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必定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成,一定具有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如:食物、做饭工具、吃饭工具、休息工具、保暖工具、娱乐工具……有了这些人类就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无限热爱孩子的成人。这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婴儿的身体中承载着一个完成精神发展的计划,这是人的所有潜能,而这些潜能要通过以下三个特质来达到。吸收性婴儿出生后虽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马上会走会爬,但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另一项宝贵的本领——学习特质。婴儿具有一种不自知的巨大的力量,只要醒着,就会一刻不停地活动,如果将他们强行从正在进行的玩耍中拉出来,他们就会强烈地抗拒。许多成人都说孩子精力太旺盛了,怎么老是动啊,老也玩不够,觉得孩子玩一玩就行了,应该有个节制。大人们常常为孩子们对玩耍的这种疯狂的需要感到恐慌。有妈妈焦虑地咨询,她的宝宝从早晨一直到晚上都不停地在动,中午看到宝宝都累得不行了,在玩耍的间歇,眼睛要闭上很久才能睁开,有时累得大发脾气,但是让他去睡,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床。妈妈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睡眠恐惧怔,但仔细想一想,家人并没有在睡觉的问题上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那他为什么这么害怕睡觉呢?孩子的身体里蕴藏着需要学习的巨大动力,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孩子的行为,他这种废寝忘食的玩耍实际上就是学习,目的是一刻不停地发展自己。由于他的生命状态具有吸收性的特质,所以玩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吸收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学习方式,就会认为他们发自本能的玩耍是毫无意义的。带着这样的误解,成人会经常打断孩子们正在做的事情,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学习成人觉得有用的内容。这样做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儿童就是大自然,尊重儿童也就是尊重大自然。儿童在玩耍中能够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来形成自己,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一切从零开始,在我们看来,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对儿童来说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成人经常对儿童的一些行为感到不可理解。这有点像一个享受普通生活的人不能理解一名生物学家发现一种不起眼的昆虫时的激动一样。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全领域的探索者。他们对某一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探索不是由于以往生活经验和文化的熏陶,更不是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身边的一个物体,要废寝忘食地研究它,研究之后,会有什么好处。他们就这样不自觉地从环境中吸收一切,在吸收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自己的肢体,大脑、感官,所以肢体操作能力增强了,大脑思考能力提高了,感受能力丰富了,这一切使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最终使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器官的发育合而为一,发展出人的精神部分。这之后,他们才能逐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够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行为过程,评价这个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有意识的历程开始慢慢觉醒了,儿童以这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心智,一点一滴地组成记忆、理解力及思考的能力。敏感性婴儿具有另一项伟大的特质——我们将这一特质叫做敏感性。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实质上是对这个世界无限强大的热爱。婴儿在什么时间热爱什么样的事物,完全由内在的精神计划决定,这种热爱使他完全忘我地探索在环境中注意到的一切事物,这种爱会使儿童将内在的力量和注意集中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去,只有这样,儿童才能专注于一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会见异思迁,把注意和力量分散在若干事物上去。从而能够掌握事物的特性,使其表象遗留在大脑中,与大脑一起成熟。所以儿童先天就是专注的。只有专注才能使他们深入地探索世界上的每一项事物,专注的力量来自于先天的敏感性。有一个叫臭臭的男孩子,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对火车非常着迷,他的妈妈将这个过程细致地记录了下来,以下的内容摘录了其中几个细节。在这个案例中,臭臭显示出了典型的儿童敏感性特征……妈妈你走开!臭臭是小火车迷,几乎天天要上火车站看火车,离我们比较近的是一个废弃的客运站。那里有6道轨,站台很宽敞干净,这个夏天我们大部分的傍晚时光都在那里度过的。坐在站台上,看火车呼啸而过,看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夜幕降临,月上枝头,清风微拂。母子俩盘腿而坐,幸福得不行。我们发展到带晚饭到车站享用,火车司机和车站工作人员常常很感兴趣地跟我们聊天。臭臭说:在这里吃饭,太棒了!在这里,他甚至没有含饭的现象。车站还有个约三层楼高的天桥,从站台可以顺着楼梯上去,楼梯两边上各有一条约30公分宽的斜坡,方便推车上下的。我们常常爬上去,俯视火车飞驰。一天,我们在下面吃晚饭,臭臭摸摸肚子表示“妈妈我饱了”,自己又喝点水,往天桥去。我还在吃呢。他顺着斜坡扶着封闭式的栏杆开始往上走,我刚想跟上去,他回头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妈妈,你走开!”浑身散发着一种强烈的意志力量。说实话,我有点儿担心,毕竟有点儿高啊。那一刻,我想到,这何尝不是对我的考验,就真的揪着心,在下面偷偷看着他小小的身影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终于到顶了,他扶着栏杆直视远方,大有一副指点河山的气势,那么沉稳,那么坚定。我又一次见识了孩子的力量。铁桥在震动应臭臭的要求,我们放学直奔铁桥而去。顾名思义,这桥全部是铁架结构,桥板是石头铺就的。中间通行火车,两边各有一米宽人行道。横跨柳江,时值初秋,风大得很,站在上面,听得见下面湍急水流声。因为没预料到风这么大,我们没带长袖衣服。书包里是臭臭带到幼儿园的衣服,全部是短袖,短裤。急中生智,套一件背心在臭臭的短袖上面,两条短裤,各拿一只裤腿,用橡皮筋捆紧在一起,剩下的两只分别套住手臂,一件长袖做好了。还有一条短裤,倒过来套住腿,用安全别针固定在原来穿着的短裤上,长裤也有了。毛巾一扎,帽子也有了。全副武装起来。这么怪异的装束引无数路人尽折腰,回头率超过200%。臭臭美得不行:妈妈!看!蝙蝠侠!要不是桥高风大,我一定会笑趴在地上。当当当!预告声过后,(以前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火车通过,关闭铁道口的声音。刚刚知道),火车呼啸而来,臭臭眼睛直直盯着火车,一往情深的标准形象,感受着铁桥的震动。累计看了三趟列车,因担心安全问题,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躺在床上,臭臭告诉我“妈妈!火车开过,铁桥震动很厉害哦。”“自行车过,会不会震动?”沉默片刻,“不会!自行车太轻!”我一惊,他怎么想到的。“那火车停在桥上,桥会不会震动?”沉默时间是上面的一倍,“不会!”非常自信,显然经过思考。“为什么?”这个臭妈非要问到底。“你看!”他在床上跑“震动吧?”然后停下来:“妈妈,你看,不震了。”这个推理太令我难以置信了,抱起他狠狠亲一口:“你的判断完全正确!妈妈为你的推断能力骄傲!”真的有理由骄傲,因为孩子对事物的感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让我们来看看他为了达到这个结论所作的努力吧:观察火车经过铁桥,铁桥在震动,得到结论:铁桥震动的原因是火车经过。他没看见自行车经过铁桥,在头脑里模拟自行车经过铁桥的情景,这就是内化,内化的动作是思想上的动作而不是具体的躯体动作。内化的产生是儿童智力的重大进步。经过运算,他判断:自行车经过时,铁桥不震动。基于对火车和自行车某些特质的提取,他提取的是重量,而不是长度、颜色、功能等等,也就是说,他能够根据需要提取物质的某些特征进行比较,这个需要就是铁桥震动的原因:有一定的重量的物质。同样,他在判断火车运行和静止时对铁桥的影响,也经过了以上的心理运算,这一次,他提取的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特征,运动和静止的。依据是铁桥震动的原因:运动的物质。这是智力的一大发展,我们并没有教他什么,是他自己顺应自然的发展,这是我那么激动、那么骄傲的原因。孩子的发展有时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有强大的力量在指引着他的自我教育和发展,我只能说:崇敬!“火车迷”圆梦作为超级火车迷,北京有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幼儿园善解人意地安排了中国铁道博物馆参观活动,令我们非常感动。臭臭被对火车的渴望鼓动着,早早就起床自己洗脸刷牙,象真正的列车长一般,浑身充满了力量。因等待校车,我们跟孩子们一起游戏。王丽老师担任大班导游,举着小红旗,孩子们毫不掩饰内心的狂热,嗷地扑过去就亲啊亲啊,直到把她亲倒,后继者还不断冲上来。幸好李老师及时用港台口音呼叫“先生们,女士们,我们要参观……”孩子们才饶了她,跟着李导游学火车轰隆轰隆转起圈来,每个脸上都肆无忌惮地张扬着激动快乐,最后居然四肢着地集体爬起来,限于场地太小,没能敞开了爬。后来到铁道博物馆,那才真叫可着劲儿撒欢哪,各个嗷嗷叫啊扭啊跑啊,狂放得一塌糊涂。到了铁道博物馆,我自告奋勇给孩子们解说车厢,最终发现真感兴趣的并不多,且那车厢,火车头那么高大,轮子差不多跟我一般高,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我们娘儿俩自导自游。我们特别爱蒸汽机车,那么壮实那么巨大那么充满力量,嗷嗷拖着浓浓蒸汽云在平原上呼啸驰骋背后是金色阳光。哇!这才是真正的火车啊!于是面对蒸汽机车顶礼膜拜,四只眼睛冒着奇异的光芒,两张嘴呈现完美O型,就差挂两条晶莹的口水啦。还不时“啊啊呀呀”地摇头感叹,抚摩着连杆什么的。事实证明,远祖的攀爬技能是必要的,我们爬上每一辆火车头,每一节车厢,摆弄那些机关,听臭臭介绍其功能:“呵!那加煤口那么大啊,假装加煤的是我,列车长威风凛凛地嗷嗷开车哪!”老师和其他孩子们已经休息用中餐了,我们目不斜视施施然而过,继续研究0号机车、窄轨机车、卧铺车去了。直到无可再看,才坐下来吃中餐,眼睛却还盯着机车,无限向往着。那里卖的火车实在太贵,且比起百万城火车质量还差些,我们商量好买一张中国火车光盘和三套明信片就好了。感谢老师们没有打扰我们,让我们得以自由自在地体验火车带给我们的震撼、欣喜!感谢你们给我们这么个机会,圆了火车迷的梦!……案例中的臭臭在爱火车的前提下,大量地接触火车并研究它们,最终获得的知识也许对他将来的学习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意志力,却是将来生存的基础。孩子只有在这种执着的热爱前提下,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一件事的探索之中,不懈地努力工作,否则无法达到所需要的精神目标。精神成长所需要的环境人类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并且善于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精神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完善的环境,要有可供儿童研究的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有被儿童无限热爱着的成人,同时这些成人也要无限热爱这个儿童。家庭物质是孩子最喜爱的研究对象儿童出生在一个家庭中,无论这个家多么贫穷,都会具有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无论这些物质的质地如何,都会成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极其喜爱的研究对象。儿童早期通过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也就是口、手、腿、耳朵、眼睛、鼻子去感受这些物品,感受结束后,物品的表象就遗留在大脑中,儿童感受的越多,物品表象在大脑中积累的也就越多。这就如同建筑师在建筑大楼之前的建筑材料准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建筑材料,大楼才能非常顺利地建成。所以,应该在儿童早期尽可能地给他提供接触物质的机会,接触越多,儿童大脑的工作材料就越丰富。相反,如果成人从零岁开始就不断阻止孩子接触生活用品,他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成人需要有意识的精心准备儿童每个阶段发展所需要使用的工作材料,把家庭中的所有物品都无私地贡献给他,让他在发展过程中自由地使用。有必要更正的是对玩具的态度。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具是很好的发展儿童能力的辅助工具,于是不停地购买,并认为孩子就应该玩玩具,而成人物品则属于成人,两者之前应该有个明确的界限——这是一种误区。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孩子会放弃自己的玩具转而去抢夺成人的生活物品,而许多不了解情况的成人怕孩子弄坏东西,或者受伤,强硬地阻拦,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使孩子痛苦不堪,甚至会造成心理问题。朱朱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妈妈带他到幼儿园时,他有一些奇怪的行为:无论见到哪位女士戴着眼镜,都要闪电一般地从人家脸上摘下来,砸碎或者拼命用脚去踩。见到任何厨房用品,都会将它们全部打翻在地,一有机会拿到酱油或醋瓶,就会马上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他在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妈妈的眼镜发生兴趣,总想去抓妈妈的眼镜,每次抓到的时候,妈妈都会从他手里抢过来重新戴上。由于朱朱内心强烈的渴望无法用个人意志阻挡,他会不停地再次去抓,妈妈会坚定地再次去挡。如果他抓到了,妈妈就从他手里再次抢过来,不能获得研究机会的孩子就痛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