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讲座曾经有位做妈妈的问记者:“30年前的父母与今天的父母有什么不同?”记者答:“30年前的父母担心孩子没饭吃,30年后的父母担心孩子不吃饭。”这句话道出了当代父母为孩子不爱吃饭而大伤脑筋的事实。孩子不好好吃饭或者挑食,是我们父母非常头痛的问题。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端着碗追在孩子身后,嘴里念叨着:“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孩子大多数会摇头,如果偶尔吃上一口,家长便欣喜若狂。吃饭是一种享受,是解决饥饿,吸收营养的最好的方式,为什么到了孩子那里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家长溺爱的原因使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例如,有的家长总让孩子不停的吃零食,孩子到吃饭时一点不饿他们怎么会有食欲。有的家长爱在孩子吃饭时都逗弄孩子,或者看电视,使孩子吃饭时精力不集中,这也不利于良好进食习惯的养成。另外还有很多原因造成了孩子不愿吃饭或挑食。所以,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问题。另外,目前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正面临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尤其是VA、钙、铁缺乏较普遍。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孩子也面临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所导致的肥胖问题。所以,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让孩子吃的健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4-6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个性上更加活泼好动。心理上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所以营养需要特点:优质蛋白质、充足的能量、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注意粗细搭配)、维生素、矿物质。另外科学的饮食安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食。膳食指南1、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编写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宝塔,就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给出了建议范围: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水果类每日150~300克;鱼虾类每日40~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调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不过,像大人一样,每个孩子的食量也会根据生长速度、每日活动量和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保证他能吃到多种营养食物。2、平衡膳食的原则(1)多样食物合理搭配(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3)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两点)(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3、食物的合理选择谷物:由于谷类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油脂大都存在于麸皮和胚芽中,因此,给宝宝吃的谷物不应全部选择精米、精面类食品。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钾。此外,大多数还含有抗氧化元素,这些抗病物质也许能降低以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给宝宝做饭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方便孩子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从而鼓励孩子多吃蔬菜。蔬菜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深色蔬菜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以促进食欲。常见的深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等。常见的红色、橘红色蔬菜包括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常见的紫红色蔬菜是红苋菜、紫甘蓝等。蔬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烹调后尽快食用等都可以减少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水果:水果提供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和钾。此外,多数水果还含有抗氧化元素,这些抗病元素可降低以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水果能补充蔬菜摄入的不足。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而且水果使用前不用加热,其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因为果汁是水果经压榨去掉残渣而制成。这些加工过程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发生一定量的损失。如要喝,最好亲自给宝宝做,并且做完后马上就喝。奶类:多数奶制品都富含强化牙齿和骨骼的钙质,吸收率高,是宝宝最理想的钙源。给宝宝选择牛奶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含乳饮料来代替液体牛奶。含乳饮料不是奶,而是低蛋白、低钙和高糖以及添加了多种添加剂的产品。选择的时候要先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饮料”或“含乳饮料”的标注;其次看成分表,液体牛奶的成分表上只有纯鲜牛奶一种,而含乳饮料的首要成分则是纯净水;最后通过看蛋白质含量也能辨别含乳饮料和液态牛奶,液态奶的蛋白质含量在2.3%-2.9%以上,含乳饮料则是奶粉加水、糖、香精、增稠剂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肉类和豆类:包括肉类和豆类,还有鱼类、蛋类和坚果,这些食物能为孩子提供铁、锌和部分B族维生素。中国学龄前儿童铁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12毫克、锌的推荐摄入量相同,富含铁的食物有富含铁的食品:动物全血,动物肝脏,肉类,虾类,蛋黄,黑木耳,海带,芝麻,大爪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樱桃,红枣,紫葡萄等,促进对铁吸收的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膳食中如加入50毫克的维生素C,便能将铁的吸收率提高3~5倍.人体胃黏膜是吸收食物中铁的主要部分,如果人体缺乏胃酸,铁的吸收就会发生困难,所以,胃酸缺乏的人更应注意.;碘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50微克。中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宝宝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大城市的部分孩子膳食中优质蛋白的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如果宝宝主要吃猪肉,建议调整肉食结构,适当增加鱼、禽类,推荐每日摄入量30~50克,最好经常变换种类。大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价值很高,但如果你的宝宝因为有豆腥味儿不喜欢吃,可以在烹调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豆腥味。如将大豆磨成粉后与面粉掺和制作糕饼,在炒黄豆前用凉盐水把豆子洗一下等等。同时,要对宝宝解释吃大豆类食品的好处。但注意不要逼孩子吃,以免产生逆反情绪。此外,也可以选择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芽等给孩子吃。儿童饮食中的脂肪结构应该和成人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总热量中来自脂肪的热量不能超过35%,所以,你应该尽量限制孩子对黄油和人造黄油等脂肪的摄入。此外,别让甜食把孩子的胃塞满,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儿童喂养误区误区一:饮食无度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没吃饱,象填鸭似的往孩子嘴里塞,认为只要吃下去就有营养,结果引起“积食”及“肥胖”。从幼儿生长的角度来讲,宝宝七分饱即可,要给宝宝饮食留有一定的空间。过分饱,会加重宝宝肠道功能负荷。同时,宝宝过饱,大部分血液长时间在胃中帮忙消化,大脑容易缺血缺氧,不利于宝宝脑细胞的成长。误区二:滥用营养保健品目前家庭中出现了给孩子“滥补”营养的势头,今天让孩子补铁,明天让孩子补钙,后天又改成补锌了。一般饮食正常的健康人从日常食物中就可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不需要药物补充。由于各种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只要孩子平时的膳食结构做到粗细结合、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误区三:多给孩子吃钙片补钙•婴幼儿体内并不缺钙,而是缺乏促使钙被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与其花高价买钙片,倒不如进行食补,或补充维生素D。误区四:孩子不能晒太阳•有些家长在孩子晒太阳时,给孩子蒙上纱巾、戴上帽子,还隔着玻璃晒。正确的方法是适当地给孩子晒头后部、手腕、脚腕、屁股。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最廉价的方式。误区五:牛奶+鸡蛋的早餐方式实际上如果早餐没有谷类食品,像馒头、面条、稀饭等,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另外,家长可以在孩子喝完牛奶后,给孩子喝少量水清洁口腔。误区六:内脏等于肝脏•食用动物内脏对孩子的发育有益,很多家长便拼命给孩子吃肝脏。•实际上,内脏还包括心、肺、肾,而肝脏内经常存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因此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吃些动物其他内脏。误区七:饮料成生活必需品•过多地摄入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的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白开水是最理想的选择。•儿童不宜选择功能性饮料。误区八:孩子不喜欢吃这个,我就给他吃那个•如果宝宝今天不吃鸡蛋,明天你就不给他吃了,那样的话,宝宝就以为这是拒绝的最好办法,以后,他不但如此对待鸡蛋,而且还会拒绝其它食物。正确的做法是,今天宝宝不想吃炒鸡蛋,明天就变换着蒸鸡蛋羹给他吃,要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他接受。误区九:不好好吃饭就吃开胃药•孩子不吃饭,带他去医院,医生总是给开胃药。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主要应从进食习惯入手,而不能单纯地依赖开胃药。饮食习惯是一种行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宝宝有非常大的影响。误区十:重“食”不重“排”•养成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要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