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增多散热减少)病因1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⑴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⑵抗原-抗体反应⑶内分泌与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障碍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高热无汗)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四、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畏寒2、高热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灼热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皮肤潮红(2)发热对机体的影响(3)热型及其临床意义热型: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各种热型:1、稽留热:(1)特点:39℃~40℃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1℃。(2)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1)特点:39℃以上,24h波动2℃,但在正常水平以上。(2)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3、间歇热:(1)特点:体温骤然升高,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2)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1)特点: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2)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5、波状热:(1)特点:渐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渐升,反复发生。(2)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1)特点:无规律(2)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图示见书P16,17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病原体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2体液不足: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或液体量摄入不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机体物质消耗量增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惊厥疼痛临床常见疼痛的病因1)头痛1颅内病变2颅外病变3全身性疾病4神经官能症2)胸痛1胸壁疾病2呼吸系统3心血管系统疾病4纵膈疾病3)腹痛临床表现1头痛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护理诊断1、急性/慢性疼痛2、焦虑: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3、恐惧(三)水肿★一、定义液体在组织间隙过多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隐性水肿: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在10%以下,指压凹陷不明显显性水肿:体重增加在10%以上,指压凹陷明显以手指加压被检查部位皮肤,若加压部位组织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指压后无组织凹陷,为黏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三、病因与临床表现1、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首见于下垂部位,重者见全身性水肿合并胸水和腹水(2)肾源性水肿(3)肝源性水肿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特点:首见于踝部→向上蔓延,多见腹水(4)营养不良性水肿病因:营养不良-进↓出↑特点:自足部→全身,伴消瘦、体重减轻四、相关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2、皮肤完整性受损3、活动无耐力4、潜在并发症(四)失水一、定义:体液丢失所致的体液容量不足。二、病因:1、摄水不足2、排水超过机体调节能力3、水钠调节机制失调三、分类1、高渗性失水(1)水摄入不足:危重病人补液不足,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2)水丢失过多:①呼吸道和皮肤失水过多:大量出汗、气管切开;②肾失水过多: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量渗透性利尿2、低渗性失水(1)肾失水失钠过多:①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②排钠利尿剂使用过量(2)胃肠道失水失钠过多:反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3)其他:高渗或等渗失水治疗过程中补充水份过多3、等渗性失水(1)胃肠道失水过多:急性腹泻、胃肠减压、剧烈呕吐(2)其他:大面积烧伤、反复大量放胸水、腹水(1)高渗性失水:1、口渴明显,尿比重升高;2、重度失水:出现脱水热、嗜睡、抽搐和昏迷(2)低渗性失水:1、低钠血症:手足麻木、肌肉痉挛、恶心、呕吐2、口渴不明显,尿比重下降,3、血容量不足出现早而明显,4、重度低钠血症可致脑细胞水肿而出现意识障碍(3)等渗性失水:较早出现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五)呼吸困难二、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1、气道阻塞痉挛、水肿渗出2、肺部疾病炎症、脓肿、不张3、胸廓疾病:畸形、积液4、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炎、麻痹、重症肌无力,5、膈肌运动障碍:腹水、胃肠胀气(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中毒:吗啡、巴比妥、一氧化碳4)神经精神因素:外伤、脑出血、脑炎(5)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临床分类及特征(一)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1)发生机制:大气道狭窄、梗阻。(2)特点:吸气费力、吸气时间延长、三凹征、哮鸣音。(3)病因: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4)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可出现明显凹陷。2、呼气性呼吸困难(1)发生机制:小支气管狭窄,肺组织弹性减弱。(2)特点:呼气费力,吸气时间延长伴哮鸣音。(3)病因:哮喘、肺气肿。3、混合性呼吸困难(1)发生机制:肺呼吸面积减少。(2)特点:呼吸浅快,吸气、呼气均感费力。(3)病因:肺纤维化、大面积肺不张、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二)心源性呼吸困难1、左心功能不全(1)原因:肺淤血、肺泡弹性降低。(2)特点:呼吸困难于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病情较重者常被迫取半坐位或端坐呼吸。(3)急性左心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右心功能不全(1)体循环淤血,肝肿大和胸、腹水使呼吸运动受限,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增高,及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兴奋呼吸中枢所致。(2)患者常取半坐位以缓解呼吸困难。(三)中毒性呼吸困难1、酸中毒→深大呼吸2、急性感染→呼吸快速3、镇静类药物中毒→呼吸抑制呼吸浅表呼吸节律异常(四)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1、神经性:深而慢呼吸,呼吸节律改变2、精神性(癔症):呼吸频速浅表,伴手足搐溺症(五)血液源性呼吸困难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氧含量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四、相关护理诊断1、低效性呼吸形态2、活动无耐力3、气体交换受损4、自立缺陷5、语言沟通障碍(六)咳嗽与咳痰二、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受到气体、异物、炎症、肿瘤、出血等刺激。二)胸膜疾病:各种胸膜炎、气胸等刺激。三)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力衰竭、肺水肿、肺栓塞等的刺激。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三、临床表现一)咳嗽的性质干咳:咳嗽无痰或是少痰。常见咽炎、胸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湿咳:咳嗽伴有痰液。常见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二)痰液的性质:1、痰的性质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黏液脓性、血性等。(1)正常为白色粘痰:(2)粘液性-慢性炎症(3)浆液性-渗出4)脓性-感染;粘液脓性、浆液脓性5)血性-支扩、肺结核、肺癌等2、按成分的不同分为:白色、铁锈色、黄色、粉红色、浅绿色。(1)黄色或黄绿色-大量脓细胞或绿脓杆菌2)红色或红棕色-血液或血红素3)粉红色-急性肺水肿4)铁锈色-含铁血黄素(大叶性肺炎)5)果酱样-肺组织坏死分解物(阿米巴肺脓疡)6)黑色-大量灰尘四、相关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2、活动无耐力3、睡眠形态紊乱(七)咯血(一)呼吸系统疾病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慢性支气管炎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梗塞、肺脓肿等。(二)循环系统疾病1、二尖瓣狭窄(风心病):少量咯血或血痰。2、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3、肺梗塞(剧烈胸痛、咯血、休克):粘稠暗红色血痰4、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三)其它系统疾病1、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障、血友病等2、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3、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4、其它:子宫内膜异位症(气管、支气管)、替代性月经等三、临床表现(一)咯血量1、少量:痰中带血≤100ml/日;2、中等量:每日100--500ml,伴有喉痒、胸闷、咳嗽等症状;3、大量:咯血量≥500ml/日或一次咯血量300-500ml。咯出满口血液,伴有呛咳、脉速、出冷汗、面色苍白、恐惧等。主要见于:肺结核空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肿等。(二)咯血的颜色和性状1、鲜红色-肺结核、支扩、肺脓肿、支气管内膜结核、出血性疾病、二尖瓣狭窄等。2、铁锈色-大叶性肺炎、肺吸虫病等。3、砖红色胶冻样-克雷伯杆菌肺炎4、浆液粉红色-急性左心衰、肺水肿5、粘稠暗红色-肺梗塞等(三)并发症1、窒息:常见于急性大量咯血、极度衰竭无力咳嗽、应用镇静剂;表现气促、胸闷、紧张、惊恐、大汗淋漓、面色青紫。2、肺不张:胸闷、气促、发绀等。3、继发感染:发热、肺部啰音。4、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少尿、脉搏增快。四、相关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2、有感染的危险3、焦虑4、体液不足(八)发绀二、病因与临床表现(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1、中心性发绀肺性发绀:通气、换气障碍,使氧不能进入或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如慢支、肺气肿、肺炎。心性发绀:右到左的分流→未经肺部氧合的静脉血→体循环。分流量心排出量的1/3时→发绀,如先天性心脏病。特点:①全身性发绀,②粘膜发绀,③发绀部位皮肤温暖,④伴有杵状指及红细胞增多。2、周围性发绀淤血性周围性发绀:血流缓慢,单位时间内耗氧增加。如右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循环血量不足,肢体动脉闭塞。如休克、雷诺氏病、闭塞性脉管炎。周围毛细血管收缩:寒冷特点:①肢体末梢和下垂部位发绀,②发绀部位皮肤温度低,③按摩或加温后发绀可消失。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并存,常见于左右心衰和全心衰竭,或心肺合并周围循环衰竭者。三、相关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气体交换受限3、低效性呼吸形态4、焦虑/恐惧(十一)呕血与黑便病因1、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2、血液疾病3、急性传染病4、其他:最常见—消化性溃疡;第二—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第三—急性胃粘膜病变临床表现(一)呕血与黑便1、过程:上腹不适-呕血性胃内容物-黑便2、呕血的颜色:(1)鲜红或暗红色-出血量大或在胃内停留时间短(2)咖啡色-出血量小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3、黑便颜色:(1)紫红色-量大或肠内停留时间短(2)黑便-量少或肠内停留时间长4、出血量(1)出血量10%-15%:可有头昏、乏力(2)出血量20%:可出现心悸、脉搏增快(3)出血量30%:可发生休克出血程度(1)隐血试验(+):出血量5ml以上2)黑便:出血量50~70ml以上3)呕血:胃内积血量250~300ml以上护理诊断1、组织灌注量改变2、活动无耐力3、恐惧4、潜在并发症5、有误吸的危险(十三)腹泻病因(一)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2、急性中毒3、全身性感染4、其他(二)慢性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2、全身性疾病3、药物副作用临床表现1、病症特点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将长,每日排便数次。2、病症后果急性腹泻: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局部问题:肛周糜烂及破损。相关护理诊断1、腹泻2、体液不足3、营养失调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十五)黄疸一、定义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增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1、正常血清胆红素:1.7~17.1μmol/L2、隐性黄疸:17.1~34.2μmol/L3、黄疸:超过34.2μmol/L病因1、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过多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3、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排出受阻临床表现(1)溶血性黄疸:症状较轻,皮肤呈浅柠檬黄,急性溶血时有高热、寒战、贫血、急性肾衰竭。(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深金黄色、乏力、食欲减退、身体不适疼痛等。(3)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多较严重,皮肤暗黄色,完全梗阻,尿液如茶色,大便呈白陶土色。胆汁淤积皮肤瘙痒,维生素K吸收障碍出血。相关护理诊断1、舒适的改变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自我形象紊乱4、焦虑(十九)意识障碍病因1、感染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