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总体教学设想: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多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和补充加之针对训练、课堂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二、教材整体分析: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Ⅰ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过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四、教学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胶片六、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七、授课时间、班级:2008年2月高一三班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做出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过在铝和铟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铝”,4年后该元观看大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关注元素素被法国化学家布瓦博朗发现,被命名为“镓”。周期表的重要作用【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引起思考,激发兴趣【过渡】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的,要想深入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需要搞清楚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间性质有何递变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过渡】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来研究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写出第三周期的元素符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总结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提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讨论养学生协作及归纳总结能力。【板书】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1)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学生代表发言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预测】由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推测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阅读:以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引导: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和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为实验中得出结论打好理论基础【活动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比较【通过理论来设计实验】金属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Na、Mg、Al与冷水的反应观察、思考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所得水溶液碱性强弱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2、Mg、Al与热水的反应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投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失电子能力:NaMgAl【板书】2、失电子能力:NaMgAl【过渡】我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验证了我们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推测,那么,Si、P、S、Cl的得电子能力是否如我们所预测的一样依次增强?【理论指导】非金属得电子能力的比较(1)Si、P、S、Cl与氢气反应(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阅读:根据与氢反应难易程度和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板书】3、得电子能力:ClSPSi汇报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投影】阅读材料:(1)硅的最高价氧化物SiO2对应的水化物H4SiO4(原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硅单质跟H2反应的条件为高温,生成的气态氢化物SiH4(硅烷),很不稳定。(2)磷的最高价氧化物P2O5对应的水化物H3PO4是一种中强酸。磷蒸气能跟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PH3(磷化氢),但相当困难,PH3不稳定,但比SiH4稳定。(3)硫的最高价氧化物SO3对应的水化物H2SO4,是一种强酸。硫单质跟H2反应条件为加热,生成的气态氢化物H2S,在较高温度时可以分解,但阅读材料验证结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比PH3稳定性强。(4)氯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高氯酸),其酸性比H2SO4还要强。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稳定的气态氢化物HCl。【讨论】阅读资料,归纳整理可以验证你对Si、P、S、Cl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分组讨论,阅读材料,归纳整理资料,验证Si、P、S、Cl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整理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整理的能力。【点评并板书】同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依次增强,所以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而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失电子能力KCa,所以碱性KOHCa(OH)2(2)F2的得电子能力强,所以HF的稳定性大于H2S(3)HClO比H2SO4酸性强。(4)原子半径:ClSO【课堂练习】答案:1、对2、对3、错4、错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1)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2、失电子能力:NaMgAl3、得电子能力:SiPSCl4、结论:同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5、理论:同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依次增强,所以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而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课后作业】教材P101页第1题【课后练习】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容易程度:X>Y>Z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课后练习】答案1、B、D2、A3、A教学案设计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丁红侠大崔庄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二、教材整体分析: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化学1和初中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以第三周期元素和ⅰA族、ⅶ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2、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到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由门捷列夫的预言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过渡】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后。要想深入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需搞清楚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板书】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过渡】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来研究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写出第三周期的元素符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总结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提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及归纳总结能力。【板书】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1)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学生代表发言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预测讨论】由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推测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确定方案】(1)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比较,(2)对Si、P、S、Cl的得电子能力比较。理论推测需实验来验证,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预测。【投影】理论指导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判断依据:(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阅读:以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引导: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和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获得信息,为设计实验做好准备。【讲解】分析理论指导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指导的内容,能在设计实验时加以充分的利用。【讨论】由理论指导及你对Na、Mg、Al性质的了解,和所提供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预测。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争论中提高认识【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代表发言:(1)根据理论支持一设计,Na、Mg、Al分别与水(或酸)反应。(2)根据理论支持二设计,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用PH试纸分别测它们的PH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性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板书】2、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所设计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内同学讨论解决。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指导】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与我们的理论预测是否一致。总结结论培养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