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能源和水资源的供需预测和综合平衡1绪论1.1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十一五”时期是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时期,用科学发展观认真检视深圳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等各层面的发展状况,高瞻远瞩地做好“十一五”规划并切实加以落实,对保证深圳市持续、高效、协调地发展,全面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基本动力和生命保障,而深圳是一个能源资源和水资源都非常匮乏的城市,保证能源和水资源的安全供应是深圳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即是对“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的能源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综合平衡方案。1.2深圳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背景分析1.2.1自然资源深圳市地域狭小,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自然资源极端匮乏,一次化石能源全部依赖外引和进口;水资源严重不足,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全市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全省的1/5。1.2.2人口发展自1979年建市以来,20多年间深圳市人口增长迅速。深圳市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使城市人口超目标发展。“八五”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相对较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3%,暂住人口增长率为13%。“九五”期间,深圳的人口规模呈持续扩张的趋势,但人口年增长率有所下降,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5.45%。“十五”上半期人口增速再度加快。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深圳市人口已达到557.41万人,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7.07%和72.93%,暂住人口相当于户籍人2口的2倍多。目前深圳市的人口规模已经比预期发展目标高出很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根据2004年3月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定程序通过的《深圳市“十五”规划有关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基现指标体系》,其中涉及的相关指标规定详见附录中表1-1),2005年深圳市人口应控制在610万,2010年应控制在750万,2005-2010年期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上述《基现指标体系》中的人口预测数据高于规划局2002年编制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主题报告”《深圳2005拓展与整合》中引入人口当量系数估算所得的人口数量预测值。鉴于《深圳市“十五”规划有关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调整方案》是基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法律程序通过的具备一定法律效力的最新权威版本的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人口数据以此指标体系中规定的内容为准。1.2.3经济总量1.2.3.1经济总量庞大且增长迅速2003年深圳市GDP则已达到2895.4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4545万元,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1990-2003年,深圳市GDP年均增长率为20.89%,农业和工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6%和30.23%。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17.6%。“十五”期间前三年深圳市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GDP年均增长速度达15.77%(见附录中表1-2)。根据预测,到2005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7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元,相当于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1.2.3.2“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发展前景分析根据《基现指标体系》,2005年人均GDP将达到7600美元,2010年应达到11000美元,按人口610万和750万折算,2005与2010年全市GDP应分别达到3834亿元和6823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12%。根据历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深圳市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预计,“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超出这一规划水平,GDP年均增3长率可能保持在15%左右,经济总量规模也很可能会超过《基现指标体系》中制定的发展目标。1.2.4产业结构1.2.4.1三次产业结构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化都市。2003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0.6:59.5:39.9(见附录中表1-3,图1-1)。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势头,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一产业受农业耕地面积萎缩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下降的影响,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增速较慢,但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渐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尤为迅速。随着一批重要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运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深圳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乃至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新时期将会更为迅猛。1.2.4.2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深圳现已形成了拥有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力生产、食品加工、服装、医药、纺织、石化等33个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高度外向型的工业体系。深圳工业在结构调整中,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不断壮大。2003年深圳市工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向重型化发展阶段的快速推进,轻重工业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33.8:66.2调整为2003年的31.4:68.6。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已经成为深圳工业的第一增长点,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2003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4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2%。1.2.4.3“十一五”期间深圳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分析根据《基现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深圳市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将会加快。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物流业将会得到更高速发展,并将会带动第三产业整体实现飞速发展。此外,从目前深圳市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定位上分析,“十4一五”期间深圳市的工业发展有可能更加趋于重型化。根据从深圳市发改局重大项目办公室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深圳市目前初步确定在“十一五”期间或者说在未来中长期将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汽车工业和装备制造三个重型产业,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能耗、水耗指标详见表1-1。5表1-1深圳市“十一五”期间重型化产业发展状况简介产业发展方向现行阶段工程项目分期生产规模投产时间水耗能耗最大用电负荷最大耗气量精细化工规划的预可研阶段,尚未动工坝光精细化工产业园1期(2005-2015年)小未知10万吨/d30万千瓦500吨/d2期(2015-2025年)中未知25万吨/d汽车工业项目实施阶段哈飞汽车1期(2004-2005年)2-3万辆/年2005年7月平均0.12万m3/d3万千瓦2期(2006-2007年)共8万量/年2006-2007年比亚迪汽车1期(2004-2005年)4-5万辆/年2005年底平均0.5万m3/d4.47万千瓦2期(2006-2007年)共10万辆/年2006-2007年最高0.7万m3/d装备制造部门内部预可研阶段,尚未上报市政府未知注:表中信息来源于深圳市发改局重大项目办公室(2005.1)61.2.5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水平分析1.2.5.1能源消耗水平分析根据《2004年深圳统计年鉴》和深圳市统计局公交处最新统计数据,深圳市2000-2003年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从1188万tce增长至2025万tce,年均增长率为19.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23,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程度相当大,与1995-200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01(贸工局提供《深圳市2010年能源规划大纲》研究资料)相比有所增加,这说明深圳市的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程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人均能耗水平分析,根据《2004年深圳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深圳市人均能耗为3.64tce/人,万元GDP能耗为0.7tce/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人均能耗水平相比,大约相当于1997年法国和日本人均能耗水平的1/3,美国和新加坡人均能耗水平的1/5,韩国人居能耗水平的1/2,印度人均能耗水平的13倍,中国全国人均能耗水平的8倍,香港人均能耗水平的3/4(按1toe约相当于2tce计算)。从产值能耗水平分析,与2002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水平2.62tce/万元相比,深圳市万元GDP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万元GDP能耗的1/3弱,能源投入产出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然而与目前世界平均GDP能耗水平274toe/100万美元相比,深圳市的能耗水平大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6倍;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相比,深圳市万元产值能耗相当于日本(95.9toe/100万美元)的3倍多。可见,深圳市的能源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2.5.2水耗水平分析近年来深圳市的人均用水量水耗水平有所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持续回落,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呈现减少趋势,总体上用水效率有所提高。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相比,深圳市目前的万元农业产值、万元工业产值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城镇人均综合用水及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仍然偏高。其中,人均用水指标较高的原因,部分在于人口统计数据偏低,另一部分则由于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偏低等原因造成的。总而言之,深圳市的用水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详细情况见4.2.2节。71.2.6小结通过对深圳市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消耗状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有限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及环境承载力正在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状况详见附录中1.2)。“十一五”时期是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任务将对深圳市有限的资源环境要素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确保“十一五”时期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和协调发展,并为全面实现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高瞻远瞩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战略实施规划,并一丝不苟地加以贯彻落实。在规划中,对于能源和水资源这两种实现经济增长的必需要素,必须根据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对其需求与供给形势做好科学预测,并针对资源供需平衡策略进行科学而充分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平衡应对方案,以确保深圳市在“十一五”期间能源和水资源的安全供应。82深圳市“十一五”期间能源供需预测2.1预测原理与技术路线2.1.1能源需求预测原理与技术路线能源需求预测的实质,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能源需求量的各种因素的历史情况及其在未来规划期内的变化趋势,通过建立能源需求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定量关系,预测规划期内的能源需求水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影响其能源需求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增长速度、人口、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水平、生活水平、能源价格、能源消费与供应结构、市民的节能意识、能源管理水平,以及供应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对能源需求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要确保能源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必须首先全面分析并准确预测规划期内以上各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其对能源需求产生的影响。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对以上各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准确的量化分析和预测不太现实,因此本研究在预测时,仅对可获得真实数据资料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建立这些因子与能源需求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能源需求量做出预测。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本课题组首先分别预测“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对各分品种能源商品(电力、油制品、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量,随后再预测总能源(终端)需求量。2.1.2能源供给预测原理与技术路线能源供给预测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影响能源供给量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历史上的情况和未来变化的趋势,从而判断能否满足能源需求。影响一个城市能源供给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能源资源条件、现有能源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正在建设的工程进展情况、计划期内所拟建项目规模及建设工期、技术力量和装备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价格及生态环境影响等。对一个城市的能源供给能力进行预测,即是要通过对该城市上述诸类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从而预测在一定时期内该城市的能源供给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其相应的各种限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