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结合ERP的发展历史,简述MRP、闭环MRP、MRPⅡ、ERP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可以从MRP、闭环MRP、MRPⅡ、ERP产生的原因;MRP、闭环MRP、MRPⅡ、ERP的含义;MRP、闭环MRP、MRPⅡ、ERP的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答: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它的涵盖范围仅仅为物料管理这一块。主要用于非独立性需求(相关性需求)性质的库存控制。MRP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的约瑟夫•奥利佛博士提出了把对物料的需求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需求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的重要认识。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发展并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理论,也即是基本的MRP。MRP的基本原理:由主生产计划MPS和主产品层次结构逐步逐个地求出产品所有零部件出产的时间和数量。MRP的缺陷是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或者因运输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闭环MRP的原理:将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MRP系统在七十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的缺陷: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含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Ⅱ。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MRPⅡ的局限性: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要求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与竞争有关的物流、信息及资金要从制造部分扩展到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分销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资源等)及市场信息和资源,并且要求能够处理工作流。在这些方面,MRPⅡ都已经无法满足。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兼并和联合潮流方兴未艾,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集团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集团与集团之间,集团内多工厂之间统一计划,协调生产步骤,汇总信息,调配集团内部资源。这些既要独立,又要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是MRPⅡ目前无法解决的。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需链的管理,这些更是MRPⅡ所不能解决的。ERP的含义: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会计核算分为以下模块:总帐模块;应收帐模块;应付帐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工资核算模块;成本模块。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财务计划: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生产控制管理模块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物流管理模块:(1)分销管理:销售的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2)库存控制: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3)采购管理: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1)招聘管理:进行招聘过程的管理;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2)工资核算(3)工时管理: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4)差旅核算: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第二次作业简述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你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答:1、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是:(1)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是独立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相干。在传统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职能部门通常只追求部门的利益,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集成,从而出现牛鞭效应。牛鞭现象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2)由于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3)由于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的交付时间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产品的交付时间由制造时间和分销时间构成,目前科技的发展使得制造周期已经大大缩短,非制造时间在总交付时间中所占的比例有了显著的提高,要进一步缩短交付时间,就必须考虑产品在批发、分销、零售等渠道的交付时间,并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步被广大企业所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2、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这一名词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咨询业提出,其目标使要将顾客所需要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的目标:(1)缩短现金周转时间(2)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3)实现盈利增长(4)提供可预测收入3、供应链管理的四个支点: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管理的四个支点是:(1)以顾客为中心:以往供应链的起始动力来自制造环节,先生产物品,再推向市场,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是不会知道销售效果的。在这种“推式系统”里,存货不足和销售不佳的风险同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式”营销推动的结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都是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组织生产。现在,产品从设计开始,企业已经让顾客参与,以使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的需求。这种“拉式系统”的供应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2)强调企业的核心竟争力: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式各样的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它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自己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点是仿不了;第二点是买不来;第三点是拆不开;第四点是带不走。(3)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环节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为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都受益;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受损失。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关键在于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4)优化信息流程: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要形成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从而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