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按照这个定义,所谓得到了某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知道了这个事物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以及这个运动状态会按照什么方式发生变化。主体关于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从上面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认识论信息与本体论信息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不仅如此,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识论信息就转化为本体论信息。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息恰如其分地转化为认识论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姿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照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2006,--2020年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②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③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④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广义的政务概念除包括上述电子政务外,还包括电子党务、电子政协和电子人大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l)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措施:(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5)规范试点。(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7)创造有利于电子敢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四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结构(1)产品(服务)层(2)作业层(3)管理层(4)决策层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效益原则。企业信息化应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②“一把手”原则。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最高负责人负责制,就是坚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把手”亲自抓的原则。③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是企业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企业要近期、中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⑤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人的素质。五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ERP概念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由MRP逐步演变并结合汁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基本MRP、闭环MRP、MRPⅡ和ERP这4个阶段。(1)基本MRP聚焦于相关物资需求问题,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制定出相关物资的需求时间表,从而即时采购所需物资,降低库存。(2)闭环MRP系统除了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编制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RequirementPlanning.CRP),并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一起纳入MRP。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3)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和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由于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与表示与物料需求计划的MRP相区别,而记为MRPⅡ。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各部充分发挥作用,整体协调发展。(4),MRPⅡ主要侧重对本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ERP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GUI)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化的企业管理。ERP系统特点:(l)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ERP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统一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ERP是开放的系统。ERP系统的功能:1)财会管理(l)会计核算。(2)财务管理。2)生产控制管理(l)主生产计划。(2)物料需求计划。(3)能力需求计划。(4)车间控制。(5)制造标准。3)物流管理(1)销售管理。。在销售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①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②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③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2)库存控制。(3)采购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2)招聘管理。(3)工资核算。(4)工时管理。(5)差旅核算。六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bipManagement,CRM)(1)客户。CRM中的C代表的含义是客户,是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既包括去商场购物而最终获取企业产品的常规意义上的那类顾客,也包括了很多企业级的客户、分销商和相关事业单位等。(2)关系。关系(relationship)字面的意义是指两个个体之间,或者组织之间,或者组织与个体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包括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感觉以及一方行为对另外一方所产生的影响。(3)管理。管理(management),字面上是指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分配,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塌高的团队工作效率。企业关系管理(EnteWiseRelationshipManagement,ERM)。CRM定义为: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是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存储了企业现有和潜在客户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的处理从而产生更人性化的市场管理策略。CRM系统具备以下的功能。①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客户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CRM系统的基础。企业对客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②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③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应。④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⑤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即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应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1)CRM应用设计基础(1)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消费。客户数据可以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2)CRM应用设计特点。①可伸缩性。②可移植性。2)合格的CRM系统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功能模块:(1)自动化的销售。(2)自动化的市场营销。(3)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了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和售后服务。CRM与数据挖掘(1)数据挖掘的对象。数据挖掘的直接对象一般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务数据库以及一些新型的高级数据库。(2)数据挖掘的任务。可以把数据挖掘的任务分成两项:描述,分类和预测。①描述。描述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出数据中的一般特性。描述一般包括特征化和区分。②分类和预测。数据挖掘的另外一大任务是分类和预测。分类的主要思想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样本都有类属性和类标号。预测与分类的思想非常类似,不同在于预测往往去预测一个未知的数值,而不是某种类标号。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作用:①数据挖掘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②数据挖掘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七供应链管理(SupplyChatnManagement,SCM)概述供应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5点。①交叉性。节点企业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供应链的成员。②动态性。③存在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信息、资金、物流运转的核心。④复杂性。⑤面向用户。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下面具体讨论这个概念。(1)以客户为中心。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个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