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师上册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培训师复习资料(基础知识)上册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1、企业培训师:指能够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2、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3、什么是道德:人们对于自身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范围、准则等总和。4、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基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核心:为人民服务具体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5、什么是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特点:1.鲜明的职业性和较强的针对性2.较大的稳定性和强烈的时代感3.适用范围的普遍性和内容、形式的多样性6、什么是职业态度: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端正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意义要有清楚的认识,对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要明确,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首要条件。7、职业培训的意义:职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直接构成部分,培训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要,培训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培训与就业有必然联系,影响就业质量,就业反作用于培训,是培训生存的基础,8、培训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选用教师并评估培训工作、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施、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开展培训。9、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1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2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保证10、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1)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2)加强学习,增强创新能力(3)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11、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2)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3)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进取(4)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积极思考敢于探索(5)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基本常识1宪法、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培训的规定(1)宪法:国家举办和发展各种学校和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对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2)劳动法:经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第一部劳动方面的权威法规。第66、67、68、69条规定了培训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原则和建立职业培训制度以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法》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3)与劳动法配套:就业训练规定、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动部关于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4)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职业教育法: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以《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方针。2、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法律:宪法;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3、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法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它4、有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规章:工人考核条例:经国务院批准,于1990年7月12日发布施行了《工人考核条例》,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第一次批准有关工人考核的行政法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其它5、推行积极的培训政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原则;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6、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的历史、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初级技能、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有用人的主要依据,(2)意义: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7、其它政策:就业准入制度;在对培训实体的管理上,实行自主办学的政策,实行“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政策,实行技能人才技术等级制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职业培训经费8、毛泽东重要论述意义“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和少数民族文化水平,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与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异曲同工9、邓小平重要论述意义:关于科技与教育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关于科技人才的培训: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关于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结合,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为职业培训工作指明方向10、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意义(1)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3)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4)政府部门在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为职业培训工作指明方向第三章经济学基本常识1、市场经济的供求原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职业培训应如何遵循市场规律运作2、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异同点3、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克服经济不对称的方法4、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1)市场经济不是单个人、单个企业或者单个产业领域的市场化经济行为,是所有人、所有企业和所有市场化经济活动的集合(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处于主导地位(3)市场调节机制中的价格机制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5、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1)大大超过劳动者本人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基础。(2)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分工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所在,即产权边界高度明晰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6、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产权关系明晰化(2)生产要素商品化(3)经济关系市场化7、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5)优胜劣汰规律(6)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7)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规律(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8、需求: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9、需求曲线:负相关关系10、供给: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11、供给曲线:正相关关系12、市场均衡问题市场均衡: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供给与需求在市场上达到平衡状态,当供给价格高于消费得愿意及购买价格时,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需求量,形成市场过剩,当商品供给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而能够购买的价格时,消费者趋向于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形成商品的供给量低于消费者需求量,为市场短缺。市场商品交换三个特点:1.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2.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3.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一般商品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1.一般商品市场即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2.特殊商品市场即具有特殊性的商品以及不是商品却具有商品形式的产品所形成的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市场机制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运用价值规律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资源配置以利益导向为中心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追逐利益为中心,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因而市场经济要求没有垄断、完全自由的竞争。13、计划经济含义和产生背景1)含义:通过政府指令引导生产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2)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原始积累阶段特殊产物,适用于工业基础弱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特点:决策权高度集中,迅速积累资金14、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比较优点缺点市场经济突出自由竞争,有活力,高效配置资源,解决微观层面供需变化,创造生产力,本质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一定阶段的垄断,抑制竞争,降低活力,收入悬殊造成社会矛盾尖锐,供求比例失衡,经济危机,处部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计划经济资源集中调配,短期快速发展资源配置不合理,不能迅速解决市场需求与资源调配问题,造成结构扭曲僵化,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压力15、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影响:(1)政府在职业培训中职能转变(2)建立多层次职业培训体系(3)确立职业培训的市场竞争观点(4)建立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体系及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5)强化服务,为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创造条件16、西方国家的职业培训(1)注意和高校联合(2)产学合作方式,以社区为中心办长短结合的各类培训班17、劳动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18、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3)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4)劳动力市场19劳动力需求:指人们根据生产需要,购买劳动力的愿望和能力20、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提供方提供劳动的愿望或能力21、失业问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劳动者推动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2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产品的价格2.技术的进步3.外延扩大再生产4.其他要素的供给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对其工资水平变化的反映程度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1.习惯2.可供选择的机会3.劳动力流动4.人们的收入效应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失业的基本类型:1.磨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23、经济发展中新问题:外部性在表现形式上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在生产领域经常可以遇到负外部性问题,例如:某造纸厂排放污染物,每生产一吨纸就要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从而造成河流附近居民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这是明显的负外部性。(1)外部性问题:含义(指一个人行为对旁观者的利益造成的影响)和形式(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排污造成河流附近居民健康为负外部影响,人才外流使他人受益是正外部影响)(2)信息不对称问题:含义(指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对等的现象,)消极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价格难以真正发挥商品供求的引导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秩序产生不利影响)、解决方法(建立产品质量的第三方质量监督及认证机制,政府以法律手段加大对低质低价产品的监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运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客观反映应聘者水平量才使用(3)知识经济:发展历程(1996年第一次引用知识经济概念98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含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