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元明文学试题08级汉语言文学2班刘凯荣1元明文学试题一、解释题1、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的独立段落。楔子的原意是用以塞紧器物的竹木片,后在戏曲、小说中用作引子,起点明、补充正文的作用。每本杂剧通常只用一楔子,放在剧的开端。但也有不用楔子或用两个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的。元杂剧中“楔子”居于剧首者,甚为常见。“楔子”居于剧首,其主要作用乃交代故事情节之背景、原由,类似于今日戏剧中之“序幕”。★2、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此为孔三传首创。所谓诸宫调者,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有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这一说唱形式,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王氏南诸宫调的特点。诸宫调又称“话本”,其与民间说话是孪生兄弟的艺术种类,作品中出现代言体叙事。与…(P206页)(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因而容量大为扩充,音乐变化更为丰富,叙述手段也有相应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弹词”。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3、正末: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正末是元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明以后戏剧里的生。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正末扮张珪引祇候上。”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任屠同旦李氏上。”4、温州杂剧:是南戏的别称也叫永嘉杂剧。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是北宋末年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时称“南戏文”、“南曲”、“南戏”。由于南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杂剧”,故早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5、旦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元曲又称北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均不唱。如《望江亭》一剧是旦本,由正旦谭记儿主唱,正末白士中不唱。《汉宫秋》一剧是末本,正末汉元帝主唱,正旦王昭君则不唱。楔子则可以由主角以外的配角唱.★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来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其形式有别于北方杂剧,唱腔轻柔婉转,音乐属南曲系统,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元灭南宋后,它一度衰微,元代后期杂剧衰落后,它又兴盛起来,形式也趋向成熟和定型,后来发展为明清的传奇。7、拥刘反曹:《三国演义》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即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也是《三国演义》主题说之一,宋代以来的民间流传各种三国故事的基本倾向。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将姓刘的刘备看做正统,将曹魏看做篡逆。(拥刘反曹有历史渊源;有现实针对性;是作者的理想反映;是社会道德指归;是人民的理想政治写照。)【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国流传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8、替天行道:《水浒传》中梁山泊起义事业的行动口号,表明自己的反抗行为是替上天执行正道,惩治邪恶奸佞。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9、末本:全剧以正末主唱的剧本。如《元曲选》中的《王粲登楼》、《扬州梦》等。元杂剧演唱体制的名称。元杂剧一般由一种脚色主唱,其他脚色只有宾白,由男主角正末(即正生)主唱的称为末本,女主角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如《汉宫秋》、《李逵负荆》,分别由正末扮的汉元帝与李逵主唱,是末本;《窦娥冤》、《救风尘》,分别由正旦扮的窦娥与赵盼儿主唱,是旦本。元末夏庭芝《青楼集》说:“旦本女人为之”,“末本男子为之”,可见元时已有旦本、末本的名称。本色:明代一些戏曲理论家把本色的概念引入古典剧论。首先,本色被用来阐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徐渭认为生活中就有本色与相色之分,本色即正身,相色即替身,戏曲作家应该“贱相色,贵本色”(《西厢序》)。其次,本色是对语言的要求。徐渭反对传奇创作中那种文仿经义、语用排偶的“时文气”,主张“句句是本色语”。10、代言体:代言体叙事指摆脱叙事者的视角,直接模拟作品中人物的声口。【教材P210页】。代言体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是影视创作和戏剧文学的“剧本文本”体式和戏剧文学演绎的主要表达方式;广义的宝鸡文理学院元明文学试题08级汉语言文学2班刘凯荣2是故事叙述的基本方式之一,即所有叙事性作品中作者以假托他人的口吻,或代人表述某事而写成的文章。戏曲“代言体”是指戏曲的文体结构,其核心是要弄清楚“谁”代“谁”言说。戏曲“代言体”结构包含着五种话语言说方式:一是剧作家“代”人物立“言”;二是表演者扮演人物“现身说法”,“代”人物“言”;三是“行当”“代”剧作家“言”;四是剧中人物“代”剧作家“言”;五是剧作家巧借“内云”、“外呈答云”等形式“代”剧场观众“言”。11、《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诗文集。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他的诗文集称《射阳山人存稿》【教材第四卷P128页】12、董西厢:是指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热情歌颂崔张二人大胆追求爱情,并以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代替莺莺被抛弃作为故事的结局。同时红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金代文人董解元所写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是悲剧结局。)【教材P207页】★13、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14、曲状元: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名声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既是当时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亦雅亦俗备受四方人士钦羡。其作品有《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青衫泪》、《岳阳楼》等传世。有散曲作品集《东篱乐府》传世。明主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将他列于元人之首,明臧懋循将他的《汉宫秋》置于《元曲选》之首。天一阁本《录鬼薄》贾仲明补挽词云:“万花从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钦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曲状元”由此得名。(教材P243页)15、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最为出众。(教材P275)16、“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多用南曲演唱,故名。又因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古称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年间官修的《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有三种南戏,它们是《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无论在语言、情节方面,还是在曲牌运用、脚色安排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早期南戏特色,质率古朴,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戏文三种”为今存最早南戏剧本,虽然在艺术上还比较幼稚、粗糙,但在戏剧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的价值。)17、话本: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大放异彩。话本来自民间,产生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艺术。这里所说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和开拓。18、《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说经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全书三卷,17段。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原本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都是以唐僧为主人公,而在这本话本中则改为猴行者——孙悟空的原型)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大约刊印于南宋,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说经的话本(也有人认为产生于宋元时期),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全书分十七节,每节字数不等,第一节缺。书中已出现了化为白衣袖士是猴行者和深沙神,即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和沙僧的雏形。但还没有猪八戒。在取经故事中显然已经融入了不少明间传说。此书篇幅不大(约一万六千字),情节离奇而比较简单,文白夹杂,描写也比较粗糙。但取经故事已初具轮廓,为《西游记》的最后写定打下了重要基础。】诗话:词话常用的涵义是指评论诗或词、诗人或词人、诗或词的流派及有关本事等内容的著作。在话本或说唱故事中,也有用诗话、词话来命名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二、不定项选择题1.“唐诗宋词元曲”这一说法中的“元曲”主要指元代的(C)。A.诗B.词C.杂剧D.民歌2.元杂剧的发展一般分为(A)个时期。A.二B.三C.四D.五(起源于原始社会歌舞;萌芽:两汉百戏、六朝歌舞、唐宋大曲;形成期:唐宋辽金时期)教材认为杂剧发展分为前期,后期。3.《单刀会》一剧主要歌颂了(C)智勇双全的品格。A.刘备B.诸葛亮C.关羽D.张飞4.“荆刘拜杀”中与关汉卿杂剧同名的一部是(C)A.《荆钗记》B.《白兔记》C.《拜月亭》(据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D.《杀狗记》5.下列作品属于关汉卿的有(A、B、C)宝鸡文理学院元明文学试题08级汉语言文学2班刘凯荣3A.《蝴蝶梦》B.《金线池》C.《调风月》D.《丽春堂》(王实甫)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17《诈妮子调风月》四折。18《关张双赴西蜀梦》6.赵盼儿是(A)塑造的一个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