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配穴”法的应用体会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的主要组成部,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直着溢蓄、调节、统辖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人体经脉之联系。任督二脉,又总济十二经脉,故有“阴阳经脉之海”之称。任、督二脉皆起于小腹内,分别循行于前后躯干的正中,上至头面,在厅经八脉中唯有任督二脉分布着它本经所属之穴位,而不依附于它经,起着组合与统领全身诸阴阳经的作用,所以治疗疾病非常广泛,尤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上我们常应用任督二脉的腧穴来治疗癫、狂、痫、昏迷、失语、失眠、惊悸、癔病、痴呆、脑部疾患后遗症、各种妄想、遗精,以及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惊风、阳萎、遗精、缺乳和经血过多等病症,辨证的选取任督二脉穴位,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配穴方法,我们称之:“任督配穴”法。一.任督二脉的生理、病理论述督脉上通脑海,下达尾闾,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分布于脑、脊部位;十二经脉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为“阳经之海”,有调整全身诸阳之气的作用;同时督脉对人身元气有密切的影响,督脉由下向上,贯脊属肾,它的别络则从上而下,循膂络肾,肾为先天之本。祖国医学认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为生命始生之门。所谓“贯脊属肾”与“循膂络肾”,就是络属两肾,联属命门,以维系人身元气。若督脉不各,则会出现如《内经》所说:“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脊强”是经气阻塞;“头重高摇之”:临床多见于阳虚而清阳不升或阴虚而风阳上扰两种类型;虽然病机的性质截然不同,但都与督脉有关。由于督脉统一身之阳,又络一身之阴,其经气发生异常时,还可导致阴阳乖错,而举发《以脉》所云:“大人癫痫,小儿风痫”。临床上治疗癫痫,角弓反张,首取督脉之“百会”穴。他如风气侵袭督,由经脉入脑,可发生“脑风”;又因督脉支别由少腹上行,督脉不和,亦能发生少腹气上冲心,二便不通的“冲疝”症以及癃闭、遗尿、痔疾、妇女不育等疾患。这些都为督脉治疗疾病范围提出了有力的论证。任督是三阴经脉与阴维脉、冲脉之所聚会,可调节全身诸阴经之气,故有“阴经之海”之称。历代医家在论行脉之功能时提出:“任者妊也,为阴经之妊养”、“任主胞胎”,又曰:“妇人生养之本”等等。任脉起于少腹,为阴中之阴,故废液病多为下焦少腹部位,特别是肝肾方面的疾病。如任脉经气虚耗或阴气衰竭则可致“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它同肾气和胞宫的密切关系。足三阴之脉皆行少腹面隶属于任脉,故任脉在内科疾病中也关系密切。临床上针久治疗癫痫、月经病、疝气、带下等疾病时,多以任脉穴为主。任、督二脉,交会于“龈交”穴、循环往复,维持着人身阴阳脉气的相对平衡,因而任督的胜衰,常为导致神志病的因素。如癫狂等精神病不慌不忙任督之阴阳失调有关,故治疗时以调和任督两经而取效。二、“任督配穴法”的渊源奇经八脉,古医籍中论述较分散,尤其在分布路线上缺乏系统性。根据《素问》、《灵枢》、《难经》及后世《甲乙经》等均有督脉“上贯心”、“入属于脑”,任脉“进入目系”,“由胞贯脊”的记载,说明它与心、脑有一定的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为任督二脉在治疗神志方面的疾病提出了理论根据,这也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从解剖的角度上不谋而合的又一范例。明·李木延《医学入门》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进一步说明了脑和脊髓两者相连,并在结构和功能上关系密切。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两目系如线,长于脑”。《内经》进一步阐明了精神意识与头的关系,说“头为精明之府”。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明·王惠源在《医学源始》中还指出:“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业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通过五官等感觉器官传导到脑的反映。“任督配穴”治疗神志病症,不但理论、实践都证实了它们的价值,而且与古代医家经验相符。如《千金方》中治疗癫狂十三穴中就有人中、风府、承桨、上星、男会阴、女玉门头(阴道路口端)、海泉(舌系带中)等六穴为任督脉之穴。又如《扁鹊心书》中治“风狂”也用任脉之巨阙穴等。先贤这些论点和经验与现代医学的生理知识非常相似。而这些联系,祖国医学认为是通过经络系统的反映,汉然与任督二脉的循行与反映甚为密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确切的依据。三、常见病的任督配穴法任督配穴法先贤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深深体会到任督穴法先贤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深深休会到任督穴位,具有醒神开窍、安神定志、息风定惊和苏厥逆、利舌咽、调阴阳之功效,不但对治疗内科、妇科等病,而且对强身保健亦有重要作用,现将临床上运用介绍如下:(一)辨证选穴1.常见的精神神经病症及选择穴:1.常见的精神神经病症及选穴:癫症:巨阙、膻中、大椎、哑门、百会、人中等。配:心俞、肝俞、内关、风池。狂症:大椎、神庭、人中、百会、风府、哑门。配:合谷→后溪、内关、神门、安眠。痫症:鸠尾、大椎、腰奇、长强。配:间使、丰隆。昏迷:人中、百会、印堂。配十二井,以开闭、醒脑开窍。失语:哑门、廉泉、人中、上廉泉。配通里、关冲、金津玉液、合谷。失眠健忘:印堂、神庭、百会、素髎。配:神门、三阴交、心俞、以宁心安神。痴呆:人中、印堂、百会、哑门、巨厥。惊悸不安:印堂、百会。配:神门、内关、心俞、巨厥,以安神定惊。妄想:中脘、内关、三阴交。幻听:加听宫、医风。幻视:加睛明、四白。幻觉:加局部,循经取穴。2.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的病症选穴:急惊风:人中、大椎。配:十宣、太冲、合谷。阳萎遗精:关元、中极、会阴、命门、腰阳关。配:肾俞、三阴交、新环跳。缺乳:膻中。配:乳根、少泽。3.其它:月经过多、产后经血不止,艾灸神阙、命门等穴。4.辨证配穴:辨证配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证不辨则无以明,病不辨则无以治”。如失眠一症,有心脾两虚、肝阳上亢、阴虚火上下一致、胃中不和等类型,除选主穴外,还可根据其型,配以健脾利湿;清泄肝胆、滋阴补肾、交通心肾、健胃和中消滞等穴位,以达相得益彰之效。(二)治法偏实者用泻法,可速刺重刺或深刺,不留针。如督脉的哑门、大椎等穴,可深刺入脊髓(勿捣),引起四肢抽动,即刻起针;属实证患者,适当重泻才能凑效。偏虚者,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穴位埋针、皮肤针等。(三)疗程与其它急症每日1~2次,5~7天为一疗程。久病则每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穴位可交替使用,每次任督各选1~2穴,刺激方法强度可适当调换。有些疾病结合暗示治疗,鼓励病人,已基本治愈者,可间歇针刺以巩固疗效。四、病例介绍例一:王XX,男,23岁,农民,1972年7月3日就诊。其母代诉,因生气后失语已4天,曾治疗三天不愈。查体:表情呆滞不语,心、肺、肝、脾无异常,神经系统无任何体征,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舌质红、苔薄白,脉微弦。诊断:失音(癔病性失语),针刺廉泉、人中穴,平补平泻,捻转廉泉穴的同时,患者即可慢慢回答1~2字,继续留针15分钟,可回答一般常用问语,二天后追访,一切正常。按:癔病之因多由精神创伤而诱发,所运行失畅,经络阴逆不通所致。廉泉穴系任脉与阴维脉之会穴,有醒神开窍之功,与人中二穴合用,使经络通则气机运,失语得愈。例二:戴XX,男,45岁,教师,1975年7月10日就诊。患者失眠5年,日渐加重,长期服用安眠类药物,有时每晚服15粒鲁米那仍无效。曾服中药亦未效,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梦易醒,近一年来已不能坚持工作。查体:发育、营养均可,情绪不好,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sm,腹软,肝脾无肿大,舌质红,脉细数。诊断:失眠(神经衰弱)。针刺:百会、印堂,配取神门(双)、太溪(双),每日一次,七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再进行第二疗程,平补平泻,针刺二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入睡后梦亦减少,经二月治疗后,基本能入睡,诸症减轻,可以上班。按:本症为阴虚失眠,而致心肾不交,神志不宁。百会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具有镇静安神、回阳固脱之功,印堂虽系奇穴,但位于督脉循行线上,有宁神志之效能。更配心以原穴神门,肾经原穴太溪,使心肾交而神得宁,诸症乃消。例三:李XX,女,34岁,农民,1975年10月8日就诊:月经量多已年余,半年来加重。患者一年前因经期劳累过度,经量多而持续时间长,以后每潮如此,半年来加重,全身困倦无力,稍动则心慌气短,诸医均以贫血治疗,曾服中医及力勃隆、注射维生素B12、肝精、仙鹤草素等,但下次月经来潮依然如故,经量多色淡,小腹常感空坠,本次来潮已过十二天不止。查体A:血压90/60毫米汞柱,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诊断: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艾灸命门、神阙二次,经血大减,五次而愈。嘱每次经前一周开始施灸,三月后患者告知经量已正常。按:月经过多之因多为气虚、血热引起。本病乃气血虚弱、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取督脉命门穴,培补元气以温肾阳,其脉贯脊属任脉,是心经下络小肠的止穴,任脉出胞中,而主女子胞胎,神阙乃心神所居之宫阙,阳气所舍所合之处,所以神阙又名“气舍”,“气合”灸此二穴以温补肾中之阳气,暖胞宫而补益气血。胞宫阳气恢复,自然阳气得以摄血,《内经》云:“阴阳之道,阳密乃固”亦是此意。笔者又以此法治疗一例产后气血血不止的患者,亦获显效。四、体会(一)任、督脉从经脉联属、生理、病理、症候等方面看,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神志疾病立论选穴的依据,同时“任督配穴法”又符合针灸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用它指导临床效果较为满意,而实践又反过来证明了其理论的客砚性。(二)“任督配穴法”上调巅脑以治神志病:下调胞胎以治妇科等疾。但各有偏重,若神志病,以督脉穴为主,任脉穴配之;妇科等疾以任脉穴为主,督脉配之,这样有主有次的有机配合,奏效更佳。(三)神志病症多为“阴阳失调”所致,取任督二脉穴位,一阴一阴,一前一后互相配穴。临床再根据阴阳之偏盛偏衰,运用补阴泻阳或补阳泻阴,使阴阳达到平衡。如狂躁为阳证实证,则可取督脉之大椎、人中以泻阳,配任脉之中脘、廉泉以补阴。又如痰湿阴盛阳虚者,则可取任脉之中脘、鸠尾以化痰湿,取督脉之百会、命门以补阳,从而调节阴阳之逆乱。实践证明针刺任督脉穴,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明显的“调正作用”,我们多年来应用“任督配穴”治疗神志病症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目前许多单位均从不同角度研究穴位的特异性,如人中在鼻中沟第五、七颅神经末端,刺督脉之人中,可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脑细胞之“超限抑制状态”,如针刺癫狂病人的百会、神门等穴位,可使大部分病人的“脑电图趋向规律”,说明针炙能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过程”,这些都为我们运用“任督配穴”提供有力的客观论据。对“任督配穴”的有关机理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错误之处希同道指正。八脉主要分布部位主要病症八穴主治部(合)八穴冲脉阴维腹及胸部腹旁逆气,里急心痛(里症)心、胸、胃公阴内关带脉阳维腰侧头肩腹满,腰溶溶寒热(表症)外眦,耳后,颊、颈肩临泣外关督脉阳跷脊背正中下肢外侧,目脊强而厥阳气盛则张目内眦、颈、肩胛后溪申脉任脉阴跷胸腹正中下肢内侧,目内结七疝,带下瘕聚阴气盛则瞑目肺系、咽喉、胸膈列缺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