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学说讲座-太上感应篇钟茂森博士(第一集)2007/12/22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档名:52-250-01尊敬的陈道长,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冬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大家说是过小年。想到过一个传统的节日,里头一定是有传统的文化,节日只是一个形式,文化的内涵才是真正让我们的节日有意义。冬至通常我们都要祭祀祖先,祭祀祖先这是孝道,当我们祭祀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时候,关键要想到承先启后。所谓孝者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就是把我们老祖宗的这些智慧、这些文化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这样才是真正对我们祖先的孝敬。所以我们今天在丹斯里李金友先生的金马皇宫酒店,在这里一起来过冬至,在冬至节里面,一起来学习中华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确实老祖宗见到了,在天之灵一定是非常欢喜。所以,非常感恩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弘护委员会邀请,让末学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太上感应篇》。也是末学一个很好的机会,向陈道长、向各位大德来请教。中华传统文化三家,儒、释、道其实是一体的,它们是相通的。而要学习,最关键就是要先扎根,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经》。所以我们这一次的研讨,就是在这三个根上来共同学习。末学接受大会的慈命,在这里来讲《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可以说是最好的一部因果教育的教材。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乱象环生,家里面的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夫妻不和的现象,实在可以说已经不是少数。甚至在报纸上,看到的杀父害母、兄弟互相之间打官司、夫妻因为不和而产生各种家庭的悲剧,这些已经不是新闻。这种乱象的发生,其实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根本的原因就是近百年来整个人类都缺乏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大家不知道怎么做人,不知道怎么样处理好人伦的关系,不知如何处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桩关系都搞坏了,现在人类就是自食苦果。不仅是社会的冲突日益的升级,从家里的不和,到种族之间的冲突,到宗教之间的冲突,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现在人类和大自然之间也有冲突,人类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地球不能够再容忍我们造恶的地步。所以你看,近年的这些温室效应、气候的恶化,这些已经严重的威胁著人类的生存。科学家已经预计,到二0一三年,北极将会是没有冰的一个夏季出现,二0一三年到现在也就是五年时间。地球没有冰,最近我们听到一个消息说,这样下去的话,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科学家预测,可能在一百年之内,地球的的水资源、各种自然资源,只能够偍供五亿人口的生存,现在我们的地球人口是六十五亿;换句话说,十分之九以上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类将会灭绝,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危机。危机的根源就是缺乏伦理道德因果的圣贤教育,所以这也是因果。不接受教育、不读古圣贤书,任意的按照自己的那些思惟、自私自利的这些想法去造恶,结果,果报就在眼前。所以,因果真的丝毫不爽,不容得我们不承认。要挽救现在的劫运、挽救人心,唯有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而因果的教育就是道德的教育,让我们通过业因果报来观察,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印光大师这是民国一位净土宗的祖师,他曾经讲,要「有心世道者,思欲挽回狂澜,若不以因果报应为震聋发瞶之资,虽佛菩萨圣贤悉出於世,亦莫如之何」。换句话说,要拯救我们世道人心,如果不用因果教育,圣贤来了、佛菩萨来了,他也束手无策。换句话说,哪怕圣贤佛菩萨再来,他所教化的也是要用因果教育。为什么?因为因果教育真的可以让人觉悟得很快。如果他是善根深厚的,比如说他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自己有好善好德之心的,受到因果教育的启发以后,他会更加的努力去断恶修善。他知道断恶修善的果报非常殊胜,对他是一个激励。如果是善根少的人,现在大部分的人,社会上可以说都是善根少。你跟他讲伦理道德,他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这一套!这是什么?善根少。你跟他讲因果,他就害怕了。告诉他,你这么做就有好报,你不这么做就有恶报,善根少的人他也因为有恐惧而能够回头。所以因果教育上,我们必须要回归到中华传统的儒、释、道三家,去寻找老祖宗的智慧。其实我们静静的观察,儒、释、道三家统统都是教我们因果教育。你看道家《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最典型的因果教材。佛家讲的就更多了,真正讲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整个佛法可以说都是讲因果二字。讲到《华严经》,也讲五周因果,讲到《法华经》也是一乘因果。儒家有没有讲因果?儒家也讲因果。你看十三经里面,《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不就是因果吗?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余庆和余殃这个字很有味道,它用的是余,余是剩余,就是除了正的之外,还有余的。积善之家会有正的果报,正的果报是什么?是你自己。你积善,虽然你这一生还来不及享那个善报,你来生的善报会很多。余报是什么?余报体现在你自己的子孙。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的善报是你自己身上得的。你造恶也是如此,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殃是灾殃,儿孙受的是余殃,而自己受的是正殃。自己将来轮回在六道里面、在三恶道里面受苦,那是自己正受。这是儒家经典所说的。不过它讲的比较含蓄,没有这样赤裸裸的跟我们讲,我们自己要有悟性去体会。《尚书》上也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社会也能够和谐、繁荣、安定,就要从积善、积德做起。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天就是讲自然,天道是自然之理。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是自然之理,不是人为去制造出来的一个规律,不是,它是自然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常与善人。我们说上天保佑,上天保佑谁?保佑的是善人。善人不用去求上天保佑,他只要去行善积德,自然而然就得到天道的保佑。换过来说,如果是每天造恶多端,就是天天向神、向天、向佛菩萨叩头、烧香,也不能得到善报。为什么?不符合因果规律。所以,《太上感应篇》就是一部明显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因果教材,自古以来读书人,没有不学习这部教材。在清朝有一位读书人叫做彭凝祉,他从小就读这部《太上感应篇》,按照《感应篇》努力去修学。后来考上了状元,当了尚书,尚书的官位就是现在的部长,这是有荣华富贵。当了官以后,仍然每日读《太上感应篇》,还常常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按《感应篇》来修学。所以,这位彭尚书说,《太上感应篇》叫做「元宰必读书」,元是状元,宰是宰相,就是要当状元、当宰相的人,都是读这部书过来的。当然不是说你不想当状元、宰相你就不读这部书,不是这么说。这是告诉我们,读这部书,你真正断恶修善,就有这样的福报,状元、宰相是比喻我们的福报而已。在座很多都是学佛的大德,《太上感应篇》它是道家的一部经典,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怎么看待它?千万不要以为「这是道家的经典,我们学佛的不用学」,这样想就错了!为什么?因为儒、释、道三家是同根的,就看我们用什么心去学。所以印光大师当年印《太上感应篇》、印《安士全书》,《安士全书》的上半部分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还有印《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儒家人写的,这都不是佛经,但是印这三部书,印得比佛经还要多好多倍。为什么佛教的祖师对外教的经典这么重视?因为它是我们学佛的根基。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在因果教材里头,这三部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统统都是最好的因果教材,在这上面下功夫,能够一年努力的去修学,能够做到,这样才能够有入道的基础。所以印光大师说,如果学习《感应篇》以大菩提心去学、去做,《感应篇》也是佛经。为什么?因为佛讲的经它有一个法印,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叫做佛经,不一定是佛说的,但是佛也承认等於佛经。我们来看《太上感应篇》,不正是讲的诸恶莫作吗?什么恶都不能做。众善奉行,善事要去做,培养我们的纯善之心,这就是等同於佛经。更何况修学净土里面,净土宗《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第一福就说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可以说完全落实在我们师父提的三个根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弟子规》上落实,「慈心不杀」在《太上感应篇》上面落实,「修十善业」在《十善业道经》上面落实。这是往生净土的正因,成佛的正因,这是基础。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态,我们学习《太上感应篇》真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而且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这一生都能做到。我们在四天里面用八个小时,很简要的把《太上感应篇》介绍出来,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不能够每一句的去细讲,只能够是很多意思是点到为止。如果大家有时间,建议大家听师父净空上人在过去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讲的《太上感应篇》。那个讲的详细,总共讲了一百二十七集、六十多个小时。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个经文,先看《太上感应篇》的篇题。《太上感应篇》,「太上」实际上就是太上老君,他就是老子,就是道家的创始人。这位太上老君当年是跟孔子同时代的人,他教化世人用因果的教育。《太上感应篇》都是几千年来大家口传,在宋朝的时候,大家把它会集起来,就写成这一部《太上感应篇》。所以,这也是道家、也是中华历代圣贤的教化。这主要讲的原理,就是告诉大家善恶有报,所谓「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这就是感应的道理。这个感是我们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有感。「应」是什么?这是指自然,自然界,我们说天道,就自然会有应。感应是完全客观,完全自然的事实,就像我们如果叩钟,一叩就响,不叩就不响。没有人在主宰它,完全是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看「太上」这个意思其实很深,虽然在字面上解释是指老子。太上代表什么?代表道,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有很多描述,他说「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是老子在《清静经》里面说的。大道没有形相,也没有名字,你是看不见、摸不著,甚至自己的思惟、想像都达不到,这是讲我们六根没有办法去碰得到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办法接触到。但是它是生养万物,它是宇宙的本源。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本体,宇宙本体叫什么,只能够勉强给它一个称号,就叫做「道」。即然是勉强给的称号,这个名号可以用不同的。在佛家里面讲自性、讲法性、讲佛性,这个讲的实际上跟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概念。在《道德经》上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它没有造作,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但是它却是创造了整个宇宙。这不就正是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以后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道是无形的,它常无为,这是清净。但是它又无不为,无不为就是整个宇宙就是它创造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无不为。换句话说,感应的道理就是一种性德,自性本来的一种作用。所以我们虽然没办法见到自性,因为自性无形无相,甚至连名号都没有,你想都想不到。怎么去见性?我们可以从感应之理来见性,因为感应就是道的作用,就是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自然感应的现象,能够帮助我们见性,见到真道。因此,梦东禅师有说过「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就是我们说要谈性、谈道、谈宇宙的本体,真正善谈的,能够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用什么说?用因果感应之理,通过看因缘果报的这些现象,我们去见性。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必定最终明心见性,就是老子说的能够见到道,能够天人合一,就跟宇宙融为一体。融为一体就是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没有分别。我们这里学习就不用学太高深的,道、自性,我没有见性,怎么说都说不明白,我们脚踏实地从因果、从感应的事实、道理来去学,相信梦东禅师说的终必大明乎心性。实际上,感应的现象真的只要我们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见到。自己也能够有很多亲身的体验,感应真的是同时的。当我们起一个善念的时候,这个境界就是善;当我们起了恶念,这个境界就是恶的。就像最近我听到一个同修讲过一个故事。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有个寡妇在看守瓜田,她是种瓜的,我们叫她田寡妇,她是种瓜卖瓜的。她有个邻居,有一天就向她讨一点瓜子,因为他家里很穷,想要种点瓜来谋生。这个寡妇看著他愈看是愈不顺眼,怎么这家人这么穷,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