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儿童同伴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摘要】儿童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儿童同伴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联是经常受到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个体获得学业成就,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的困难,甚至可能对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对同伴关系的相关因素的探讨,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同伴关系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儿童同伴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有利于改善儿童不良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业成就,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其学业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2.不同性别的儿童的同伴接纳有显著差异。3.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有显著差异,受欢迎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高于被拒绝儿童和一般型儿童,被拒绝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4.不同学习成就组儿童的同伴接纳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儿童的同伴接纳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儿童。5.儿童的同伴接纳能够显著的预测其学业成就,对学业成就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学业成就2第一章文献综述1.1研究的意义同伴关系是儿童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正确社会价值观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的困难,甚至会对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1]。在小学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业成绩是学生成就的重要体现,因此,本研究是对小学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同伴关系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为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奠定一定的基础。1.2概念界定1.2.1同伴关系的界定同伴关系(peerrelationships)[1]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2]表现为两种:一是在同伴群体中被接受性或受欢迎程度,即同伴接纳;二是朋友之间相互的、一对一的关系,也称友谊。前者是群体指向的关系,单向的,表示群体对个人的看法;后者是指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同伴接纳与友谊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两种同伴关系对学业成就有着不同的影响,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有所帮助。本研究主要探讨学业成就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1.2.2学业成就的界定学业成就是指个体在学业领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或取得成绩的水平。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的方式有很多种,研究者常常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学业成就,一个是总平均成绩,另一个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研究者常把总平均成绩作为首选工具,另一些研究者则用标准化成就测验测量学业成就,标准化成就测验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编写的一种测验工具[3]。本研究以本学期语文和数学的期中考试成绩标准化后相加而成作为学生的学业成就。计算方法如下:分别把各班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转化成标准化Z分数,3再根据公式语文标准分数=100+15×Z语文,数学标准分数=100+15×Z数学,最后把语文标准分数与数学标准分数相加作为学业成就。1.3同伴关系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1.3.1国外研究状况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人们没有意识到儿童与成人有不同的思想过程,儿童实际上被看作小大人。因此,人们并没有对儿童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4]。在20世纪初,库利指出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20世纪30—40年代,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后来同伴关系的实证研究热潮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4]。在20世纪60年代,同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复兴,60、70年代一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同伴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童年期的同伴关系和交往技能会影响儿童日后适应情况[5]。同伴关系的研究在70、80年代迅速崛起,研究开始深入探讨儿童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的本质和意义[6]。20世纪90年代以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行为因素、关系类型(如同伴接纳、友谊)以及关系阶段等[5]。关于同伴交往的意义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同伴关系与其后来对学校的适应相关联,如儿童的同伴关系不良与辍学、较差的学习成绩等相联系[7]。关于友谊的研究表明,友谊既有积极支持的特性,也有消极冲突的特性,因此,研究者在探讨友谊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时,通常会将友谊分为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来考察(Hartup,1996)。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友谊质量与学业成就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友谊质量和学业成就的相关不显著(Bemdt,1996),但总的来说,对友谊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不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3]。1.3.2国内研究状况国内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兴起一方面受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使得对同伴关系的研究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首先对国外有关儿童交往研究的介绍,然后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本土研究[7]。一般认为,被同伴拒绝的儿童易对学校产生消极态度,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受欢迎儿童,并且其缺勤率和中途辍学率也很高。过去一般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知识、技能等主要是从成人那里传递下来的,而与其4他儿童无关[8]。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能忽视儿童同伴对彼此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儿童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帮助和指导,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1]。程利国、高翔研究表明高学业成绩水平儿童与中等学业成绩水平、低学业成绩水平儿童同伴接纳存在显著差异,即儿童更喜欢与学习成绩优秀的同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些儿童比其他学业成绩水平的儿童更容易赢得同伴的欣赏与接纳。同时,中等学业成绩水平儿童与低学业成绩水平儿童相比,其同伴接纳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即使是学业成绩一般的儿童比起学业成绩较差的儿童来说,也易赢得同伴的接纳[9]。对于友谊,国内的研究非常鲜见,迄今,关于同伴友谊在学业领域的研究仍然不多,但结果却比较一致地证明,青少年的友谊对个体的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10]。5第二章研究设计2.1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的差异和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差异。2.2研究假设假设一: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与学业成就存在相关关系。假设二: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差异显著。假设三: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关系差异显著。假设四:儿童同伴关系能预测学业成就,并且不同年级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不同的。2.3研究对象本研究抽取唐山市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3至5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被试有152人,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答卷人数有141人,有效率为92.76%,其中男生75人,女生66人,平均年龄为10.96±0.088。2.4研究工具同伴提名法,集体施测。先让每个被试看一遍全班同学的名单。然后请被试分别选出“你最喜欢的三个同学”和“你最不喜欢的三个同学”。统计时,计算每个学生正提名(ML)和负提名(LL),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标准化,求出Z分数,以保证不同班级儿童的可比性,二者之差即同伴接纳分数。友谊质量问卷,该量表评价的是与最好朋友的友谊质量。共18个项目,是40项的《友谊质量问卷》(Parker&Asher,1993)的简表。研究表明,友谊质量问卷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积极维度和消极的维度。本研究测量的友谊质量是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之和。2.5统计方法全部测量结果由Excel录入管理,由SPSS18.0统计分析。6第三章研究结果3.1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对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与其学业成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成就与其同伴接纳的相关系数为0.51,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业成就与友谊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见表1。表1儿童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同伴接纳1友谊质量.19*1学业成就.51**.04注:**表示p0.01,*表示p0.05。3.2不同性别儿童的同伴关系的比较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儿童的同伴接纳有显著差异,但友谊质量差异不显著。见表2。表2不同性别儿童的同伴关系的比较性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tp同伴接纳男75-.391.78女66.411.43-2.91*.004友谊质量男7545.9111.67女6648.2412.31-1.16.250注:*表示p0.05。3.3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的比较为了进一步考察同伴接纳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情况,根据同伴的正提名(ML)和负提名(LL),将儿童分成5种社交地位:受欢迎儿童(ML≥1.0,LL≤0)、被拒绝儿童(ML≤0,LL≥1.0)、被忽视儿童(ML≤-0.5,LL≤-0.5)、矛盾型儿童(ML≥0.5,LL≥0.5)和一般型儿童(所有其他儿童),进而对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有显著差异。7见表3。表3不同社交地位儿童学业成就的比较人数平均数标准差Fp受欢迎儿童20219.2424.01被拒绝儿童15166.8229.20被忽视儿童10214.648.4913.60.000矛盾型儿童3218.7222.74一般型儿童93198.4621.83对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学业成就进行多重比较(HSD)。结果表明,受欢迎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高于被拒绝儿童和一般型儿童,被拒绝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见表4。表4不同社交地位儿童学业成就的多重比较(I)社交地位(J)社交地位均差值(I—J)p受欢迎儿童被拒绝儿童52.42*.000被忽视儿童4.60.984矛盾型儿童.521.00一般型儿童21.02*.002被拒绝儿童被忽视儿童-47.82*.000矛盾型儿童-51.90*.003一般型儿童-31.40*.000被忽视儿童矛盾型儿童-4.08.999一般型儿童16.42.186矛盾型儿童一般型儿童20.50.527注:*表示p0.05。3.4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关系的比较对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友谊质量进行方差分析,首先根据学业成就将前30%分为高分组,后30%分为低分组,中间40%分为中分组。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就组的儿童与同伴接纳有显著差异,但与友谊质量差异不显著。见表5。8表5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关系的比较分组人数平均数标准差Fp同伴接纳高分组431.071.37中分组55-.211.1518.59.000低分组43-.861.93友谊质量高分组4350.0711.78中分组5544.8911.192.32.102低分组4346.6212.80对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接纳进行多重比较(HSD)。结果表明,高分组儿童的同伴接纳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儿童。见表6。表6不同学业成就组儿童的同伴接纳的多重比较(I)成就组别(J)成就组别均值差(I-J)p高分组中分组1.27*.000低分组1.92*.000中分组高分组-1.27*.000低分组.65.083低分组高分组-1.92*.000中分组-.65.083注:*表示p0.05。3.5儿童同伴关系对学业成就的预测模型1是以同伴接纳(X1)、友谊质量(X2)、年级(X3)和性别(X4)为自变量,以学业成就(Y)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从表7可知同伴接纳进入回归模型。即:Y=199.60+8.06X1,说明只有同伴接纳对学业成就影响最大。表7同伴接纳影响学业成就的多元回归系数(因变量:学业成就)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BetatF容忍度VIFB标准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