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庄、词媚、曲俗1高一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元曲三首》导学案年级:高一编写:朱佩琳修改:吕晓花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日期:2013-1-2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2、了解马致远、关汉卿及其代表作。3、体会元曲《蟾宫曲·叹世》中所反映的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低沉情调以及愤世嫉俗的思想情感,理解《四块玉·别情》中别情缠绵、忧思伤感的情感。4、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学生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2、学生初步鉴赏元曲的思想感情、意象、语言特色以及技巧。3、学生背诵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知识链接】一、元曲分类元代的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元曲,吸收民间俗曲,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体文艺: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样,元曲就有着独特的魅力。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蟾宫曲·叹世》属于元曲中的。《四块玉·别情》属于元曲中的。《哨遍·高祖还乡》属于元曲中的。二、元曲体制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班级小组姓名学号诗庄、词媚、曲俗2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三、作家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他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治统治的前期。虽热衷过进取功名,但仕途并不显达,一生忧愤。晚年退隐山林,以清风为伴,向往闲适的生活。他的杂剧和散曲都享有盛名。著有杂剧15种,今存7种,以《汉宫秋》为最著名。散曲现存120多首,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思》。关汉卿,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代杰出的戏曲家。他精通音律和戏曲艺术,能吟诗演剧,歌舞吹弹。他长期深入民间,生活在妓院和剧场之中,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于是创作出一批“煊烂百代”的作品。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是当时一个杂剧创作团体——玉京书会的领导人,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堪称元曲中的巨擘。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它通过写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被称为“十三世纪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颂扬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抗争精神。【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A级)蟾()宫南柯()蒯()通醉了由他()关汉卿()2、了解典故,积累成语(A级)南柯一梦: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见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于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推荐,做了大将军,建立功勋,后被萧何诱骗,死在吕后手里,所以引申为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情反复的讽刺。今谓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赏析《蟾宫曲·叹世》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整体感知】1、这首元曲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读标题,明确以下内容。(A级)双调,是。蟾宫曲,是。叹世,是,意思是。2、写出元曲中表达情感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级)醉了由他。表明作者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全曲有浓厚的厌世情绪。诗庄、词媚、曲俗3【初步鉴赏】1、元曲中写了哪些历史人物与事件?表明作者什么态度?(B级)历史人物及事件诗中句子概括历史特点作者态度强秦灭亡兴衰无常瞬息幻变不足立身世道之险人心叵测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超然物外项废东吴刘邦兴汉南柯一梦韩信成败蒯通装疯萧何用计总结:“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2、“两”“几”数词的使用分别强调了什么?两字连用,有什么好处?(B级)“两”字强调了功名的无足轻重,“几”强调推翻暴秦统治而进行的历史斗争的轻松。两个字连起来用,化轰轰烈烈的历史搏斗为无足轻重的功名之争,透露出作者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赏析《【南吕】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整体感知】1、这首元曲是以女子口吻来写的。读标题,明确以下内容。(A级)南吕,是。四块玉,是。别情,是,意思是。2、划分本曲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层:写离别相思之情。(直抒胸臆)第二层:以景托情,景中含情。(言尽意不尽)3、写出元曲中表达情感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级)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这支小令,以女子口吻,写别后无休无止的相思,缠绵悱测,表现了送别时的痛苦心情。【初步鉴赏】1、“一点”和“几时”对举,有什么好处?(B级)相思看似只有一点,却是无休无止,缠绵悱恻。表明一种相思,却引起了长久的万种离诗庄、词媚、曲俗4愁,留下了永久维以消失的伤痛。2、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凭阑拂袖杨花雪”。此句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级)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舍难分,这一点点相思绵绵不断,什么时候能停止?靠倚栏杆眺望,衣袖轻拂着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看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离去了。此句寄情于景,令人心痛欲碎。动作看似随便,却饱含思妇的无限愁肠。3、“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写出了怎样一种意境?情人沿溪而行,渐去渐远,想再看一看,但小溪曲曲折折,高山重叠阻遮,挡住了女子的视线,终于看不到那远去的身影。寄情于景,描绘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比较鉴赏】相对于诗和词,曲具有“俗”的特点。比较阅读《雨霖铃》和《四块玉·别情》,理解词、曲在语言、技巧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1、语言:作为一种诗体,曲区别于传统诗词的最鲜明的特色是语言俚俗,尖新活泼,嬉笑怒骂,幽默诙谐。诗庄,词媚。2、表现手法:曲直抒胸臆,有独特的曲味。词借景抒情,委婉含蓄。3、情趣:元曲更多表现世俗的情趣。词表现的是个人儿女情感与抱负。【美文欣赏】关汉卿:他的舞台永不落幕魏建宽(节选)一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时隔千年,他的作品仍在国内盛演不衰;斗转星移,属于他的舞台永不落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课文更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关汉卿的《窦娥冤》却始终没有从课本中淡出。为什么?善良的人们从至善的窦娥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芒;正直的人们从不屈的窦娥身上看到了抗争的力量;嫉恶如仇的人们从窦娥的桩桩誓言的应验中看到了正义的不可战胜;渴望光明的人们从邪恶的最终毁灭里看到了明天的曙光。二为什么饱读诗书的关汉卿,离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的心贴得那么近?是历史的选择!说是历史的选择,那是因为“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族统治者,将儒士彻底遗弃。这样的历史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历史。唐太宗曾经笑看着那些匍匐在他脚下进士们,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诗庄、词媚、曲俗5矣!”再读读宋真宗的《劝学诗》吧——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分明是封建帝王在向读书人吆喝,在向读书人做交易——功名富贵全在朕的手中,你们只要读好儒家圣贤之书,你们只要能做到金榜题名然后并为我所用,功名利禄啊都会在前面向你招手,向你微笑。君王将读书人攥在手心,就意味着稳定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立国基础。封建君王将权力与天下的读书人共享,读书人的人生价值也在科举中、也在为君王的效力中得到体现。他们这些踏上了仕途的读书人,秉承着儒家的忠义,居庙堂之高固然是鞠躬尽瘁为君王打理江山,即使被贬谪、被流放,身处江湖之远,也仍心系君王。柳宗元作《捕蛇者说》,虽不无悲悯情怀,但仍对君王心存幻想,否则篇尾怎会满怀期盼地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之”?白居易赋《琵琶行》,与其说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倒不如说是白居易的自怜,是忠而见谤、贤而见弃的悲怨。如果不是邂逅相遇,他与琵琶女的心灵距离仍相距遥远。我们即使读他不朽的《卖炭翁》,读出的仍是士大夫居高临下的悲悯。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我们才可以读到生活在人间地狱中的人们如此绝望的声音——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也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你才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这的是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声声泪,字字血,呼天抢地,痛彻骨髓!这样的文字,没有半点温柔敦厚,有的只是杀伐之气!这样的文字,是控诉,是声讨,是檄文,是火山爆发般的冲天怒气的大宣泄,是大绝望之后的大清醒!为什么这样的文字,只能跳跃在金末元初的关汉卿的笔下,而不会闪现在柳宗元、白居易的纸上?因为,关汉卿就是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最底层的人群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