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b)(c)(d)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3.如图4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C.蜡烛向左移动D.透镜向右移动4.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5.凸透镜和平面镜均能使物体成虚像,比较它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虚像均是正立的B.虚像的大小均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观察虚像时,眼睛与物体均应在镜的同一侧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6.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B.12.5cmC.4.5cmD.10cm7.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二、填空题8.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9.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10.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_________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12.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1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14.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________________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三、做图与实验16.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17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17.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1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6分)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11)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2所示。⑴请在图12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⑵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图11图12AB屏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选填“正比”或“反比”)。⑶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O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m。20.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3.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24.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人眼在C点处看到筷子B点的像在位置B'点。请画出B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C点的光路图。25.请在图中完成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11.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26.电影幕布为什么用粗糙的白布制成?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第11题图BBAA