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隐忧研究报告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小学廖学成一、课题的提出。(一)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从事教育事业10余年来,我一直留心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隐忧:借工作之便,有幸看到几个偏远山区小学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习作不下三四千份,其中应试习作占了大部分。在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卷面整洁的不少,也有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但格式规范、感情真实的却不多见,大体存在着以下不足:题目位置不美观;乱用、错用标点符号;抄袭、仿写多,真情实感少;书写乱,卷面不整洁······甚至于学生一到上习作课时,就习惯性的产生了怕、厌、难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促成:1、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师缺少对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的习惯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习作远离现实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的“无语”瓶颈。现实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习作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而偏远山区的学生就应该写能反映自己现实生活的习作。事实上偏远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有的教师自我悲观的认为:偏远山区地域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跟不上潮流,学生的见识没有发达地区的学生丰富,遇到习作指导时,学生无话可说,而忽视自我教学观念的更新换代;有的教师一味强调“体现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忽略了指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学生习作时一味追求成人化,文学化,条款化,定式化······再有的教师在头脑中歪曲地理解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求死读作文书,更甚者要求背诵好作文,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及留心观察现实生活良好习惯的培养,吮吸现实生活的时代气息,而造成学生写作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作文书中看到或背到的内容,写出来的习作都是由名篇偷梁换柱而来,不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习作材料,而更别说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了。【案例:张冠李戴的国家总理】记得有一年,我在一所偏远山区的村完小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即兴提了一问:“我国现任总理是谁?(当时的总理是李鹏)”顿时26个圆圆的脑袋不约而同的偏向同一个方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有的学生怯生生的说道:“好像是邓小平爷爷吧?”当时,我哭笑不得,为之震颤:学生平时的生活历练是如此的匮乏,更别说对高、新、尖的科学发展动态,大千世界的全面认识了解了······经过一番详细的了解,摸清了学生获取生活信息的方式、途径、存在的问题······于是,我把课停下来,与学生交流: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了解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搜集、积累学习、习作素材,打开学生那扇充满强烈的-2-求知欲望的心灵窗口。上述案例,使我清醒的意识到:偏远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应从培养偏远山区小学生留心观察学生现实生活的习惯及观察能力入手,走进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充分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充分展现出偏远山区现实生活的时代气息。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口,使偏远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走出一条绚丽多彩的康庄大道。2、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师固步自封的教学观念抹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造成偏远山区小学生的另一道习作瓶颈——心境障碍。在偏远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中,许多老教师受陈旧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影响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习作,这显然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且要求无弹性,而且又具有成人化、文学化、条款化、定式化等的倾向。学生又偏偏达不到这一要求,就慢慢地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自然而然逐步产生了怕、厌、难的心理。于是教师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扭转学生的兴趣,只好从多写多练下手,结果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局面:日记天天有,心得课课有。一个学期下来,日记有百余篇,习作几十篇。习作就像一个幽灵,无时无刻不困扰着学生,不但没有使学生产生兴趣,相反却成为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此外,习作辅导课中教师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和谐性,教学理念的创新性、教学资源的发展性,教学方式的幽默性,重复命题,重复训练,造成训练无序列。【实例:“引以为荣”的学生习作辅导】记得一次业余时间,我与当时名扬我校的一位语文教学高手闲聊时,我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向这位教师请教: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好的作文分数?这位语文教师引以为荣的说道:“平时让学生多抄各种类型的优秀作文,学生自然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我听后,全身毛骨悚然:这不是明显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生的往泥潭里推吗?上述案例给了我一个完美而深刻的警示: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师应立足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资源、社会资源,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培养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为出发点,多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探索更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口添砖加瓦,摸索积累百花齐放的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拓宽攻略。3.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师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致使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形成另一道瓶颈——个性不鲜明。现在,偏远山区小学学生习作时思路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谓的指导思路的限制,被老师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这一“紧箍咒”严重的束缚在指定的范围、路线内,不能够大胆地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不会放开思路,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讲痛快,也不能把胸中之意抒尽。因而,创新精神在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之中根本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结果学生的习作也谈不上具有童趣了,缺少了鲜明的儿童个性和偏远山区的生活个性,都是千方百计套用名篇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更有甚者,某些教师急功近利的个人主义、陈腐落后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习作引入死胡同。一些教师为了“挣分数”便让学生抄、背一些优秀的作文选上的范文,这对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确实有些微不足道的帮助,但只是一味地抄、背而不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不鼓励学生多写、多运用,不知在真情实感方面-3-多引导,致使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超量的抄写仿写误区,无形之中学生的习作又进入另一道瓶颈:“矩形”习作,泯灭童真。【实例:“异想天开”的学生习作】在一次参加学年度语文试卷的阅卷工作时,本人有幸担任了某年级作文的评分工作。在阅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习作内容竟然是一段一段的重复抄写,直到写满所给的方格;还有一些习作内容是抄写上一题的的阅读内容,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如果是一份两份我可以理解为是学生的调皮或异想天开,但在那几百来份试卷中,这样的习作竟占到几十份,问其他年级的阅卷老师,也有类似情况。我不敢妄断某些老师就是这么教的,但出现的这些问题令我震惊!若是老师这么教,那真是在教人作弊,在将学生习作引入死胡同,在误人子弟啊!上述案例发人深省:作为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趁着新课改的春风,在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从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现实生活的能力入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寻求新的适合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的教学、辅导方法。让偏远山区的小学生写出具有创新精神体现偏远山区现实生活,彰显偏远山区小学生个性的五彩缤纷的习作来,真正意义上的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的瓶颈,在偏远山区小学生与小学语文、习作之间架构一道五彩的彩虹。(二)思想碰撞的星星之火。虽然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导致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已经形成一道道本不该有的瓶颈。但是这一道道习作瓶颈的拓宽任务就光荣的落到新世纪的偏远山区小学教师的肩上。因此,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在认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将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校因生因地而异,和谐有序的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让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绽放色彩斑斓的胜利礼花。1、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忽视教育教学理念及课堂外延资源的自主创新,校本研训倾于形式,不能有度的给自己施压,不能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时代脉搏,久而久之使教师、学生产生了习作心理障碍。偏远山区人居环境偏远,地域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导致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忽视教育教学理念及课堂外延资源的自主创新,即使教师有心钻研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会由于缺乏一位领路人,而半途而废;更有甚者教师们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意识形态;不重视学生习作辅导方式的创新,自主拓展语文课堂的外延资源,教师多数“穿新鞋走老路”或“用新瓶装老酒”;有的教师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局限于语文课堂上,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举例学生仿写”、“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没有积极探寻创新语文课堂的外延资源,甚至有的教师采用迂回战术——躲。因此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忽视教育教学理念及课堂外延资源的自主创新,校本研训倾于形式,不能有度的给自己施压,不能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时代脉搏,久而久之使教师、学生产生了习作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关注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偏远山区小学生洞察大千世界能力的培养力度。“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拓宽攻略”课题研究的提出,不仅符合小学语-4-文课改精神的要求,更顺应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且是当代教育发展规划的共同诉求。所以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的习作瓶颈,必须完美结合偏远山区小学生的实际,既要重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更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偏远山区小学生洞察世界能力的培养力度,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把语文学科的外延资源引入语文教材、课堂,改进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走出一条具有偏远山区特色的,饱含创新色彩的,容地域性、教育性和实效性于一身的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拓宽之路。本课题是在偏远山区小学刚步入新课程改革,正处在新旧交替的临界点的背景下,立足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和整合语文外延资源,探寻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前进路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方法新颖、形式多变、手段饱含创新理念、资源富有实在感的研究活动。二、课题的基本设计。(一)研究思路。在研究学习各级各类小学生习作教学辅导课题研究的基础之上,还特别注重研究偏远山区小学的独特地域环境条件所致的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问题。为此,研究者在研究此课题时,力求突出偏远山区小学习作教学辅导的独特个性。通过挖掘、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辅导资源,特别是针对习作教学辅导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以及学生获得的习作技能是学生立足社会,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基本技能的语文教学目标,确立了科学、创新、发展、平等、和谐、民主的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教学辅导理念,立足于优秀教学辅导经验的拓展,发展于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创新、发展意识的延展,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原则、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拓宽攻略,探索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资源的挖掘、拓宽,探索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教学辅导方法、习作瓶颈的拓宽攻略,拓宽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瓶颈的攻略主要分为以下四大板块:①拓宽小学语文教材的外延资源,变“死水”为“活水”;②拓宽偏远山区小学教师业务理论容量,变“教师学识、智慧”为“拓宽资源”;③关注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习作”变成“偏远山区小学生的生活需要”;④充分拓宽偏远山区小学学校、社会环境资源,为偏远山区小学生习作添砖加瓦。对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学生进行习作瓶颈拓宽攻略理论培训,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之中;利用语文教学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适时开展习作教学辅导经验的评价交流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全程采用调查、讨论、活动、总结、再研究的方式保证研究的真实、科学、创新、持续发展,体现偏远山区小学习作教学辅导的独特个性,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极具偏远山区小学习作教学辅导特色的习作瓶颈拓宽攻略。(二)研究目标。通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