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翰林文都考研本年复试通关突破50人!师资氛围决定考研成败!仪器分析重点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吸收光谱:指物质对相应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光谱2.吸光度(A):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A=abc=lg(I0/It)3.透光率(T):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T=I0/It4.摩尔吸光系数(ε):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的量度,(如浓度c以摩尔浓度(mol/L)表示则A=εbc)物理意义: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5.百分吸光系数(E1cm1%):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的量度,(如浓度c以质量百分浓度(g/100ml),则A=E1cm1%bc)物理意义:溶液浓度为1g/100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6.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7.助色团: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发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8.红移(长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9.蓝移(短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10.浓色效应(增色效应):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11.淡色效应(减色效应):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12.吸收带:紫外-可见光谱为带状光谱,故将紫外-可见光谱中吸收峰称为吸收带13.R带:Radikal(基团),是由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14.K带:Konjugation(共轭作用),是由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15.B带:benzenoid(苯的),是由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的骨架伸缩振动与苯环状共轭系统叠加的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带16.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带,分为E1、E217.紫外吸收曲线(紫外吸收光谱):18.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收曲线上的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19.最小吸收波长λmin:吸收曲线上的吸收谷所对应的波长20.末端吸收:吸收曲线上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21.试剂空白:指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入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和溶液所得到的空白溶液22.试样空白:指在与显色相同条件下取相同量试样溶液,只是不加显色剂所制备的空白溶液23.溶剂空白;指在测定入射波长下,溶液中只有被测组分对光有吸收,而显色剂或其他组分对光没有吸收或有少许吸收,但所引起的测定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此时可用溶剂作为空白溶液24.荧光:物质分子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发,然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25.分子荧光:?26.荧光效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27.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引起的谱线变宽,用ΔνD表示28.谱线轮廓:原子光谱理论上产生线性光谱,吸收线应是很尖锐的,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一定的形状,即谱线轮廓29.半宽度(Δν):是指峰高一半(K0/2)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30.峰值吸收系数: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31.共振吸收线: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从基态跃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最灵敏的谱线32.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内标)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33.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以标准品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翰林文都考研本年复试通关突破50人!师资氛围决定考研成败!34.背景干扰:主要是原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光谱干扰,前面光谱干扰中已详细介绍,它主要包括分子吸收、光的散射及折射等,是光谱干扰的主要原因35.物理干扰: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特性(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36.光谱干扰:由于分析元素的吸收线与其他吸收线或辐射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37.原子吸收光谱:?38.保护剂:作用于与被测元素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防止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反应39.释放剂:作用于与干扰组分形成更稳定或更难发挥的化合物,以使被测元素释放出来40.红外线:波长为0.76-500um的电磁波41.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42.波长: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它可以用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来表达43.波数:波长的倒数,用σ表示,单位是cm-1,表示每厘米长光波中波的数目4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来自百度45.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通常用希腊字母Ω表示来自百度46.特征峰:能证明某官能团存在的,又容易辨认的一些吸收峰47.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吸收峰48.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振动能级的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49.泛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振动能级的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2)、第二激发态(V=3)、···,时所产生的吸收峰50.振动自由度:独立的基本振动的数目51.红外非活性自由度:?P81红外非活性振动52.伸缩振动:分子中原子沿着化学键方向的振动53.弯曲振动:指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54.耦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的很近或共用一个原子时,其相对应的特征吸收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的现象55.吸附色谱法:一种溶质基于吸附现象而获得分离的液-固色谱分析方法56.分配色谱法:一种基于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之分离的色谱分析方法57.键和相色谱法:将有机分子(固定液)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载体(支持剂)的表面,所制备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和固定相。使用化学键和固定相的色谱方法即为键和相色谱法58.空间排阻色谱法:利用某些凝胶对不同组分因分子大小不同而阻滞作用不同的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空间排阻色谱法59.离子交换色谱法: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用水或与水混合的溶剂为流动相,根据离子交换剂对各组分离子亲合力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60.毛细管点色谱法:以在高压直流电场中所产生的电渗流为驱动力,毛细管色谱柱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及电泳淌度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离方法61.纸色谱法:以纸作为载体,以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展开剂的色谱分析方法。属于分配色谱法62.色谱过程:?63.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的比值K=cs/cm64.容量因子(分配比(k)):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k=ms/mm65.保留因子(R'):从微观出发,一个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中出现的频率,即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分数(P164)66.固定相:翰林文都考研本年复试通关突破50人!师资氛围决定考研成败!67.流动相:68.吸附等温线:指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对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作图得到的曲线,用函数描述为Cs=f(KCm)69.薄层色谱法:将吸附剂(或载体)均匀地铺在玻璃板或塑料板、铝箔、聚酯薄膜上,形成薄层,把要分离的样品点加在薄层上,然后用合适的溶剂展开而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的目的70.正相分配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即以强极性溶剂为固定液,弱极性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分配色谱法71.反向分配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与上相反72.纸色谱法:以吸附在纸纤维(载体)上的水(或其他物质)作固定相,有机溶液作为流动相,而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法(或P193说法)73.边缘效应:是指同一物质的色谱斑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的两边缘部分的Rf值大于中间部分的RF值的现象74.气相色谱法: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谱法75.柱效率:P19976.理论塔板数:77.分离度(R):又称分辨度,相邻两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两峰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2121121222/1WWttWWttRRRRRs78.固定液:79.分流比:80.WCOT:81.程序升温:在同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82.噪声(N):在没有样品进入检测器的情况下,仅由于检测器本身及其他操作条件使基线在短时间内发生起伏的信号83.检测器灵敏度:是指通过检测器物质的量变化时,该物质响应值的变化84.检测器的检测限:从灵敏度和噪声两方面来说明检测器性能P21185.最小测量值:是恰好能产生二(或三)倍噪声时的进样量或进样浓度P21286.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指被测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的范围,以最大允许进样量与最小进样量之比表示87.尾吹气:又叫辅助气,是从柱出口处直接进入检测器的一路气体88.色谱工作站:P21589.双柱定性:在两根不同极性的柱子上,将未知物的保留值与标准品的保留值或在文献上的保留值进行对比分析90.定量校正因子:因为各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不同(A1/A2≠m1/m2),所以引入定量校正因子的概念,使校正后的峰面积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分为绝对校正因子fi、相对校正因子fi′1、绝对校正因子fi2、相对校正因子fi′定义:fi=mi/Aifimi/Aii—样品物理意义:fi′==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fsms/Ass—内标物缺点:需准确知道进样量,较困难将其它物质峰面积都校正成相当于这个内标物的峰面积。后用校正的峰面积来计算物质的含量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