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运用2005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修辞考点分析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喻,即打比方。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种作比事物必须属于不同的范畴;两种作比事物必须具有相似点。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例如:“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句中“聚集在一起”“红红的火柴头”是本体,“一簇跳动的火焰”是喻体,比喻词是“像”。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拟人,即把事物当作人来描述,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排比,即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连续说出来,以突出语意,加强语势等。对偶,是指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对的一组句子或短语。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使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设问,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反问,即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方法。学习修辞知识,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应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语病。典型例题1.从修辞角度看,和所给句子同类的一项是()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D.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精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辨别修辞手法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准确分析出例句的修辞方法,再分析所给的几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题目所给句子是一个比喻句。A句以“低唱”和“弹琴”写油蛉和蟋蟀的叫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句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种类繁多、绚丽多彩。C句用“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作喻体,生动地写出了夺取全国胜利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D句虽有一个“好像”,但不是比喻句,只是比较说明,这句也没运用其他修辞方法。故C句与所给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答案:C2.选出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精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中有关比喻与拟人的知识。“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们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语言、行动、思想感情。比喻与拟人是有区别的,比喻是把物比做人,拟人是把物当成人。”解答此题,可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有关知识,采用“求同”的思维方式。具体做法是:先分析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再对选项一一分析,最后找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中用“向下窥探”写月亮,完全把月亮当做人来描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B、D选项中,“是”、“有”是暗喻常使用的喻词,可以判断为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中,“像”是明喻常用的喻词,判断起来非常简单,也是比喻的修辞方法。A项中,用“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写“浪花”,是把浪花当做人来描写,赋予浪花以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正与例句相同。答案:A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精析:此题考查用语得体的能力。要想用语得体,应该做到注意说话场合,注意对象,符合礼貌的要求等。本题还要思考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及原文语境。A项中“宦游”的含义是外出做官,那么,用这两句诗来送同学去上学显然不得历年考题体。B项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说与自己交往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并不是表现读书乐趣,用语不得体。C项原本用来描写大雪后树上挂雪,好像梨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春天中盛开的梨花景象,也不恰当。细心体会可知D项中引用的文字还是较恰当的。正确答案为D项。4.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的危害的一句是()。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已。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救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解析:运用修辞方法,都是为了使文章表达的效果更好,各种修辞方法使文章表达更好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要想正确回答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先要理解所运用的具体修辞方法,结合文意分析它的表达作用。不可脱离文意,泛泛加以论述。这道题的各项中,A项运用的是比喻,其作用是形象说明了“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的危害。B项运用了设问,其作用是引起人们的思考。C项运用的是反问,答案已在问话中了。D项运用了排比,其作用是突出“这种作风”的危害,增强论证的气势。经过这样的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D。5.下面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井冈山的翠竹啊!……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解析:这道题要结合文意来理解内容,回答问题。要联系这是表达井冈山人为社会主义作贡献的心愿,用排比是为了突出这种心情的强烈,用拟人是为了表达这种亲切的情感。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把井冈山人为社会主义统一作贡献的急切心情、美好心愿和高尚风格,表达得更强烈、更突出,使人感到生动、亲切。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解析:A选项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动宾短语的排比。B选项中,“挥动”、“招呼”和“欢迎”都是人格化的动作,在句中它们被赋予了非人的荠菜,所以是拟人修辞。D选项中,疑问的语气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肯定色彩,因此是反问修辞。C选项中,根据比喻修辞的判断标准可知该选项所用例句并没有比喻修辞。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蔑后气愤的程度。)C.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D.你别说,你长得还真像你的妈妈。(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你”长相上的特点。)解析:首先来看对于修辞方法的判断是否正确:C选项中,三句话结构相同,并不只是部分词语的重复,所以不应当是反复修辞,而应当是排比修辞。D选项中,同类事物不能作比,你和妈妈都是人类,所以也不是比喻修辞。再看选项A,尽管该句中有拟人修辞,但同时也有排比修辞。同时,拟人修辞的作用是使句子让读者感到更亲切更生动,而不是突出的作用。可见该选项的分析不对。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8.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按要求变换句式。(1)把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2)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这老同志年纪不轻。(3)把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4)把陈述句变成感叹句:大家都羡慕我们。解析:第(1)句,主动句变成被动句,其方法是;用介词“将”的宾语“我”做被动句的主语。第(2)句,否定句换成肯定句。重点在改换判断词,将否定判断换成肯定判断,同时改换相应的宾语。如果说第(1)句是变换主语,第(2)句则是变换谓语,第(3)句将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关键是原句有两重否定。第(4)句是把陈述句变成感叹句,语气改变但意思要基本相同,一般在陈述句中加上感叹词,或者宾语前加表示程度的疑问代词。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1)有一回我被藤野先生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2)这老同志年纪很大。(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个人(或:人人)都佩服,每个人(或:人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4)大家都羡慕我们啊!(或:大家是多么羡慕我们!)9.下面变换句式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原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的。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吗?C.像这样的教师,我们能够不喜欢她,不愿意和她亲近吗?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没有不喜欢她,没有不愿意和她亲近的。解析:原句是个带否定词的疑问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的感情。A句改为陈述句后,去掉了否定词,所以意义不变。D句改为双重否定句,仍然是表达肯定的意义,所以意义也未变。C句仍然是反问语气,带否定词的疑问句,也是表达肯定的感情。只有B句仍然是反问语气的疑问句,但去掉了否定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就与原句大相径庭了。所以本题的答案应是:B。10.不能表达“我要去西双版纳”这个意思的一项是()。A.我是要去西双版纳的。B.我不得不去西双版纳。C.谁也阻挡不住我去西双版纳。D.我说过要去西双版纳吗?解析:选项A为陈述句;选项B为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所以该句是在表达“要去西双版纳”的意思;选项C与“我一定要去西双版纳”的语意相同;选项D采用的是疑问语气,意思是“我没说过要去西双版纳”或“我是否说过要去西双版纳”,二者均没有“我要去西双版纳”的意思。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1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厂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愧了。解析:这是一道情境补写题,补写后构成两个有呼应关系的排比句。前一句,从情境出发,由树、花,可以再写草、浪花等。如“见到连天的碧草,你只想无愧地做碧草中平常的一根”;“虽是一根,却能绿化大地”。应当注意的是,补出的语句在内容上应前后和谐一致。而一些我们却不顾情境(语境),信手胡写,如“见到平静的号场,你只想无愧地做考场中的考生一名”;“虽是一名,却能认真答题”。把这个句子补进去在全段中就不和谐。在补写中,要从具体的情境或语境出发,做到前后连贯得体。12.(1)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3)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