓的‘分裂分子’”这种形式出现,这不但没有给中国政府以正面形象,反而会更加引人质疑,加深了中国政府在西方的负面形象。(二)词汇选择词汇是意识形态核心部分。语篇对人和事件的描述主要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的,因此对词汇的选择影响着人们对于事件的理解。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者会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经验世界。梵?迪克指出:“词汇选择是新闻语篇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它隐含的意识形态和观点可以得到再现”。因此,通过研究语篇中词汇的选择可以了解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作者的立场、观点。[2]本文从2012年3月7日bbc官方网站的一则题为sixuksoldierskilledinafghanistanexplosion的报道中选取了部分文字,就其中的词汇选择及其所凸显的政治立场进行分析。1、primeministerdavidcameronsaiditwasa“desperatelysaddayforourcountry”.2、“everydeathandeveryinjuryremindsusofthehumancostpaidbyourarmedforcestokeepourcountrysafe,”hesaid.3、……saidthetimetableforwithdrawalremainedontrackdespitethis“cowardlyattack”.4、“thecourage,fortitudeanddeterminationofthoseservicemenandwomencurrentlyinhelmandisinspirational,”hesaid.thenumberofbritishmilitarydeathsinafghanistansince2001isnow404,以及另一篇相关报道中的“worstenemyattackonbritishtroopsinafghanistan”。文中对于英国士兵死亡分别用了“desperatelysad,keepourcountrysafe,courage,fortitudeanddetermination,inspirational”等等这些积极意义的词汇,六位勇敢的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为了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死亡使得国人感到“极度悲痛”,他们的“勇气,刚毅,果敢”是“鼓舞人心的”;而相对来说对于阿富汗方面的选词就是“cowardlyattack,worstenemyattack”,即“懦弱,最糟糕的敌对性攻击”这些贬低意味极鲜明的消极词语。通过这些词汇的使用,会给读者营造这样一个印象:英国士兵充满正义,勇敢无畏的为了捍卫自己祖国的安宁而牺牲;而造成这场惨剧的是“懦弱无能、野蛮粗暴的”阿富汗人,这次“袭击”使得自战争以来英国士兵在阿富汗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04”人。然而,关于英国士兵为什么要在阿富汗的领土“keepourcountrysafe”,为什么自战争以来阿富汗人受到的伤害及死亡人数报道只字未提——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偏概全的报道树立了英方的积极形象,贬低了阿富汗的形象。(三)被动语态英语语篇中的被动态结构主要通过调整主位和述位的位置,有效地减弱行为或过程的动作感,从而掩饰因果关系和行为者。主动态强调施事者,而被动态可能隐含施事者,着重受事者,从而体现出人际意义上的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同时,通过对句子结构和要素的巧妙安排,尤其是特定动作的施动和受动关系的变化,不仅可作为传达某种意图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被察觉地释放某些信息,并迂回地向受众灌输媒体所期盼的观点。仍以上文cnn的报道中部分文本为例:1、themonkstellustheyareverballyabusedandharassedbypolice,pushedtobreakingpoint.受到警察的辱骂及骚扰,被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2、throughoutourinterview,wehavebeenwatched.later,ourvehicleisfollowed.我们整个采访过程都是被监视的,后来我们的车也被跟踪了。3、wearefollowedbyplainclothessecurity……eventuallytryingtoclearairportsecurity,weregrabbedbypolice.我们……被便衣警察跟踪……最终在过机场安检时,我们被抓住了。4、wearemarchedtoanairportpolicestationanddetainedandquestionedforfivehours.我们被迫到了机场派出所,被扣留及盘问了五个小时。第1句中的主谓宾完整,被动语态中,“僧人”作为主语凸显了其被动的地位,“警察”作为宾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在此没有省略,恰是突出了“警察”和“僧人”权利的不对等关系,而显然“警察”是处于强势一方。这恰是记者的本意所在。再加上“被辱骂及骚扰”等字眼,无疑都对强化中国政府方面的负面形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2至4句中“我们”被“便衣警察”“监视”“跟踪”,最后“被扣留及盘问”。cnn记者把自己放在了动作的承受者一方,加之一系列具有消极词义的动词的使用,读者很容易就会产生:中国政府实施强权政治,中国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等负面信息。由此可见,媒体作为最活跃的意识机构,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服务,这个本质是不变的。四、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意识形态存在于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各种文本中,它隐藏在文本的语言结构背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装扮成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而到处传播。批评语言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篇分析来揭示语言中的这种含而不落的意识形态意义及其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控制的关系。批评语言学在社会行为和语篇分析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借鉴意义的模式,它对文本中普迫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必将咦醒大多数人的反省意识,从而引导人们为进行和实现批评性阅读而不断探索。参考文献:[1]孟玲.美国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霸权主义——一则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科技信息,2008:27,555.[2]于垚.《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16.[3]cnncrewdetainedamidchinesetibetcrackdown.[4]sixu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